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外鐘聲
月之影點評:“心靜自然涼”、“心遠地自偏”,好一個“云外鐘聲”??!
云外鐘聲
黃三暢
下云山的途中,見路邊的石碑上鐫有“云外鐘聲”,我心一動,遂對同伴們說,你們往前走,我要聽一聽云外鐘聲。一同伴不屑地說,哪有什么云外鐘聲!一同伴叮嚀說,別呆久了,大家等你吃飯呢。
我佇立不動,靜下心來,要欣賞云外飄來的鐘聲。武岡州志上有記載,云山十景中的一景便是“云外鐘聲”,說鐘聲似有似無,不絕如縷,悠遠神秘,別有意趣;又說,那是天籟,有緣之人方能聽到。而今來到這能聆聽天籟的地方,我怎么能錯過機會?或許我也是有緣之人呢。
我佇立的地方是小路的拐彎處,路上方下方皆是層層疊疊的原始次生林,我被蓊郁斑駁裹包著。待同伴們的腳步聲消逝于路的前頭,我即傾耳靜聽。希望在靜寂中接受那悠遠神秘的天籟。
靜,靜!我只感受到一種靜!一種純凈的靜!一種深沉的靜!時令是初冬,寒蟬已噤,這午后的時光又居然沒有鳴禽的騷擾,鳥雀亦懂我心?沒有風,草木安然沉靜,亦似有所等待。我亦知道,路下方山坡邊沿的陡崖下是深澗,而澗水的鳴濺竟也沒有一絲一縷飄上來。
真靜??!靜得我腦際盤旋著嗡嗡聲響,——這可是我從沒經驗過的。靜得我五臟六腑像被掏空,——沒有外界聲響的平衡,內心竟覺得虛空,這也是我第一次的感受;我因此也覺得輕飄,似被一種沒有融入聲響的“純凈”的空氣舁扛起來。靜得我竟覺得呼吸有點遲鈍,心跳也似乎放慢,——出現(xiàn)這種生理現(xiàn)象的原因,我得請教生理學家。
在此種情況下,如果有鐘聲自云外飄來,我一定能捕捉或感受到的??墒牵瑳]有!
有聲響了,窸窸窣窣!可以判斷出來,它不是云外飄來的。是什么東西從哪里發(fā)出的?哦,那是一只小小的甲殼蟲,在我身邊一根橫逸的樹枝上爬行,大概要去尋找過冬的棲身之所,靜寂把它的腳步聲夸大了。這雖非我打算聽的,卻也是我意外的大收獲,——“無”中居然能感受到“有”。
又似有聲響了,瑟瑟的,一波一波的,一沖一撞的,柔中帶剛性,氤氳在我身邊,也起伏在遠處。是什么東西發(fā)出的?我遠遠近近、上下左右地觀察、搜索著一番,終于得到了答案:這聲響,是一撥一撥的云霧造成的。我看到,一撥一撥的云霧從峽谷里升上來,“撞擊”在山石上、樹冠樹葉上,“撞擊”在我的身上呢。“撞擊”?是的,是“撞擊”,韓愈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而不撞擊何以能鳴?——柔軟纏綿能在靜寂中變剛,這也是我的收獲。
又有聲響了。我馬上判斷出,是我身邊一片樹葉晃出來的。那是一片辭別枝頭的枯紅的楓葉,被一纖蟲絲吊著,吊成一柄老式壁鐘的鐘擺,在靜寂的時光里小幅度地晃動?;蛟S,我耳畔并無聲音,是看見“鐘擺”而擬出來的。
可嘆的是,我沒有擬出那自云外飄來的鐘聲。
我怎么就與這天籟沒有緣分呢?
我又耐著性子佇立著,張著耳朵傾聽著。我用小手指尖兒伸進耳筒掏挖一番,讓耳筒暢通無阻,以期那云外鐘聲乘虛而入,直擊耳鼓。
但是,沒有。
我的耐性終究是有限的,何況又想起同伴的叮嚀,他們在等我吃飯呢。我于是訣別“云外鐘聲”,毅然起程。我的腳步聲噔噔噔,好響好響!撲棱棱,在我身邊不遠處,飛起一對白色的鳥兒。——后來我請教有關人士,知道那是白鷴,是最喜靜的生靈,而鳴叫的聲音也很好聽??上乙酂o緣聞聽它們的歌喉。
走到山下,同伴們問我聽到“云外鐘聲”沒有,我苦笑著搖頭。一同伴說,你身處紅塵,心浮氣躁,豈能有緣聽天籟?一句話,把事情的癥結挑破了!是啊,我身暫離塵囂,心還在塵囂中;我雖然“耐著性子”等待了許久,但終究是心浮氣躁的,我潛意識里有同伴等我吃飯的叮嚀,更“潛”的意識里,則還有飯后關系到某種利益的會議。云外鐘聲那樣的天籟,是圣潔而神秘的,聆聽她,即是與大自然對話、交流、融合,因此,理所當然地不能誰人皆能聽取,即使有資格者亦不能隨意聽取。這“云外鐘聲”,我以為當然有人聆聽過,而他們的心境定然是淡定寧靜的,行止應是從容悠閑的。我于是很自然地朗誦起前人詠“云外鐘聲”的詩來:倚雕欄百慮空,/白云深處聽疏鐘。/山深云起無尋處,/聲在遙峰第幾重。你看,好一個“百慮空”啊。
繼而我又安慰自己,“心靜自然涼”,“心遠地自偏”,然則,亦應“心靜樂自生”了。只要“百慮空”,只要讓浮躁的心氣沉緩,則任何地方都可以聆聽到或感受到“云外鐘聲”一般的天籟了。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黃三暢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