廻馬山情結(jié)(一)
廻馬山,位于湘西南祁邵丘陵之中,在“黔巫要地,天府名鄉(xiāng)”的武岡市它雖“名不見經(jīng)傳”,但在我心中它可與雪峰山、衡山、岳麓山……比美!
它海拔只633米,由北向南傾斜,植被茂盛,森林蔭蔽,以松樹、杉木、楓樹為主,遠處遙望,活像一匹馬,頭飲資江水。傳說,天馬行空,往東飛奔,口渴,突見資江水綠,回頭狂飲,天帝懲罰它,化為一座山,人們叫它廻馬山。
山不在高,有故鄉(xiāng)情結(jié)則美!
1965年,我開始了教書的生涯,學校就在廻馬山腳,家就在廻馬山肚眼兒處,門前是東大路,離縣城20公里,處朱溪橋與荊竹鋪之中。傳說從明代開始在此設(shè)立茶亭,官方給茶亭3畝田,耕種這3畝田的人常年供應(yīng)南來北往的過路行人的茶水,茶鋪子的稱號由此而得。可惜1958年大躍進時將亭子拆毀。
解放前,茶鋪子是大地主曾臥林(1922年湖南省議員、武岡縣中第一任校長)的莊園,佃農(nóng)曾凡英率子子孫孫辛勤耕種還是食不飽肚、衣不遮體,他老人說:“天馬不該回頭,迴馬山腳出不了官、發(fā)不了財。”財是沒發(fā)了,人是發(fā)起來了。凡英老公公這一老蔸發(fā)起了150多人。如今,科級公務(wù)員三人;博士生學歷三人;持美國綠卡的二人,現(xiàn)留學新加坡的一人;博導一人;研究生學歷的5人,大專學歷的近30人。其盛洋洋者矣!
茶鋪子因背靠廻馬山,燒柴有的是,不過,封山造林的那幾年(1979-1984),大家只能上山撓樹葉。
記得1980年的一個星期六,我?guī)е⒆觿偦丶?,老娘就說:“少暉、少石,葉笆、背簍準備好了,去給奶奶撓葉葉。”他們兩個活蹦亂跳的出了門。放學回家的孩子們,都各自杠著葉笆來到了廻馬山。孩子們在一起,就像一群山麻雀,快活極了。突然,曾維亮大聲呼朋喚友:“快來看,這是什么?”大家圍了攏來,年歲稍大的曾維斌說:“手榴彈!”曾小勇說:“生銹的,沒用!”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來。
“只看還響不響?”
“錘一錘試試看?!闭媸巧倌瓴蛔R‘險’滋味!
于是,撿來了石頭,你一錘,我一錘的錘開來。手榴彈捶打得遍體鱗傷,沒響。
“燒一燒試試看?!庇钟腥颂嶙h。天呀,這是一群只十歲左右的孩子,文化大革命中誕生,什么都不懂。我的兩個兒子也在場。
于是,各人從各人的背簍里抓一把樹葉,堆放在手榴彈上,曾小雄飛快的從家里拿來了打火機,十幾個孩子團團圍住柴火,柴火竄著火苗,熊熊燃燒。孩子們聚精會神,伸著脖子盯著柴火堆。
“嘭”的一聲,柴火飛上了天,手榴彈垂直沖上天,爆炸了。孩子驚呆了,鋤地的、種田的、做家務(wù)的都往響聲處跑,只見孩子們驚懼之余,又活蹦亂跳開了,拍打著身上的柴草,個個灰不溜秋的。老天爺保佑,沒有傷及一個孩子!
這事很難解釋,大家都說,燒手榴彈的地方離我曾家父親的墳地不到五米,這十多位孩子都是他的孫子或玄孫子,是他顯靈,保佑。
在導彈學院當導師、專稿微波研究的鄧發(fā)申(我兒子的姑爺)的兒子也在場,聽了這驚駭?shù)南⒃溨C的說:“我要造一個驗鬼儀,把鬼神在陰間的活動,像收看電視一樣的收視。祖先的保佑是靠一種微波傳遞,只是我們還沒有研究出這種接收器,接收不到這種極微極微的波段而已。
好有趣!這手榴彈從哪里來?
(待續(xù))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尹聰昧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yīng)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