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首页,中文字幕免費無線觀看,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激情五月中文不卡

    <small id="fzw1a"></small>

        首頁 武岡文學 躬耕杏壇兩父子,云臺嶺上寫春秋

        躬耕杏壇兩父子,云臺嶺上寫春秋

        紅樓一癡 2022-05-28 08:42 5
        言宋點評:父子兩人同掌一校,傳奇!

        躬耕杏壇兩父子,云臺嶺上寫春秋

        躬耕杏壇兩父子

        云臺嶺上寫春秋

        --記武岡一中父子校長劉文明先生與劉力平先生

         文/陳云龍

        1

        百載歷程,百載芬芳;百載歷程,弦歌不輟。

        武岡一中發(fā)軔于希賢精舍,歷經(jīng)風雨滄桑,今年迎來了百年華誕。百年來,一中人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杰出人才,為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是一中的榮光,亦是萬千學子的驕傲。

        一中的歷程是不平凡的,從二十世紀初的崢嶸歲月里走來,數(shù)易其名,屢遷其址,因種種歷史原因,學校很難突破自身發(fā)展的瓶頸。但是,頑強的一中人,有著永不服輸?shù)木?,披荊斬棘,開拓前行,無怨無悔,在百年的歷練中積淀了深厚的底蘊,內(nèi)化為自己的精神信仰: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團結(jié)協(xié)作的奉獻精神,求實創(chuàng)新的開拓精神。

        作為一中校史上的兩座重鎮(zhèn)劉文明、劉力平父子,在百年歷程的起承轉(zhuǎn)合中,在形勢不利于一中的教育大環(huán)境中,父子倆都能獨當一面,帶領(lǐng)一中人面對現(xiàn)實,改變思路,迎接挑戰(zhàn),走出低谷,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使一中成為名副其實的三湘名校。

        一九五五年夏天,一中從塘富村的許家大院整體搬遷至云臺嶺上。一九五八年,劉文明老先生身為學校副校長,全面負責學校工作。一九五九年,他兼任黨支部書記,帶領(lǐng)班子成員,高瞻遠矚,招收了第一屆高中生,從此學校由初級中學華麗轉(zhuǎn)身成為了完全中學,開啟了一中辦高中教育的先河。老先生帶領(lǐng)一干人等,勵精圖治,僅幾年的時間,云臺嶺上教學質(zhì)量突飛猛進,迎來了第一個高峰。一九六四年考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大各1人,高考升學率達到66%,實現(xiàn)了開辦高中以來“清北”零的突破。一九六五年,有2人考入清華、2人考入北大,高考升學率高達78%,進入全省先進行列,在本地區(qū)遙遙領(lǐng)先。

        六十五年后的二0二0年秋天,執(zhí)政一中十五年之久的劉力平校長帶領(lǐng)全校五千多名師生,從云臺嶺上重返故址,回到闊別六十五年的塘富村。這是一次華麗的破繭,是鳳凰的浴火,學校的辦學條件徹底改善,領(lǐng)跑湘西南。

         2微信圖片_20220528083650.jpg

        我曾經(jīng)用臍帶連體來形容我對一中的情懷,父親、我們夫妻、孩子與侄兒、侄媳都是一中的學生,一家有四口人同時服務(wù)母校,這在校史上恐怕并不多見吧。在這里學習、成長、工作,歲月的浸淫讓我對一中有著母親般的依賴。我的老師——敬愛的師父劉力平先生,他對一中的感情比我更深刻,他除了熱愛,更多的是無限的敬畏與無窮的呵護。一九八一年參加工作的師父,扎根云臺嶺四十余個春秋,一刻也不曾廢離,把青春與才華奉獻給了母校。

        三十年前,當我走進一中的時候,我對一中是不甚了解的。我的父親在這里讀完了六年中學,當他決意帶我來一中學習的時候,我只知道校長戴時培先生是他的同學,關(guān)系也非??孔V。因為同為優(yōu)等生,父親的命運坎坷,或多或少引起了昔日同窗的同情,戴校長非常熱情地接納了父親,而我拖著羸弱之軀轉(zhuǎn)學來到了云臺嶺。那時,我家里住在青年樓二層,師父劉力平先生一家住三樓,我被安排在高88班,班主任鄧文彬先生,劉師父教我的歷史。

        學生時代對老師的了解更多的停留在感性的認識上,隨著時間的沉淀,漸漸會上升到理性的層面。我對于師父的了解與認識,有三十余年之久,是師生,是同事,是上下級,關(guān)鍵還有世交情誼,多重關(guān)系,種種情愫,在我心目中他是一種立體而深刻的存在。他的行事風格,有乃父遺風,有氣場,有魅力,有時不乏幽默。

         


        3

        師父的先父劉文明老先生是武岡教育界的大擘,享有崇高的威望。高中時候我們這一輩的都叫他劉爺爺。劉爺爺待人很親切,喜歡與年輕人談他的見聞閱歷,談他知道的掌故,談他管理學校的方法,談他做思想工作的智慧,談他下農(nóng)村當工作組長的經(jīng)歷。他有著豐富的社會實踐,在我的眼里,他永遠健談,精神矍鑠,完全就是一本百科全書,無論講什么話題似乎沒有他不知道的。

        當我用心去了解劉爺爺?shù)娜松鷼v程,走訪了尚健在的他的同學與同事,更加深了我對老人的認知,不由得心生敬意。劉爺爺是個有智慧、有膽識、敢擔當,又古道熱腸的老人,一輩子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為家鄉(xiāng)的教育貢獻了畢生的心血與才智。

        劉爺爺在教育崗位上奉獻了三十八個春秋,其中有三十一年在一中度過,兩度主政,敢為人先,大刀闊斧,雷厲風行,為一中的崛起和超越發(fā)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他老人家即便是退休賦閑在家,仍然關(guān)心著一中的前途,常建言獻策,懇切之心,拳拳之意,可昭日月。因此,他在師生中,在教育界,在社會上有著很高的威信。

        一九五二年,建國不久,百廢待興,國家亟需人才,當時的新中國基礎(chǔ)教育捉襟見肘,非常薄弱。劉爺爺在武岡洞庭中學高中畢業(yè),響應(yīng)國家的號召,聽從團縣委的召喚,作為思想進步的優(yōu)等生被留下來直接參加教育工作。他是洞庭中學唯一直接從學生變身為教育工作者的人,也是全縣唯一一員。當時武岡境內(nèi)只有洞庭一所高中,云山中學和縣立一中都只辦初中班,因此洞庭是當時武岡的最高學府。劉爺爺接受了組織的安排,義無反顧地走上教育崗位。從此,虛心好學,積極進取的劉爺爺深孚眾望,毅然前行。

        劉爺爺在洞庭的同學,后來也任教一中的周康陵老先生說:“劉文明先生在洞庭念高中的時候就表現(xiàn)出異于常人的成熟與穩(wěn)重,他有相當高的演講水平,也有很強的號召力。當時洞庭中學還沒有成立黨支部,只有團支部,劉文明先生作為團支部書記,一直參與學校的管理工作,實質(zhì)性地進入了領(lǐng)導層。當時我在洞庭是學生會主席,學生會是在團支部的領(lǐng)導下開展工作的。他的工作很注意方式方法,在武岡的學生界威信很高,他在學校講話比校長的威信還高。因為當時的知識分子是舊式知識分子,開展工作不大膽,畏手畏腳的,他們需要聽取團支部與學生會的意見。”

        周康陵老先生說劉文明先生是個覺悟很高的人,他絕對服從組織的調(diào)遣與安排,黨組織、團組織叫干啥就干啥,叫干啥就能干好啥。九十二歲高齡的歐陽祖柏老師說,劉文明先生是個有大智慧的人,政治立場堅定,他是解放后武岡縣第一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青年教師之一,那個時候入黨難度很大,各種政治審查都相當嚴格,能入黨的可謂鳳毛麟角。

         

        4微信圖片_20220528083621.jpg

        一九五二年,劉爺爺從洞庭中學畢業(yè)之后被組織安排至武岡一中工作,擔任教導處副主任,并負責學生思想工作,同時負責抓學生伙食。不久,組織安排他去省委黨校干訓班學習,結(jié)業(yè)之后仍回到一中。一九五五年的夏天,劉爺爺實質(zhì)性地擔負起學校搬遷的總指揮。據(jù)楊祚益老人回憶,那時劉爺爺指揮全校師生搬著課桌凳與校具從塘富村許家大院走小路,踏過資江上設(shè)的浮橋,三天時間就把所有要搬遷的物件完好無損地搬到了云臺嶺。從此,全體師生在一個嶄新的環(huán)境里讀書生活,個個意氣風發(fā)。

        其時一中的校長是易世廉先生,年富力強的劉爺爺是易校長的得力助手。易校長是我外公的堂兄弟,他退休后回武岡,兩次到一中看望劉爺爺,也到我家里與家父敘談過。易校長與劉爺爺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工作時惺惺相惜。后來易校長調(diào)到湖南省委黨校任黨史教研員,教授職稱退休。

        二000年以前,記得我已工作三個年頭了,易世廉老校長攜夫人回武岡,故地重游。那天剛好是禮拜天,老校長先見過劉爺爺與劉奶奶,之后來到我家與父親敘舊。我仍記得部分內(nèi)容,一是關(guān)于我父親高中畢業(yè)沒有進入大學的問題,那個時候我才真正知道我的父親原來是一中名副其實的高材生,被天津大學錄取。關(guān)于此事,劉爺爺親自多次到龍?zhí)锕缯{(diào)查情況,到里仁大隊找過大隊書記,找過大隊秘書與民兵營長,見到了錄取通知書上寫著“地主子弟,不能升學”的字樣;二是談起同劉爺爺?shù)墓彩陆?jīng)歷,老校長非常佩服劉爺爺?shù)墓ぷ髯黠L,大膽,會“牽牛鼻子”,辦事放得開,收得攏,同事關(guān)系、師生關(guān)系處理得好,是個大能干人。談起往事,父親是不堪回首的。談起劉爺爺對學生的關(guān)心與愛護,父親激動得眼里淌滿了濁淚。

        我的父親是一九五八年進入一中讀書的,一九六四年高中畢業(yè)。其時,劉爺爺在一中擔任主要領(lǐng)導,先后做副校長、黨支部書記,全面主持學校工作。據(jù)我的父親回憶,那個時候物質(zhì)極為貧乏,三年苦日子,學校響應(yīng)中央號召,“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經(jīng)常分派各種勞動任務(wù)給學生,開荒種地,去文坪挑煤,真正用來學習的時間得不到保證,很多學生都因為貧困與饑餓輟學了。在這樣的大背景、大環(huán)境下,劉爺爺特別會抓思想工作,每天早操后領(lǐng)導要集體訓話,既對學生進行思想紀律教育,也對學生進行理想信仰教育。劉爺爺?shù)挠栐捗看味加忻鞔_的主題,鏗鏘有力,激情慷慨。他老人家經(jīng)常說:“干革命,促生產(chǎn)。勞動鍛煉人,勞動培養(yǎng)人。勞動的時間多,就要求同學們學習的效率高。效率高了,生產(chǎn)與學習才都能上得去,才能兩不誤?!币虼耍敃r的一中,教師的教學積極性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高,很多輟學了的學生,在領(lǐng)導與老師的勸學動員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學校。歐陽祖柏老師說,當年他就與劉文明老校長一同下鄉(xiāng)走村勸過學,他們?nèi)ミ^水浸坪、鄧家鋪、荊竹、馬坪、司馬沖、泉塘、南橋、龍?zhí)铩⑧囋?。那時很少有車,能坐個順風的拖拉機都是很幸福的事情,他們基本靠步行,走遍了大半個武岡。經(jīng)他們動員的學生,有一部分還是克服了諸多困難返校學習了。

         

        5微信圖片_20220528083638.jpg

        二00一年秋季,我回到母校工作,有幸經(jīng)常聆聽劉爺爺?shù)慕虒?。?0三年暑假,武岡一中晉升為省級示范高中,慶典大會上我作為教師代表上臺講話,得到了劉爺爺?shù)馁澰S。他總是鼓勵我說:“老四,你有潛質(zhì)成為語文名師,要好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現(xiàn)在教書了,教語文,不要管數(shù)學了,你的特長可以發(fā)揮出來了?!蔽抑绖敔斄私馕业那闆r,我父親擅長理科,理科卻是我的短板。老人家的教導,對我啟發(fā)很大。他又說:“你選擇教書是對的。古人說,不為良相便為良師,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當老師,當醫(yī)生是為子孫種福田啊,好老師本身就是活菩薩哦?!甭牭嚼先思乙幌挘彝蝗活I(lǐng)悟了自己的工作性質(zhì)與職責,心里熱血沸騰。我敬佩劉爺爺,他一語點醒夢中人。我一直在努力,希望成為老人眼中的“名師”。很遺憾的是,我還籍籍無名的時候劉爺爺就離開了人世,而我也許很難甚至永遠也實現(xiàn)不了作名師的愿望。

        劉爺爺?shù)难酃馐卿J利的,他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樂意培養(yǎng)人才,敢于任用人才。據(jù)老一輩的教師說,劉爺爺主政一中的時候,業(yè)務(wù)能力是業(yè)務(wù)能力,政治是政治,非常分明的,只要書教得好,業(yè)務(wù)能力強,工作態(tài)度端正,就會得到認可與肯定。老一輩的老師講,劉爺爺表面上給人的印象是金剛怒目,在工作場所十分嚴肅,一絲不茍,其實他內(nèi)心里非常柔軟。他關(guān)心教工,經(jīng)常走訪教工,從不脫離群眾,他對每個教工的個性、特點、家庭情況了如指掌,對一中的掌故如數(shù)家珍。退休老師禹老說:“劉書記腳桿子勤快,特別務(wù)實,他走家串戶,辦公室、教室、食堂,串過不停的。眼看耳聽,了解細節(jié),掌握大局。加之,他健談,能說會道,他跟你講問題會講得你心服口服?!爆F(xiàn)在這樣深入教師、深入群眾、接地氣的領(lǐng)導怕是越來越少了。正是因為他與師生打成一片,在師生中才有很高的威信。據(jù)曾在一中工作的鄧岳文老先生講,在文革中,劉文明老先生因為家庭出身是地主,遭到造反派們的批斗,但是不管是教師造反派還是學生造反派,都沒有對他采取過激行為。歐陽祖柏老先生說得更具體,他說學生提前把開批斗會的消息告訴劉書記,劉書記就早作準備,用毛巾綁在膝蓋上,批斗他時跪在地上就不至于傷害膝蓋。在那個年代,教師何來的尊嚴???而劉爺爺豁達融通的處世之道,正是他在文革期間受到師生保護的原因吧,我想這就是人格魅力所在!

        難怪,在劉爺爺主政一中的那些年,一中的教學質(zhì)量超過本縣兄弟學校,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武岡一中創(chuàng)造了輝煌,領(lǐng)跑邵陽,躋身全省前列,這一點無需贅述。屬于他的第二個高峰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劉爺爺重新回到一中成為學校的實際負責人,狠抓教育教學質(zhì)量,再次創(chuàng)造輝煌,高考升學率可與兄弟學校分庭抗禮。劉爺爺晚年常與人談起當年那些人事,談起那個時代的工作干勁,常唏噓嘆惋不已,說“人心不古,世道衰微,世界是變了”,頗有江河日下之慮。

         6

        劉爺爺?shù)膬鹤?,恩師劉力平先生是我勵志的榜樣。劉師父與我談起他的中學時代,也是感嘆頗多的。父親在名校掌舵,他初中讀的卻是灣頭中學。關(guān)于這個事情,劉爺爺也有苦難言,說那個時候出身不好,能有書讀就萬幸啰,大隊書記的兒子小學畢業(yè)在教初中數(shù)學,他哪里是教書?。刻厥饽甏?,師父遇上了“根正苗紅”的“老師”,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是人生的不幸,也是那個時代的不幸。

        盡管數(shù)學不佳,但師父勵志,專攻文史,遍覽群書。高中畢業(yè)后擔任代課教師,他勤學好問,砥礪前行,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給老父親長臉。

        上世紀八十年代,社會風氣很不好,校園里聚眾鬧事,打架斗毆時常發(fā)生。劉師父擔任初中歷史教學與班主任工作,那時他就名聲在外了,社會上的混混不敢到他班里鬧事。我有一小學同學考上一中就分在師父班,多年后他與我談起那時的班主任,稱劉師父是一中的“名捕”,他站在講臺上,最調(diào)皮的學生都不敢吭聲,他一開口,大家就緊張兮兮。劉師父憑著一身正氣,關(guān)愛學生,做學生的“保護神”。我到一中工作后,師父把當班主任的經(jīng)驗傳授給我。他對我說,要愛護學生就要嚴格要求,凡事都要務(wù)實,要細心,要耐心,更要講究方法,工作要大膽,心中有正氣,什么都不用怕。他對待品行不端,有陋習在身的學生,常說的一句話是“寧肯被你恨一時,不愿被你恨一輩子”。他秉著治病救人的原則去挽救那些可能會失足的調(diào)皮學生。師父在學生心目中總是精力充沛的,他似乎隨時都會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你不經(jīng)意的時候總能見到他的身影。起床鈴尚未想起,他就蹲守在寢室門口,督促大家行動要迅速,衛(wèi)生要搞整潔;晚上十二點,他悄悄潛入宿舍走廊,掌握睡覺紀律;他安排學生做信息員,及時向他匯報情況。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思想動態(tài)、興趣愛好、學科特長與短板,師父都了如指掌。用師父自己的話說,只要進入他視野的問題,他一定會要一個結(jié)果,絕不放任問題不管。師父對班級管理,有著警察一樣的敏感,他細致得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做起思想工作來,又有著父親一樣的慈祥,循循善誘,讓你在嚴厲中感受到他的拳拳愛心。

        是的,嚴格是最好的愛,老師都要有父母心。畢業(yè)以后,學生們都能理解劉老師的一片苦心。很多學生回憶說當初如果不是劉老師拉一把,就失足懸崖了。在人生最迷茫,少不更事的學生階段,能遇上良師益友,是人生莫大的幸運。

        我的高一是在三中讀的。因為身體欠佳,幾乎沒上什么課,大部分時間待在成人中專(我父親所在的學校)。高一的課程尤其是數(shù)理化幾乎都耽擱不學,沉湎于課外的小說、散文。高二轉(zhuǎn)入一中之后,劉師父對我關(guān)照頗多,總是鼓勵我說是個學文科的好材料。那時我頑疾在身,加之數(shù)學成績頗糟糕,對自身毫無信心。劉師父把當年的讀書經(jīng)歷講給我聽,他說大學是個敲門磚,天無絕人之路,努力了就問心無愧。我始終記得他的諄諄教誨。

        高三時我選擇文科,就讀85班,班主任就是劉師父,數(shù)學老師戴時培校長,語文是肖坤喜老師,英語老師蘇良金,政治是張居華老師。除戴校長外,都是年富力強的年輕教師。當時聽到一種不和諧的聲音,說明年一中的文科要考砸的,有好把戲看。事實是文科打了翻身仗,高考五科均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有的還是邵陽市排名第一。

        那個時候,師父一邊教學,一邊還在讀本科函授,他讀的是華中師范大學歷史系。他頂著壓力,嚴格管理,精心教學,真正做到與學生打成一片。他對班級情況了如指掌,一發(fā)現(xiàn)問題就找學生懇談,及時處理,班上學風良好。

        高三這一年,師父留給學生印象最深的有幾點。一是他上課充滿激情和熱情,他的聲音具有強大的穿透力,他在教室里上課,聲音洪亮得連大門口的門衛(wèi)都聽得清清楚楚。二是他的眼睛里總是布滿血絲。那個時候紅眼病流行,學生們私下里懷疑劉老師是不是感染了紅眼病。其實不是,他每晚十二點前沒有睡過覺。既要教學,又要讀書,他的眼睛是熬夜熬紅的。三是他精選的歷史訓練題,都是用手抄寫在專門的教案本上,工工整整,密密麻麻的,然后交給刻鋼板的師傅刻印。

        有劉師父對班級管理與教學無限的投入,加之科任老師的積極配合,高85班在高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為一中的文科長了志氣,讓那些“杞人憂天”之士刮目相看了。后來,師父又連續(xù)幾屆在高三擔任班主任,組建起了高三文科最優(yōu)秀的教師團隊,一中的文科優(yōu)勢越發(fā)明顯。

        7微信圖片_20220528083644.jpg

        師父擔任行政崗位,從政教處副主任做起。我回一中教書的時候,他已經(jīng)是政教處主任了。我當?shù)谝粚冒嘀魅蔚臅r候,他是分管年級組的領(lǐng)導。他的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引領(lǐng)我一直向前,不可松懈。

        印象最深的是師父特別強調(diào)班主任隊伍的凝聚力,說一個年級就是一個整體,要服從學校的大局,既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班主任工作,又要努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他幾乎每天早晨第一個來到學校,檢查學生起床、出操與內(nèi)務(wù)。他的摩托車聲音與口哨聲,學生們都非常熟悉。那時,師父帶領(lǐng)政教處一干人員與班主任們經(jīng)常半夜查寢,發(fā)現(xiàn)異常問題及時處理,然后深入學校周邊的網(wǎng)吧逐個排查。師父對學校安全與失盜現(xiàn)象高度重視,不定期地安排人員通宵蹲守。師父抓政教工作十余年,學校的安全工作有明顯的起色,班主任隊伍建設(shè)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師生中贏得了很好的聲望,得到各級領(lǐng)導的高度認可。領(lǐng)導找她談話,欲安排師父去二中任政教副校長,師父謝絕了。后來云臺中學想請他去做校長,師父毅然拒絕。師父的事業(yè)在母校,他對母校的愛與不舍,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的。

        二00三年師父擔任教學副校長,在教學管理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革,狠抓教學質(zhì)量,原則上實行循環(huán)制,教師從高一帶到高三,打破了以往“座山雕”式的高三師資模式,一定程度上調(diào)動了教師的積極性,教學質(zhì)量評價連續(xù)處于末位則被淘汰。其次是加大了獎懲力度,形成了較有效的競爭機制,直接把教學質(zhì)量、班級管理質(zhì)量與年終考評、晉職等掛鉤。這些措施促進了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穩(wěn)步提升。

        二00四年政府強勢引進某民辦學校后,武岡的教育格局被打破了,大環(huán)境對一中極為不利,剛晉升為省級示范高中的武岡一中在夾縫中求生存。前有老牌示范高中的碾壓,無視招生政策,只要上了一中錄取線的均可去就讀,造成一中優(yōu)質(zhì)生源流失嚴重,后有私立學校招生機制下的特殊動作,用重金收購或者哄搶公辦學校的尖子生。劉師父作為教學副校長,他深深擔憂著學校的前途,教育亂象橫生的背景下,他配合校長唐軍同志積極穩(wěn)定師資隊伍,同時又想盡辦法保學控流,嚴防優(yōu)質(zhì)生源的流失。期間的辛酸與苦楚,老師們都感同身受。

        二00七年元月,師父主政一中,歷時十五年之久。這十五年中,最值得稱道的有六件事。一是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調(diào)動全校教工的積極性,多次調(diào)整績效工資與獎勵方案,確保教工福利待遇穩(wěn)中有升,這是有目共睹的。二是積極探索學校內(nèi)涵式發(fā)展,教師專業(yè)成長,加強與外面名校的合作互動,主動“走出去,請進來”,不斷給教師“洗腦”,積極改變觀念。三是狠抓教育教學質(zhì)量,強化安全意識,教學質(zhì)量持續(xù)上升,使每年的中、高考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教育局教學質(zhì)量綜合評價武岡一中多次獲得第一名。學校沒有重大安全事故發(fā)生。四是探究學生多元成才的路徑和方法,看準形勢,特色立校,大力發(fā)展體藝教育,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體藝人才,使我校藝術(shù)教育享譽三湘。瞄準名校單獨招生制度的優(yōu)勢,強化尖子生培養(yǎng),引領(lǐng)學生沖擊清北。五是為學校的長遠發(fā)展深謀遠慮,師父作為校長、人大代表一直向政府各界呼吁武岡教育的均衡發(fā)展,實現(xiàn)“三駕馬車”并行體制,十幾年堅持“鼓”與“吹”,為后續(xù)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做出了重要的鋪墊,沒有如此持續(xù)的“久久為功”,很難有后來的“ABBA”招生制度。六是品牌引進,為發(fā)展布局。侯文書記主政武岡,王福民局長建言盤活武岡教育的辦法就是引進教育品牌。此建議被侯書記采納后,很快與湖南師大取得聯(lián)系,達成武岡與湖南師大合作辦學協(xié)議。其間很多驚心動魄的不為人知的細節(jié),決定著一中未來的發(fā)展。當時政府中有領(lǐng)導提議把師大附中的牌子掛在武岡二中頭上,如果真是這樣,一中就失去了發(fā)展的機遇。為了一中的發(fā)展,也為了武岡教育的良性競爭,引進的品牌只能掛在一中。得知不利于一中的消息之后,劉師父多次組織行政會議,動用一切人際關(guān)系,游說老領(lǐng)導、老校友,盡最大努力爭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當花落一中之后,為選址問題,劉師父也前前后后不辭辛勞找領(lǐng)導建言,苦口婆心,最終領(lǐng)導放棄了西互通與東互通附近而選擇了塘富村。這樣,六十五年的輪回,武岡一中伸展開了拳腳。搬遷后的武岡一中從此邁入了發(fā)展的快車道,躍上了新臺階,二0二一年以李治林考上清華回應(yīng)了二0一九年的鄧超與二00七年的肖賽。一路走來,十五年執(zhí)政,師父不辱使命,在武岡教壇畫下了濃重的一筆。

         8

        師父是個心胸寬廣的人,盡管他有點固執(zhí),但毫不影響他的人格魅力。他把生活與工作分得清清楚楚,生活隨意輕松就好,工作卻一絲不茍,十分嚴謹,甚至近乎苛刻。子承父業(yè),在教育戰(zhàn)線奮斗四十余個春秋,他與他的老父親一樣,桃李滿天下,有著龐大的人際圈子。學校教工有困難,只要找到劉校長,他會盡最大的能力幫你,小孩讀書升學,家屬工作異動,家庭遭遇困難,只要他能做得到的,他都不會拒絕。他的宅心仁厚,很多老師都深有體會。正是這樣的胸懷與人格魅力,使他擁有了今日的成就:湖南省特級教師、湖南省優(yōu)秀教師、湖南省高中歷史學科骨干教師、湖南省高中課程改革指導委員會專家、湖南省特級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武岡市第三屆第四屆人大代表、武岡市“跨世紀學術(shù)、技術(shù)帶頭人”、武岡市教育專家服務(wù)組成員。

        師父勤勉、虛心、勵志的品質(zhì),與其父劉文明老先生極為相似,父子之間的傳承,從開創(chuàng)之功到走上康莊之道,半個多世紀的歷程,我們看到的是兩代教育人嘔心瀝血的奮斗史,是愛校如家真摯的教育情懷,正是有這樣的教育者在,學校才了有溫度,才有了靈魂。

        我想,每一個一中人,在面對百年歷程百年豐碑的時候,在緬懷先輩篳路藍縷前仆后繼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為母校貢獻點什么呢?

               這里,畢竟是我們根的所在??!

         

         

         

         


        閱讀 6808 19
        分享到:
        評論列表

        都梁記憶

        劉力平校長父親劉文明先生,是書記。我們那個時候讀高中,劉書記開大會時給全校師生講話,講六十年代饑荒,人們因極度饑荒而患水腫病,全身上下腫得像明晃晃的水捅。沒辦法,春夏之交到田壩凼里撈兩竽篩蝌蚪,置米篩中,以竹針抽爆肚皮,沖兩勺水以洗泥塵。完了置沸水中,溶襾顆鹽巴。如此,稍具蛋白質(zhì)成分的蝌蚪湯喝進肚子里,水腫就神奇地消失。
        還有,高二年級一城里漂亮女生因為愛美,將一般人扎成羊角辮的如云秀發(fā)弄成馬尾巴…

        3年前

        王忠義

        劉力平校長我認識,很好打交道的一位領(lǐng)導。他也曾給過我關(guān)照,我心里頭一直記著他。

        3年前

        王忠義

        文章頭緒多,所涉人物多,跨越時間長,所寫始終圍繞躬耕杏壇兩父子——劉文明、劉力平先生,足陳老師駕馭文章之功力!

        13年前

        作者回復:

        感謝您的點評。劉老師是我的班主任,他的老父親也是我父親的老師。

        2022/5/31 10:56:26

        言宋

        劉文明先生,其實也做過我就讀過的學校的校長,印象:嗓門大,有魄力。

        3年前

        言宋

        父子兩人同掌一校,傳奇!

        3年前

        發(fā)表評論

        已輸入0/200 個字!

        關(guān)注武岡人網(wǎng)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