回家的路
母親的回家之路,那么長,又那么短。
——題記
老房子,母親的家
那一年,與我們一起住在十堰的母親說,她想回老家了。
我知道,母親人在十堰,心卻在老家那座老房子里,那才是她真正的家。老房子屬于她,她也屬于那座老房子。
我在《母親的老房子》一文中,有過這樣的敘述——
這是一座在湘西南極多見的那種木屋子。長達幾十余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已經(jīng)將木柱子和瓦片腐蝕得成了暗灰色,給人一種蒼老衰敗的感覺。我的母親,在這座古老的木屋子里經(jīng)歷了苦難,也經(jīng)歷了喜悅。就是在這座古老的木屋子里,她與我父親一道,養(yǎng)育了我與我的兄弟姐妹10人,又將我們一一從這座木屋子里送了出去,散居于遠離家鄉(xiāng)的各處。在這座木屋子的木門坎邊,她不知多少次迎候過兒女們的歸來,也不知多少次送兒女們?nèi)ミh行……
母親執(zhí)意要回老家去住,起因是我們有一次談到了這座老房子。談起這座老房子,原本毫不經(jīng)意。想不到的是,母親卻因此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回到那座主人們早已離開,各散四方,很久一段時間無人居住的老房子去居住。那天,我們談起了離開老家的事,也就說到老家的房子今后該怎么辦。我說,誰還會回到那里去住呢,肯定是要賣掉的。沒想到我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竟然惹得母親大為光火。她說,什么? 你們要把老家的房子賣掉?——誰賣我的房子,我與他沒完!
誰也沒想到她會發(fā)這么大的火,她是很少這么發(fā)火的。妻說,那房子是她與老父親含辛茹苦,好不容易修的,舍不得。我想,也許是這么回事。從此,再也不敢當(dāng)著她老人家的面說老房子的事。
打這之后,她老人家的情緒明顯的不如以前,時常一個人站在窗前,望著老家所在的南方,一副若有所失的樣子。我明白,她是在想她的房子。
這樣過了不到半個月,母親鄭重地告訴我,她要回老家去住。我與妻十分吃驚,以為聽錯了,說,你說什么?母親平靜地說,我要回老家去住。我們不能讓她回去。我們兄弟三人,都已離開老家,在外生根,不可能與她老人家一道回去。她一個人回到老家去,叫我們怎能放心?
母親是一個十分固執(zhí)的人,決定了的事,別人很難改變她的想法。于是,我只好向單位請了事假,不遠千里,送她老人家回武岡老家。
為了伺候母親,夫妻內(nèi)退回家
母親回到老家住了不到一年,不好的消息便一個個傳了過來。母親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心情也特壞。
我十分焦急,怎么辦?
我兄弟三人,都在湖北。從道理上講,母親是三個人的,應(yīng)該三兄弟輪流回家伺候。但是,我不想這么做。我知道,母親盼著回去的是我們夫妻。她多次對我和妻子說,我們家的事,只有你們倆口子才辦得落。我知道,母親心一定極盼望我回去。我若是不回去,怎么對得住生我養(yǎng)我的母親?
當(dāng)時,我面臨的是一大堆讓人很難舍棄的大事:
我是廠辦主任,妻子是廠招待所經(jīng)理,兩人的崗位都是人人瞄著的好位置;
我當(dāng)時還是中級職稱,正好到了可以申報高級職稱的時候;
當(dāng)時的廠長是我的一個朋友,他正準備去一個新籌備的公司主事,讓我一起去,可以由正科升副處……
這一切,擺在任何人面前,大概都難以決斷。因為,牽扯到的不僅僅是個人利益,也事關(guān)一家人。
我向廠長提出辦內(nèi)退回老家時,他說,可以晚一點再走嗎?這一次,對你是難得的機會。我想了想,說,不行,一想到老母躺在床上動彈不得,我心里堵得慌。要是不回去,我會后悔一輩子。
還有一個難題,我也很難解答:妻會同意我回去嗎?
讓我沒想到的是,妻竟然提出一起辦內(nèi)退回去伺候老娘。我知道,我一個人回去是伺候不好母親的。我有點不相信,說,一起辦內(nèi)退?她說,娘已經(jīng)到了需要人伺候的關(guān)鍵時候。一個人如果還能吃能動,年齡大一點也不一定需要孩子們守在身邊。動不得了,最需要兒女們的關(guān)照。屋檐水"滴現(xiàn)當(dāng)",人都要老的,都有這個時候。
妻這么一說,我忍不住淚流滿面,嚎啕大哭。
夫妻二人,回去一個伺候老人,能做到的也許有。夫妻二人一起丟掉工作、丟下小孩回去伺候老人,大概難有人做到。更何況,我與妻一起辦內(nèi)退回武岡老家,伺候老娘近兩年的經(jīng)濟損失,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兩年間所有的費用,都是我承擔(dān)。因為內(nèi)退,影響后來的養(yǎng)老金,夫妻倆現(xiàn)在每月一共才三千來元。為了了卻娘的愿望,我們傾其所有修整老房子,讓娘看自己的房子修整如新,最后安心而去……
做為兒子,我不會想這么多,當(dāng)時根沒有想到去算這些經(jīng)濟帳。難能可貴的是,做為兒媳婦,妻也從未有過半句怨言。
我能有這樣的妻子,娘能有這樣的兒媳婦,實在是老周家的福分。
妻子的菜地
回家伺候老娘的近兩年里,出力的是妻,用心的也是妻。
伺候年老體弱、臥床不起的老人,離不開一時一刻。在家近兩年,我們基本上沒離開過公堂上。有事要去武岡城里,也是快去快回,不能多停。所以,在家近兩年,好多人都不知道我們住在公堂上。
最難伺候的,是母親的飲食。到后來,她什么都不能進口了,只能吃蘿卜芽煮豆腐。豆腐好買,蘿卜芽難尋。就是去武岡城里買,也不一定天天能買到。妻名堂多,想了一個好辦法——自己種。我在一篇名為《妻子的菜地》的小文中,對這件事有過細致的敘述——
老母已經(jīng)八十三歲,身體已經(jīng)是弱不禁風(fēng)。吃飯、拉屎拉尿,全要人護理。老母又是一個清潔成癖的人,每日里都要洗擦身子。因此,護理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老了,身體的毛病也就多了。類風(fēng)濕,便秘,不是這種病發(fā)作就是那種病發(fā)作。類風(fēng)濕病發(fā)作時,老母一整天叫喊著疼痛。妻就為老母捶敲痛的地方,有時通宵達旦 最令人頭疼的是老年性便秘,吃什么藥也不能讓老人正常大便。有時,長達十天半月也不能大便。一旦大便,那就遭罪了。老母受不了,伺候她的人更無可奈何。碰上這種情況,妻就用手指一顆一顆將堅硬如石的屎粒慢慢挖出來。村里人見了,沒有人不為之感動。有的人說,這樣的兒媳婦,到哪去找喲?
最讓人為之感動的,還是為老母準備飲食。對于一個臥床不起的老人,如果不能飲食,那是不能維持生命。因此,讓老母能吃下去東西,是一個最大的難題。
開始,老還能吃點米飯、面條之類,到后來,每日只能以豆腐為食,維持生命。但是,老母卻想每天都吃到鮮嫩的蘿卜菜芽。只要在為她煮的豆腐里放進一些鮮嫩的蘿卜菜芽,她就能多吃一點。從某種意義上說,蘿卜菜芽成了母親的救命草。
偏僻的鄉(xiāng)村里,哪能天天吃到鮮嫩的蘿卜菜芽?鄉(xiāng)鄰們種蘿卜,也不過一年種一次。剛種下時,弄點鮮嫩蘿卜菜芽還不成問題。但是,哪能一年四季每天都有蘿卜菜芽?
我措手無時,妻決定在后屋檐邊開一塊小菜地,自己種蘿卜菜芽。
菜地在老房子后屋檐旁邊,大約有三個平方米寬。這里原本不是菜地,是一處長滿小草的小坡地。妻一鋤一鋤地將它開出來,成為了菜地。菜地周圍用磚塊壘著,然后插上小竹子,編織成籬笆。妻從集上買了蘿卜菜種子,施了肥,將種子種了下去。大約是一個星期的樣子,種下的蘿卜菜種長出了三寸來高的芽兒,可以選出來給母親吃了。
妻一根一根地挑選著蘿卜菜芽,挑一根就掐掉芽根須,然后放進一個紅色的塑料菜籃子里。她那么認真專注,生怕碰斷了一根似的。
妻比誰都要高興,一根根挑選了一大把,洗得干干凈凈,煮好端給母親吃。我告訴母親,這是妻開了地自己種的蘿卜菜芽,她連連說,好吃,好吃。妻說,你想吃就多吃一點,菜地里還有。
我站在一旁,默默地看著妻和母親。我發(fā)現(xiàn),她們兩個人的眼眶里都噙滿淚水。更讓人高興的是,吃了蘿卜菜芽煮豆腐后,老母的便秘問題居然解決了。老母少了許多痛苦,妻也就多了許多開心。
但是,三平方米寬的菜地種的蘿卜菜芽,不可能長期供應(yīng),吃了一茬之后要等第二茬長出來才能有。一旦沒有了蘿卜菜芽,怎么辦呢?妻說,蘿卜菜分批下種不就解決問題了嗎?拔掉一些就種下一些,等先種的吃完,后種的不就長出來了?我說,對對對,怎么不早點想到呢?真的有點傻!妻說了就干,立即跑到菜地,將已經(jīng)拔掉菜芽的空地用鋤松了松,種下了蘿卜菜種。
于是,前頭種的蘿卜菜芽一吃完,后種的也一茬一茬競賽似地長出來了。蘿卜菜芽是一垅一垅分批播種的,因此長得一垅高一垅矮。長得高的大約有三寸來高了,長著蔥綠鮮嫩的兩個小瓣。長得矮的,才冒出一點小芽,芽尖上還頂著蘿卜菜種的殼皮,好像戴著一頂小帽。這些蘿卜菜芽,維系著老母的生命……
孩子們的理解,讓我們欣慰
讓我們安心住在老家伺候母親的,還有孩子們的理解。
當(dāng)時,我家老大的孩子還不到兩歲。孫子一生下來,就由奶奶帶著睡,與奶奶的感情太深了。奶奶舍不得離開他,他也舍不得奶奶離開。離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孫子常常哭著喊著要奶奶。奶奶在老家,也時時想著孫子,常常夢見孫子。一夢見孫子了,妻就流淚。兒子、兒媳要上班,孩子不到兩歲,每天帶到團委辦的托兒所去,哭的時候也不能管,馬上躲開去。他們也想孩子有爺爺奶奶管著啊。但是,他們懂道理,知道伺候老人更丟不下。
1998年春節(jié)前,妻給孫子打電話。聽著孫子在電話里哭著喊著叫奶奶,妻的心碎了,放下電話一個勁地哭。我不能勸她,我不知道怎么勸她。春節(jié)一天一天臨近后,我說,你回去過,看看孫子吧,我留在這里。妻說,好,我早去早回。
讓我沒想到的是,妻走了,我家老大竟然回老家來了。他說,他請了假,回來陪陪我,陪陪奶奶。當(dāng)時老大在東風(fēng)公司團委當(dāng)宣傳部長,年前年后的事肯定很多。我心里明白,這種情況下請假回老家,不是件容易的事。
老大回老家了,我當(dāng)然高興。讓我高興的,不僅僅是兒子回來陪我,更是他心中想到奶奶、回來陪奶奶過年的那份孝心。要知道,從小在奶奶身邊長大的他,與奶奶一起過年,也許是最后一次了。他能有這個心,不虧是老周家的長孫。
也許是長孫回來感到高興,精神起了作用,春節(jié)期間母親的狀況竟然比平常要好得多,家里洋溢著難得的喜慶。我想,這應(yīng)該是她老人家回家的最后路上,最感欣慰的事吧?
陪伴母親走完回家的路,是盡孝,更是緣分
母親的回家之路,那么長,又那么短。
1999年底,母親走完最后的回家之路。她說,她會為我們守住老房子,守住這個家。
我知道,老房子是她永遠的家。
陪伴母親走完回家的路,讓她回到永遠的家,是盡孝,更是緣分。離開老家回湖北時,我在母親、父親的遺像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我在心底里說,如果有來世,我仍然當(dāng)你們的兒子,因為我們有緣分。
免責(zé)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周宜地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dān)相應(yīng)法律責(zé)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