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首页,中文字幕免費無線觀看,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激情五月中文不卡

    <small id="fzw1a"></small>

        首頁 武岡文學 七律·讀《李白全集》有感

        七律·讀《李白全集》有感

        李飛 2009-03-26 19:27 45

        鐘情詩酒遠塵喧,漫訪名山勝水間。

        俠劍揚空生浩氣,琴心入世若青蓮。

        三千白發(fā)堪回首,一對朱門不展顏。

        寂寞何知身后事?贏得代代喚謫仙。

        閱讀 1.4萬
        分享到:
        評論列表

        墨客魂

        厲害,原來這才是中國的文壇。李飛,高手也!

        1312年前

        赤腳妞妞

        我也來看看熱鬧,嘻嘻..

        1716年前

        李飛

        沈慧英/沈茹英:兵嫂,看這熱鬧的人可不多。

        持節(jié)云中:《聲律啟蒙》的作者是清代的車萬育,說來也巧,他是湖南邵陽人,康熙年間進士出身。第一句好像是“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記得的不多。

        拼音學得好的,對字的聲母和韻母自然了解,這對音韻是有很大幫助的。

        2116年前

        云中乘風

        我只讀過一點聲律啟蒙,就好比小學生學拼音。

        1116年前

        李飛

        如果《平水韻》是根據(jù)河北陸老前輩的《切韻》而來,那和現(xiàn)在的普通話應該是有比較大的關(guān)聯(lián)的。只是其中的音韻發(fā)展到如今,其音調(diào)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加之那些研究音韻的專家之間的爭論,恐怕至今還無人能作一個確切的定論。

        1916年前

        長發(fā)飄飄

        呵呵,你們談詩,我就只有看熱鬧了!

        1316年前

        言宋

        問得有趣。不過,《平水韻》的作者平水人(山西)劉淵是根據(jù)陸法言(河北)的《切韻》而來的。

        1516年前

        李飛

        《平水韻》倒有一本,不過好久沒動過它了。但它見證了我曾經(jīng)的瘋狂。
        各地方言中,有某些字還保留著古代的入聲,說起來短促而激烈。我只知道有這么回事,不像唐老師能舉例說明。
        我忽然在想,《平水韻》的作者當時是不是也結(jié)合了他自己本地的方言呢?

        1716年前

        王孝波

        李飛:
        有同樣感受,希望我的那些鬼“詩意”情感能再發(fā)點芽出來,
        鼓噪下自己,想寫就寫出來,權(quán)當發(fā)酒瘋了。不管這芽能長出棵什么草,開出什么花了……

        2116年前

        言宋

        入聲字,其聲短促,一發(fā)即收是也。

        1516年前

        李飛

        王孝波:一旦“人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然后再來作詩,那詩的意境必定會上一個層次,因為它沉淀起來的東西多了。沉淀一多,詩便顯得渾厚而大氣,更能讓人感同身受、與之共鳴。

        1416年前

        言宋

        四聲字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沒有了,歸入現(xiàn)代漢語里的一二三四聲了。但在方言中還有,如“六”字,泉塘人念“六家鋪”的“六”就念成li(今第四聲)。又如洞口人讀竹(蒿塘),讀成di。

        1116年前

        言宋

        其實,這平水韻也沒什么神秘的,弄一本這方面的書,甚至網(wǎng)上都可下。只是得分清平上去入四聲。

        1716年前

        言宋

        作詩詞,不是非得要把音韻整得了如指掌才行,夠用便可。
        沒錯。購房子都還可以搞按揭呢!不一定要等到弄夠了錢才去享受新居的。

        1716年前

        李飛

        言宋:唐老師能有此心實屬難得。再次謝謝。只可惜我沒能把你的文章一一拜讀,對你不公平啊。為了公平一點,我決定空余時間多去你的文章中走一走,看一看。

        陳煒:如果大家都來發(fā)言,就真的是中國文壇了。

        1816年前

        王孝波

        謝謝鐘老師、李飛君的鼓勵,
        我在邵陽讀書那幾年寫了不下一千首“仿古”的詩,而大部分都僅供一人所閱讀……期情節(jié)不可言喻。
        離開學校后,我多年不曾有那興致了,因為我的人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
        個人看法,古詩、近代詩都源出于創(chuàng)作者的生活所感,讓人入眼、入骨,甚至入心的都是好詩!最好的詩是反映人心、人世、人德的那些東西。
        看完這些帖我又學了很多東西。

        2116年前

        李飛

        作詩詞,不是非得要把音韻整得了如指掌才行,夠用便可。說實話,正兒八經(jīng)地學音韻,我可一次都沒有。主要還是自己對音韻的敏感度如何,念起來韻感強烈便是好韻。

        1316年前

        陳煒

        我的天哦,原來中國文壇在這啊,

        1016年前

        言宋

        你作的詩,大多讀過?!叭司W(wǎng)高手”之語,不為虛譽!

        2416年前

        李飛

        哈哈,看來我和唐老師較上勁了,不過只是在求同存異。各人堅持的原則不大一樣,但是對詩詞的愛好卻是大大地一樣。
        另外,“人網(wǎng)作古詩,李飛君應算是一高手”這樣的夸語,我可是絕不敢當。“愛好熱烈,水平一般”比較適合我。

        1716年前

        言宋

        音韻之學,最難學,本人學過兩次,都沒整明白。有人與我說,他學過三次,也沒整明白。

        1116年前

        李飛

        肖體友:闖飄君,我與電腦共存亡。

        姜遠林:謝謝,不敢當。

        桂芳:謝謝,還是不敢當。

        姚堯:只是把李白值得稱贊的一面呈現(xiàn)了一下。

        1916年前

        言宋

        我還是堅持作近體,必用平水韻。這是原則問題。至少,我還沒聽說可以棄置不顧的。
        我的老師中就有高手。

        1716年前

        言宋

        用險韻的,唐就有一人厲害,如翰愈。
        人網(wǎng)作古詩,李飛君應算是一高手。佩服!

        1716年前

        李飛

        言宋:唐老師,古往今來對音韻的爭議是比較激烈的,真的是公婆都有理。我覺得沒有絕對唯一的標準。

        1116年前

        言宋

        古人喜歡逞才使氣,本領高的人就喜歡用險韻,以證明自己語言的駕馭能力不同一般。
        不過,我一般也不作詩的,尤其是不大作近體詩,盡管我時常給學生講古詩詞(開設中國古代文學史與詩詞賞析課)。

        2716年前

        言宋

        作近體詩不是用的中原音韻,而是平水韻106韻。
        用韻有所謂的寬韻與險韻,所謂寬,就是韻部里的字數(shù)多,險當然就是相對較少了。險韻也叫窄韻。

        1216年前

        李飛

        王孝波:你這一首七言古風足以體現(xiàn)你的詩才。如果能在字的平仄上稍加修飾則更好。
        另外,謝謝你瞎湊的附和。嘿嘿。

        1716年前

        言宋

        李飛君:既題為律詩,那是絕對要遵循的,沒辦法。這也是近體詩最難做的地方。常作詩的人,韻部是很熟悉的。

        1916年前

        李飛

        剛才陪老婆大人看了一集《聊齋》,現(xiàn)在接著回復。
        言宋:那借對,在字面上是相對的,在意義上則截然不同。這只是我當時偶然想到的,說不上巧不巧的。
        接受唐老師的挑刺,但下面斗膽和唐老師談論一下詩詞音韻。音韻是一門學問,古來有之。音韻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的,如果它一成不變,也就無須再研究。
        我所用的音韻就是依據(jù)最簡單的普通話而來,韻母相同則押韻。如果按照《平水韻》來,韻部太多,太復雜了,有一些字音實際上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F(xiàn)在讀來,韻感是很弱的,甚至沒有韻感。
        我堅持用韻的原則是:哪個操作最簡單,哪

        1616年前

        鐘文暉

        6樓王先生:我看你這詩寫得不錯,對李白作了一個概括。不過,我認為第一句跟后面的押運稍不符,改“隱山清”為“醉山嵬”或“醉山巍”,李白本身也想當隱士,尋仙訪道、探訪名山。“嵬”、“巍”與后面的“悲”、“蕾”、“圍”、“杯”押運就沒問題了。此外,第4句“開花蕾”能否改為“綻花蕾”,用“綻”更有動作的持續(xù)性,靜景中富有動態(tài)美。當然,談及押運,這實際是個較復雜的問題。有的古押今不押,有的今押古不押。因為,真正掌握《中原聲韻》以及那些“幫旁并明、歌各魚麻”之類也的確煩人,更何況詩言志,不能因韻的死板而有損意

        2516年前

        李飛

        言宋:唐老師一氣呵成了這么多評論,我真有點受寵若驚了。謝謝。唐老師對李白也挺有研究的,我則不然。當然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但為了不影響李白在我心中的形象,他負面的東西我寧可知道得少一點。

        1116年前

        李飛

        持節(jié)云中:我不是李白的后代,但是他的粉絲。

        1516年前

        姚堯

        濃縮型,概括了李白的主要東東了,好!!

        2216年前

        風雨中的云_13740

        厲害呀,文字功底確實佩服

        1116年前

        姜遠林

        拜讀了。

        2816年前

        闖飄

        李飛你的電腦還在呀!

        5016年前

        言宋

        任何一個文人,認真去加以探究,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是復雜的。與我們平素的感性認識有異的。而要探究,則極其復雜了,要對他所處的時代相當熟諳才行(包括他與各色人等的關(guān)系),更有甚者,還須了解后世人如何看待他(此即所謂李白研究學術(shù)史了)。

        3816年前

        王孝波

        這是我瞎寫湊熱鬧的,我是有感而發(fā),附和一下李飛……呵呵呵。

        3616年前

        王孝波

        仰慕豪俠隱山清,悠唱達官顯貴悲,
        正氣蕩海出潛龍,柔情與君開花蕾。
        一紙黑墨能翻江,兩袖清風戰(zhàn)官圍,
        燭影搖紅濕翠袖,劍氣舞風動酒杯。

        3316年前

        言宋

        盡管這樣,并不能說李白就不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正如杜甫也有“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奔走權(quán)貴之間)之猥瑣之舉,人們?nèi)匀灰曀麨樵娛ヒ粯樱?/p>

        3316年前

        言宋

        他確有笑傲王侯甚至皇權(quán)的一面,所謂天子呼來也可不上船是也。這是李白最為后世所稱道的。他也時刻想求自由,無所羈絆,歸隱山林,得道成仙,但他的前提是要“功成”,惟如此才能“身退”,用他自己的話說:“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

        3916年前

        言宋

        詩對李白生平、性格等概括是準確的。只是,我們應明白,李白其實人格上也不是那么偉大得不得了的。他也求識韓荊州、玉真公主等權(quán)貴,游歷天下,也是為了干進。直至生命的垂暮之年,還加入了李光弼的行伍,當然是為了求功名。至于他的入永王李璘府,有人甚至譏笑他無政治頭腦,為了功名,竟然昏了頭。

        3916年前

        言宋

        三千與一對,作者用的是借對。還是比較巧的。
        也挑一刺,近體詩,是要求一韻到底的。作者似用了三韻,喧屬上平“元韻”,蓮屬下平“先韻”,山、顏、仙則為上平“刪韻”。

        2916年前

        云中乘風

        三千白發(fā)堪回首,一對朱門不展顏。

        2316年前

        發(fā)表評論

        已輸入0/200 個字!

        關(guān)注武岡人網(wǎng)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