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聰明”
日本人可能是聰明的,他知道充分利用我們中國人的廉價勞動力,為他們創(chuàng)造源源不斷的財富;他們學會利用中國人的爭強好勝來補救他們自己的工作低能,這就象我們所說的“借力使力”;他們善于利用中國人內(nèi)部的不團結(jié)和內(nèi)部矛盾,來實現(xiàn)他們管理上的轉(zhuǎn)型,從而將他們所推崇的“和”的精神灌輸給我們中國人。
大多數(shù)日資企業(yè)里的中國人都是從事下層工作的,他們對公司的政策和規(guī)定絕對地沒有說話的份兒,而少數(shù)位居上層的中國人,也沒有能夠提出任何反對的意見,即使他們覺得所要施行的政策和規(guī)定是完全不符合我們中國人的利益的,他們的心中有一種“怕”?!芭隆鄙??怕他們的前程不保。
唯命是從,于是成了日資企業(yè)里的中國人的通病,成為了一種習慣,一種“企業(yè)文化”。因此,即使是少數(shù)的幾個日本人,也可以放心地管理數(shù)以千計的中國人。
因此,我們不得不檢討我們自己,為什么直到今天了,我們還是擺脫不了“一群蟲”的這種不文雅的稱呼呢?
如果,在日資企業(yè)里,有極個別的人有了自己的想法,堅持自己的想法,他也是沒有辦法獲取其他中國人的同情,最后的結(jié)果是被日資老板們清掃出門。而基本上所有的中國人還要在這人離去的背影中談論那人的“不務正業(yè)”。
我不知道我們中國的企業(yè)在國外的工廠里,是否也在上演同樣的故事。當然,可以猜測得到,答案絕對不是唯一的。中國的老板們應該會利用我們的“中庸之道”來治理他們的企業(yè)。
我不是非常了解日本人,但是卻與幾位日本人一起共事了好幾年。他們給我的印象大體可以歸納為幾點:
第一:不相信你,直到你作出了充分的成績來證明你的能力,然后才能在他們的心目中有你的一個地位。
第二:不重視對你的培養(yǎng)。他們能夠給予你的是一個粗淺的培訓,然后,很多技能和技術基本上就是靠你自己去摸索。
第三:經(jīng)常提防你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因為他原本就不相信你,因此,時刻留意你在工作上是否潛藏者負面影響。他們擔心,他們甚至怕。尤其是當你的地位在他的企業(yè)里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以后,他們會更加留意你的一舉一動,包括你的辦公室的門關起來的次數(shù)。他們懷疑你經(jīng)常關起門來在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
第四:假高興。你取得了好的工作成績,他們給予你的肯定也只是表面上的,他們也笑,也高興,卻只是表面上的。摸不準他們的內(nèi)心是怎樣想的。
第五:吝嗇。他們絕對不會輕易掏錢請客。我們中國人盛行“請吃”的溝通文化,日本人是不會的,或者很少會主動請客。
第六:善于扮演一個“騎馬”者的角色而不是養(yǎng)馬者?!爸灰R兒跑,不喂馬兒草”成了一些日本老板的寫照。日本人會要求你努力地工作,“擠出”你的才干,為他們的企業(yè)創(chuàng)造利潤,卻非常吝嗇從利潤中拿出錢來培訓你,提高你,獎勵你。
我身邊的這幾個日本人基本上不相信中國人,但是我們是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因此,他們必須找到一些與他們“步調(diào)一致”的人作為工作之余的交往對象,那就是那些回歸祖國的“香港人”。他們信任“香港人”遠遠超過信任我們中國大陸人。因為他們可以在我們的“開放”的地方一起瘋狂,一起“卡啦OK”,一起呼叫“小姐”服務,因為他們的“腰包”比我們的要“鼓”。這是他們的資本。他們善于利用這種資本。
中國的工人們,都被看做是一種“機器”或“工具”,一種幫助他們實現(xiàn)投資利潤的高級“工具”。每一個基層工人,辛苦地勞動一個月(平均每個月工作超過300小時,很奇怪,他們的加班時間已經(jīng)超過130小時了,卻沒有任何勞動部門過問),才能獲得約1500元左右的收入,還得自己給自己的“吃”和“住”買單。而每一個工人每月為日資企業(yè)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財富超過十萬元。仔細地核算,工人的人工與貢獻比是一比六十六。有的時候,這個比率更大。財富就被日本老板拿走了。
而我們的員工還笑了。說他們在別的地方掙不了這么個數(shù)。
日本人聰明,知道利用我們普通員工的這種“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