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武岡張氏發(fā)現(xiàn)清乾隆年間匾額
此匾為武岡張氏民遠公房十三世祖宗熉公妻謝氏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傘壽”(80歲)之慶,武岡大甸戽凼謝家(娘家)贈送的壽匾,距今242年。匾文為“北堂春永”,意在祝頌其健康長壽。北堂:古代指士大夫家庭主婦(正妻)居室,以后代稱母親。 匾長與寬3.3*1.08米左右,楠木材質,陰刻楷書,是集書法、篆刻、木雕、堆灰、泥金藝術于一體的民俗文化精品。 此匾額作為乾隆時期武岡民間人們尊老祝壽活動的物質載體,真實地再現(xiàn)了武岡當時禮尚往來和人事交流的社會風貌與民風民俗,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宗熉公(敕贈武略騎尉,正五品,62歲)與妻謝氏(敕封安人,87歲)生五子:祖相、祖材、祖杞、祖森、祖桓,下傳17孫,因教子有方,僅五世之中,出秀才50人,文武舉人,貢、庠、增、監(jiān)生及有官職銜級、受封者等49人,其中四子祖森誥授武義都尉,正三品。 此匾由于年代久遠,保管不善,故損壞嚴重。筆者是在大致距今有280年歷史的宗熉公老宅中,無意間發(fā)現(xiàn)此匾,匾當時是作為廚房隔墻在使用,老宅也荒廢多年,破爛不堪,面臨政府的危房強拆,其保護與修繕刻不容緩。宗熉公老宅作為1萬張氏后裔的祖屋,具有很重的地位與意義,后裔理應修繕好宗熉公祖屋,知道人生的來處,以示不忘根本。
匾額保存環(huán)境惡劣,現(xiàn)已脫灰、脫金、脫漆嚴重,匾額兩端也被鋸掉10厘米左右,上款與下款3豎排小字全部模糊不清,在下款最上端位置僅清晰可見一個“乾”字,后期將送專業(yè)文物修復單位進行修復。 匾具體為謝家何官職的什么人所贈,還有待筆者前往謝家考證,按當時社會俗成,匾額注重題額者的身份地位,贈送者應是高于或等同與正三品的官員,據(jù)說當時謝家在官場有比張家更大的官職,長輩于90年代在謝家祖屋親眼目睹過皇帝欽敕匾額。張謝兩家300年的姻親關系,如今還有往來,都以老表相稱,“武岡張氏”公眾號前期發(fā)表的《最好的風水是人心!聽聽湖南“武岡張氏”這個故事》有提到。【文化延伸】 中國的匾額歷史悠久,始于秦,盛行于明清,它集書法、篆刻、木雕、堆灰、泥金藝術于一體,構成一道獨特的匾額文化和風景。匾額,又稱扁額、牌額,按形式可分為豎匾和橫匾兩種,多綴于古建筑上,與雄偉壯觀的建筑交相輝映。 古代匾額大多為木質,也有石質雕刻的,由于木刻更能體現(xiàn)題匾者的書法功力,所以匾額常以樟木、杏木和楠木等上好木質制成。匾額一般為長方形,尺寸依門面大小而定,大都懸掛在門的上方或是屋檐下。一般來說,匾額注重書法藝術或題額者的身份地位,以此顯示懸掛匾額場所的聲譽。古代的貴族、官宦、功臣、名士往往以得到權貴的匾額來彰顯權勢。 匾額的制作過程是先請社會上有學識之人,摘句尋章,選撰妥當之辭,再拜求當?shù)鼗蛉珖碛新曌u、地位顯赫的才子名紳題寫,最后由工匠制匾,大多以楷、草、行、隸、篆黑漆金字為主,從遠處看,便顯得醒目、端莊、大氣。 作者:張先鴻 一審:張雙秀 二審:張繼前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雄溪源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已輸入0/200 個字!
雙牌鎮(zhèn)寶山村:寂寞鄉(xiāng)土結緣“藥德”文化
土改犧牲的烈士不應成為無名烈士
武岡市鄧元泰鎮(zhèn)赤塘村,今年又到嘗新節(jié)
Jack,我在天弘的英文名
滔溪沖的六月六,刻在骨血里的鄉(xiāng)愁
武岡一中航拍記錄片武岡視頻
武岡歷史沿革武岡概況
武岡米花里的年味武岡視頻
關于武岡市武岡概況
武岡農村婚禮習俗紀實武岡視頻
快巴、紅鋼紙介子三雄電子
重負荷車輛齒輪油宏源石油
墻面翻新房修修
免責聲明:本站資料除作者特別聲明原創(chuàng)之外,其他均來自網(wǎng)上,若侵犯你的權益請告知,本站獲通知后將立即刪除!聯(lián)系QQ:165410523
Copyright © 2006-2025 武岡人網(wǎng) ICP證:粵ICP備2023087779號 粵公網(wǎng)安備441900020078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