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首页,中文字幕免費無線觀看,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激情五月中文不卡

    <small id="fzw1a"></small>

        首頁 武岡文學 滔溪沖的六月六,刻在骨血里的鄉(xiāng)愁

        滔溪沖的六月六,刻在骨血里的鄉(xiāng)愁

        邱盛登 2025-07-07 15:54
        圖片

        滔溪沖的六月六,刻在骨血里的鄉(xiāng)愁

        邱盛登

        我的故鄉(xiāng)在武岡雙牌鎮(zhèn)的滔溪沖,那里的六月六,與別處大不相同:打牙祭、唱陽戲、慶張公、求降雨、曬絮被、洗痧疲……這些流傳已久的習俗,像刻在歲月里的印記,至今想起,仍帶著撲鼻的煙火氣。

        打牙祭

        老一輩人常唱:“六月沒飯呷,天天盼嘗新;臘月無被蓋,夜夜好成親。”農(nóng)歷六月初六,在武岡被稱作“嘗新節(jié)”,又叫“半年節(jié)”。我們滔溪沖距武岡城一百二十里,俗稱“一百二十里城路”,鄉(xiāng)里人習慣把“嘗新”叫作“打牙祭”。此時,地里的早稻尚未灌漿飽滿,村民卻已面臨青黃不接的困境。為了給即將到來的“雙搶”積蓄體力,這一天便成了感恩天地、祭祀祖宗、祈求豐年的莊重日子。

        故鄉(xiāng)流傳著一個悲壯而凄美的傳說:在遙遠的古代,人間因觸怒天庭,天神遂命龍王降下滔天洪水,企圖借此讓世間萬物滅絕,從而徹底毀滅人間。人皇神農(nóng)派他的白狗上天庭偷谷種,白狗穿過南天門,飛越天河,找到了天神的曬谷坪。白狗機靈地在谷堆上打了一個滾,渾身沾滿谷粒,不料被守衛(wèi)曬谷坪的天兵發(fā)現(xiàn)后報告給天神。天神派出天兵天將追殺,將白狗打入天河。白狗拼死回到人間,身上谷粒盡被沖散,唯有狗尾巴尖上還粘著幾顆。神農(nóng)將谷粒撒向大地,才有了人間的稻米。據(jù)說天庭的稻穗本從根部生長,如今人間稻穗只在禾苗頂端結(jié)籽,恰似狗尾巴高興搖曳。為謝狗恩,神農(nóng)定下規(guī)矩:每年新谷收獲,第一碗飯要先給狗品嘗。這故事世代口耳相傳,《呂氏春秋》中“天子乃以犬嘗稻”的記載,更添了幾分可信度。

        七十年代末的嘗新節(jié),在我記憶里比過年還隆重。天未亮,村里便忙開了:烤酒、扳魚、宰豬、捂羊,炊煙裹著肉香漫過祠堂。德高望重的長輩將豬頭、豬蹄、新稻穗等祭品奉在供桌上,焚香祭拜天地祖宗。祭祀畢,嘗新開始。各家主婦先盛飯敬狗,待最年長的尊長動筷后,眾人方可依次舉箸。那一天,酒管醉、飯管飽,辛勞半年的人們圍桌暢飲,碗勺碰撞間全是對豐收的期望。

        圖片

        唱陽戲

        滔溪沖的嘗新節(jié)從不缺熱鬧。從農(nóng)歷五月二十八城隍菩薩誕辰起,到六月六后的數(shù)日里,村里總要請來和尚道士誦經(jīng),或是搭起戲臺唱陽戲、演祁劇。鑼鼓聲里,生旦凈末丑粉墨登場,唱的是風調(diào)雨順的愿景,演的是五谷豐登的期盼,戲文里的悲歡離合,都化作了村民臉上的笑紋。

        圖片

        慶張公

        傳說玉皇大帝姓張名百忍,成仙前曾與化作凡人的壽佛老仙,從現(xiàn)在的隆回朝京山去武岡云山,路過滔溪沖。彼時二人饑渴難耐,鄉(xiāng)鄰捧出茶水,邀請進餐,臨行又贈一包袱糍粑。后來張百忍因德行高尚,被太白金星選中成為三界之王,為報恩情,派子女下凡,拔汗毛化長青柏,贈五雷尺于村民,言明若逢大旱,持尺向柏樹鞠躬揮尺,便會降雨。村民遂修“張公殿”,每年六月六敲鑼打鼓慶賀。若遇旱情,文童持五雷尺朝天一揮,片刻間瓢潑大雨降落于滔溪河兩岸農(nóng)田。這便是滔溪沖祖輩相傳的“不求龍王求張公”的緣由。

        圖片

        曬絮被

        “六月六,曬紅綠?!奔壹覒魬舻呐魅丝傄獛е畠合眿D,將棉被、冬衣翻出來曬在竹竿上。陽光炙烤著棉絮,螨蟲與潮氣在熱氣里消散,老人們說這樣曬過的被褥,一年都不會發(fā)霉。日頭偏西時,收被子的手一觸,盡是陽光烘暖的蓬松,那是勞動賦予生活的美感。

        洗痧疲

        滔溪河里的六月六,是孩子們的樂園。母親燒好一鼎鍋溫水,一邊給嬰兒搓澡,一邊唱:“六月六洗痧疲,洗了聽話快長滴……”稍大些的孩子便撲進河里嬉水,兩岸大人從不擔心小孩溺水。滔溪河兩岸的兒女,哪個不是在河里泡大的。說來奇怪,經(jīng)常用這河水洗澡,皮膚總是光滑細膩,一整個夏天都不見痱子癩疲。

        圖片

        如今的農(nóng)村,早已煥顏一新,農(nóng)民不再靠天吃飯,農(nóng)村生活條件大幅改善,餐餐有魚肉,天天像過節(jié),年輕人不再盼著“打牙祭”,傳統(tǒng)習俗也漸漸淡去??擅磕甑牧鲁趿铱傁肫痨籼们暗墓┳?、戲臺下的吆喝、曬場上的棉絮香,還有滔溪河里撲騰起的水花。那些被時光拂拭了的舊俗,正是刻在骨血里的鄉(xiāng)愁。

        圖片
        (文中配圖為武岡人網(wǎng)青松老師拍攝)


        閱讀 165
        分享到: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期待您的精彩留言
        發(fā)表評論

        已輸入0/200 個字!

        關(guān)注武岡人網(wǎng)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