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各地招待客人的禮俗雖有差異,可禮儀之邦好客的風(fēng)尚代代相傳,熱情大方,坦誠相待,注重適當(dāng)?shù)亩Y儀,進而增進情誼,是待客風(fēng)俗文化的主旋律。
以我們的雙牌一帶為例,招待客人可有講究。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客人上門,是一件喜事,值得隆重慶賀。主人聞訊必先迎出大門,舊時代,見面后要向客人打躬作揖道契闊、問辛苦,當(dāng)然客人也相應(yīng)作揖回禮;如今也要熱情地打招呼,接過客人肩上的擔(dān)子或手中的包裹,然后禮讓客人先走。進門后,熱情地讓座,為表示尊重,還要把座位揩抹一遍才請客人入座。接著斟茶、敬煙,茶不宜斟得太滿,煙要點火,舊時代用火鐮敲燃紙媒,如今即劃燃火柴或扣燃打火機代為點著。
坐定喝茶抽著煙,主人陪伴在客人身邊,問寒暄暖,問探家中高堂父母安康與否,年輕人可成長進步?詢問年歲收成可好,六畜可興旺?親切交談中,讓客人有賓至如歸、和諧溫馨的感覺。
為盡地主之誼,慷慨的主人會拿出最好的東西招待客人。家境清貧的,又逢青黃不接,哪怕借貸也要吃上白米飯,不摻雜糧,菜肴嘛,起碼也要撿幾坨豆腐用油煎炸了盛情款待。家境殷實的,就要大張旗鼓地殺雞、宰鴨、扳魚,盡其所有,盡力奉承。有的客人擔(dān)心過于破費,往往會把捉到手的雞鴨搶過來放掉,主人卻決不罷休,避過客人重新捉拿到手。舊時人家難得打一次牙祭,就著貴客上門開一次葷,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飯菜煮好以后,就要請客人入席就餐。安放餐桌也有規(guī)矩,桌面是兩開的,須對著上首橫放,不能豎放。席位的安排要慎重,上首左邊為上席,右邊為次席,兩旁的和下首的是陪席。輩分高、年長的尊者,如親家、舅父母、姑父母、朋友等,都要請入上席,表示最高禮遇,所謂“待為上賓”。席次排定了,就好用餐。酒是鄉(xiāng)間待客的首選飲品,一般男客人用米酒,女客人則用甜酒。有豐盛的菜肴,沒有酒喝,就認為是對客人的失禮,會深感愧疚;而若有醇香的家釀米酒,即使菜不豐盛,愛那一杯的客人是不會計較的。茶不篩滿,酒卻用大碗斟滿。主人首先給客人敬酒,略致謙辭:淡酒一杯,不成敬意,但請海涵,喝!客人則要表示感謝,拿起酒碗與主人一碰,然后對飲一口。喝著酒,也要吃菜。有些客人講客套不肯多吃菜,主人就要用公筷薦菜,年長的薦胸脯肉,小孩吃大腿子。牙齒不硬朗的吃軟和一點的內(nèi)臟。根據(jù)客人的嗜好,還有薦鳳凰頭(雞頭)、抓錢手(雞爪)之類的。一般酒過三巡后,根據(jù)情況取舍,然后為客人盛飯,雙手端碗,遞到手中,直到讓客人酒醉菜夠飯飽,歡快滿意。席終后,要打一盆溫水,送到客人跟前,請他洗手揩臉,然后敬上一杯熱茶。收拾好杯盤碗筷抹桌子時要注意,抹布都要往自己身前掃,不要將垃圾拂到客人身上去。
飯后陪伴客人閑聊時,不宜時而仰面觀日頭或看鐘表,免得客人疑心是催促他回去。即使客人主動提出回去,主人也要竭力挽留多住些時日,寬慰他:只要不嫌淡薄,粗茶淡飯總有吃,被鋪不好卻不會凍著。如果客人執(zhí)意要走,就不勉強,做好歡送的準(zhǔn)備,回贈禮品,饋送錢物,根據(jù)雙方家境條件,相量而行??腿穗x開時,全家要送出大門,主人則要陪伴到槽門、村口,臨別時,主人會真誠地提議下次再來,親戚朋友之間要經(jīng)常走動,這樣才會越發(fā)親密。最后囑咐客人,一路小心慢行,目送客人直到消失在路盡頭,才轉(zhuǎn)身回家。
如果是兒女親家母第一次上門作客,或是給外孫(女)賀三朝、抓周等喜事,主人除了盛情款待以外,回家時還要打發(fā)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席茶”,就是糍粑、爆谷糖、血粑、臘豆腐、臘豬腸子、臘豬耳朵等,用茶盤盛著,包袱兜著,讓客人滿載而歸。親家母回到家里,可不敢獨吞,而是承著主人盛情,把那些“茶”切分成若干份,然后挨家挨戶分發(fā)給大家品嘗。這樣,兩家都覺得有面子,受鄉(xiāng)鄰感佩。
免責(zé)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黃三叢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dān)相應(yīng)法律責(zé)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