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首页,中文字幕免費無線觀看,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激情五月中文不卡

    <small id="fzw1a"></small>

        首頁 武岡資訊 魂牽夢縈的大東路

        魂牽夢縈的大東路

        周宜樹 周宜地 2015-01-29 10:16 24

        魂牽夢縈的大東路

         

        周宜樹

         

         

        十九歲時考上大學離開家鄉(xiāng)武岡的我,游走于天南地北,不知走過多少大大小小的路。但是,記憶中最難忘情的,還是武岡老家門前的大東路。

        1940年冬,我出生在武岡大東路公堂街上的一間鋪子里。學會走路后,第一次走的就是街上那條青石板路。剛滿五歲的那年冬天,父親在天生福那塊稻田開始蓋新屋,屋前立柱外就是這條路。

        記憶中的大東路,大多是用鵝卵石修筑成的,只有武岡城邊和石羊橋、公堂上、朱溪橋等集鎮(zhèn)所在地,舖的是青石板。

        解放前,大東路是武岡上去云、貴,下通湘中的交通要道,通往桃花坪(現今隆回縣城,那時還屬武岡管轄)、寶慶。大東路是何時修成的?無從考證。據民國時期修的武岡周氏家譜記載,武岡周姓始祖周應森于明朝洪武年間(1380年前后)由武岡都梁郡紫陽鄉(xiāng)(今桃花坪)遷徙落戶到武岡城東雙井舖。我想,祖先們走的應該是這條路。由此可見,大東路至少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大東路大體上是沿著武岡的母親河——資江的流向修筑而成的。出武岡城東迎春亭向東北方向延伸,從石羊橋過資江后一路向北到公堂上、荊竹鋪、馬坪、黃橋鋪、桃花坪,直達寶慶府。

        那時,從公堂上步行到武岡城38里,這段路我多次走過。1952年春節(jié)后,我和幾個初小同學步行到武岡城里的省立六師(今武岡師范)附小,參加高小升學考試,走的就是這條路,也是我離家出行第一次走得最遠的路。其后在武岡二中上中學,一直行走這條路,直到1957年武岡城至荊竹鋪的那條毛馬路修通,才沒有了大東路。

        舊時的大東路,相隔十來里就有一個集鎮(zhèn)或大院子。每逢集鎮(zhèn)或大院子,必修有過路亭。過路亭兩邊設有長長的條凳,專供挑夫、行人歇腳。去往武岡,公堂上、景福亭、三堂上、石羊橋等處都有這種過路亭。最熱鬧的集鎮(zhèn),要屬公堂上和石羊橋。古老的公堂上,有一條小街,大約四五十戶人家。街道的東西兩邊,有肉店、雜貨店、藥店、染房、伙鋪。修得十分壯觀的周氏祠堂,就坐落在東面街的中央。據史載,1938年3月,黃埔軍校第二分校(又稱武岡分校)遷至武岡,校本部設在武岡城東南的法相巖(今武岡二中)。因招收的學員很多,住房緊張,好幾個教學點只好安置在武岡縣城鄉(xiāng)各祠堂里。公堂上周氏祠堂和石羊橋楊氏祠堂,都曾被征用做了教學點。從公堂上到石羊橋,有13里路。石羊橋橋東頭是一條小街,橋兩邊封閉,橋上有小貨攤、小吃店、供祭菩薩的香堂,還有不少算命先生。大路經過石羊橋、二堂上后,在托坪田凼拐了一個大彎,過星子石通到頭堂上。后來修建武荊公路時,在托坪田凼那里削彎取直,使武荊公路縮短了幾公里。

        舊時的大東路,除了集鎮(zhèn)和路邊有房子的地方外,大部分地段十分荒涼,路邊小樹木、竹子、刺藤、茅草叢生,道路坡坡陡陡、坑坑洼洼。兩邊的山上,樹木林立,郁郁蔥蔥。在那些荒涼地段,相隔幾里,就有一個土地祠。每年春節(jié),父母親帶我們去外婆家拜年時,都要給土地公公婆婆作揖、上香、燒紙。

        在這條古老的大東路上,發(fā)生過千千萬萬的事情。我親眼見過的,記憶最深的是武岡解放前夕國民黨軍隊路過時的情景。

        1949年9月末,正是收割稻谷的時節(jié),學校放假。一天上午,父親和幾個朋友坐在屋門前“談白話”。突然,我看到他們急忙往屋背后走。一隊國民黨軍人,從公堂街上往武岡方向走來。兩個兵跑到屋門前的田埂上,用槍托打一個正在曬稻草的農民,要抓他當挑夫,挑著槍支跟他們走。這時,母親怕嚇著我,立刻叫我和父親一起到牛欄草樓上躲藏。我從土磚墻縫往北看,只見一隊隊軍人走過,稀稀拉拉,過了幾個小時。其后連續(xù)三天,白天都在過“糧子”(當地稱當兵吃軍糧的人為“糧子”)。父親為躲避他們“拉伕”,又怕嚇著我,早上就帶我到附近山里躲藏。后來聽大人說,這是國民黨白崇禧的部隊向武岡城進發(fā)。10月6日,解放軍打響了解放武岡的攻城戰(zhàn)斗,在公堂上也聽到了隆隆炮聲。10月10日,武岡城獲得解放。那幾天,下著連綿細雨,被釋放的國民黨官兵,有的還帶著家屬,從武岡城往寶慶方向走來,身上披著稻草,如落湯雞一樣狼狽。武岡解放后的一天下午,十幾個解放軍軍人牽著高大的蒙古馬從武岡城方向走來。也許是不想讓老百姓感到害怕,他們沒有騎馬而是牽著馬走。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人民解放軍,人民子弟兵和國民黨兵真是截然不同啊。

        1957年秋天,在大東路的基礎上開始修建武荊公路(武岡城至荊竹鋪)。這條公路的土基,是沿途社員分段修的。城里的幾個中學(一中、二中、三中、武岡師范)的師生,也參加了修建。我們武岡二中修建的,是石羊橋街口至攔馬江那一段。那時,回鄉(xiāng)度假的學生也得參加生產隊勞動,但不計工分。我記得,1958年暑假,參加母親她們婦女隊修建新鋪里的那段路,是景福亭與公堂上的分界處。以后,每當我乘車回武岡家鄉(xiāng),路過這段路時,當年修路的情景就會浮現在腦海里。

        自古以來,因為交通條件的改變,不少地方歷經繁榮和沉淪的變遷。武荊公路修通后,其后又延伸到了馬坪,大東路變成了武馬公路,古老的家鄉(xiāng)大地上第一次通了汽車。武馬公路的修建,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也促進了沿途經濟的發(fā)展。六十年代初,公堂上、荊竹鋪等處開設了趕場的地方,每個月幾次“趕場”延續(xù)至今,活躍了當地經濟,功不可沒。

        武馬公路是一條沙石路,歷經了40多年也沒有得到多大的改進,實在是不堪重負。天晴揚灰,汽車后面總拖著一條長長的灰白色“尾巴”;下雨時滿地泥槳,汽車一過,路邊行人如躲避不及,全身就會濺滿泥污。我家房屋緊靠馬路,天晴時關閉大門也免不了灰塵遍地。路面坑坑洼洼,人們說“汽車跳,武馬到”,確實是這條馬路的真實寫照。路邊山上的樹林不見了,沿途只見是光禿禿的山頭,大躍進時遭破壞的綠色環(huán)境,至今也沒有根本的改觀。

        本世紀初,武馬公路進行了第一次改造,沙石路面改造成了水泥路,與武馬公路相連的鄉(xiāng)間小道伸入到各個村莊,交通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快致富。從武岡人網上得知,2014年武馬公路改建工程項目已經開工建設了。路基將擴寬,并且將變?yōu)樗嗤谅访?,可以與邵懷高速相接。這樣,又可以稱之為“上去云、貴,下通湘中的交通要道”了。

        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期盼現代的“大東路”完工。祝愿家鄉(xiāng),越來越美好!

        閱讀 2.2萬
        分享到:
        評論列表

        唐衛(wèi)平

        老舅你記性蠻好,把我也帶回到童年回老家時走過的大東路上了。

        2010年前

        巧克力就是

        給周老先生點贊??!

        3410年前

        三湘田園

        路的變遷,是歷史的見證,了解一條路,了解了一段歷史。

        3710年前

        歐陽勇

        一段歷史,娓娓道來,就像親歷者。

        2910年前

        唐棟

        這是一段很有意義有的往事回顧,既了解武馬公路,又了解武岡歷史!

        3710年前

        dxcforever

        多謝大師,讓我這個荊竹人了解了一段如此不為人知的滄桑歷史!

        3910年前

        周宜地

        大哥沒有注冊人網,不能一一回復,讓我在此感謝人網朋友們的關注!

        3710年前

        周民波

        老先生 的大作,拜讀了,好文章啊!

        4210年前

        白云浪子

        曾經1860(S219)被挖爛而無法通行的時候,走過這條路。從武岡到大路坪,一路顛簸要四個小時,記憶猶新呀。。。。

        3610年前

        田元小娟

        了解一段武馬公路的歷史,很有年代感。贊。

        4310年前

        兵子駝

        樓主,你是想家的男人,支持大家回武岡進行養(yǎng)老.

        1610年前

        張錚_36161

        老先生的大作,拜讀了。這是人網近來不可多得的好文章。超贊。

        610年前

        鐘文暉

        嘿嘿,贊一下宜樹先生大作!周宜地先生常說的“一門四右派,一曲六月雪!”屈指可數的農民右派的后人都不錯!不過,宜樹先生較之宜地先生運氣稍好,提前鯉魚躍龍門。

        510年前

        馬鑫

        看到牛文了,擲地有聲的牛文。周老師家全是大作家。

        3810年前

        蛤蟆

        值此武馬公路重修之際,此文意義重大!

        3210年前

        故鄉(xiāng)的云

        頭堂——二堂——三堂——公堂,串串熟悉的地名。趕場兩地方:石羊橋、公堂上。石羊橋趕場,早已撤了;公堂趕場,如今仍保持。

        4410年前

        開拓無限

        六十年代初,公堂上、荊竹鋪等幾個地方開設了農貿市場 那個時代是集體經濟 怎么會有農貿市場?

        3210年前

        開拓無限

        東大路大體上是沿著武岡的母親河 應該大東路

        3310年前

        開拓無限

        隆回桃花評 應該是桃花坪

        3410年前

        周光佐

        謝謝宜樹老爺子的鄉(xiāng)情記憶美文!濃濃的鄉(xiāng)情氣息撲鼻而來!故鄉(xiāng)和故鄉(xiāng)的人沒有忘記你們!唐老師的離去也是我們心中的痛和思念!唐老師是公堂上我們的開蒙老師??!也代向周憶,周磊問好?。。∽T改鸵说?,宜禮老爺子長輩健康長壽!?。。。。。。?!

        3510年前

        言宋

        周老師:讓你大哥直接注個冊吧。多寫寫多交流。

        3810年前

        言宋

        大東路上故事多,大東路的游子情。

        3810年前

        周宜地

        大哥少小離家,人老了,也就喜歡憶舊,時而敲點文字,委托我貼在人網,供人網的朋友指正。

        4810年前

        發(fā)表評論

        已輸入0/200 個字!

        關注武岡人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