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要經(jīng)過天橋去上班。下午,又從天橋返回住的地方。
這是一條專供行人行走的天橋,橋梁下面是并排著的鐵路和快速公路。橋不寬,大約兩三米。兩邊是鐵欄桿,可以倚欄看橋梁下東來西往、日夜不斷的車流。橋中間有左右兩架扶梯,供行人下到路邊去乘車,有如一個十字路口。橋欄桿上面用鐵絲網(wǎng)連著,鋪了一些三合板。十字路口處,成了一個供來往的人乘涼的涼亭。涼亭處,自然多了許多風(fēng)景。每逢下班時刻,擺地攤的就來了。賣小商品的,賣古玩的,賣掉蔬菜水果的,什么人都有。擺攤的人流水般地變換著,很難看到幾張熟悉的面孔。長久地守住這里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剃頭匠,一個是賣光盤的。
剃頭匠年歲有點大了,估計是從某省某縣某鄉(xiāng)某村來的鄉(xiāng)下剃頭匠。剃頭匠靠近橋欄桿擺一把椅子,在橋欄桿掛上一個圓鏡,。圓鏡旁邊有一塊紙板,上書“剃頭×塊”四個字。沒人剃頭時,剃頭匠就自己坐在椅子上閉目養(yǎng)神,極少有與人搭腔說話的時候。
賣光盤的是一個北方口音的小年輕,個子高高的,極顯單瘦,人十分的精靈。他推著一輛半新半舊的自行車,到了橋上將自車一架,兩個把手上掛兩個袋子,袋子塞滿五花八門的光盤。不管誰從他身邊走過,他都會微笑著說一聲:“有好碟,買一張?”好像從沒見過他消停過。
我與剃頭匠沒有打過交道。在這么簡陋的地方讓人為自己修理腦袋,感覺得有點對不住自己。與賣光碟的小青年,倒是打了多次交道。之后混得有點熟悉了,知道他來自北邊的某個地方。
與他打上交道,是因為看電視劇的緣故。我是一個性急之人,看電視劇,受不了一天看兩集的折磨,總想一次性看完。那是《潛伏》剛開始播放的時候,覺得還值得一看。可是,一天只能看兩集,很不爽。那天,下班從天橋經(jīng)過時看見有人賣光碟,就問了一句:“有《潛伏》嗎?”他回答得極快:“有,剛到的。”于是,花七塊錢買了一盤。自此之后,只要電視臺放新片,他就會告訴我,問我買不買。一來二往,也就混熟了。有一次,他送了一個碟給我,不要我的錢。他說,很好玩的。拿回去一看,原來是一張A片。第二天,我還給他,說,這玩意,有老婆的人誰不知道喲。他笑笑,你經(jīng)常來我這里買碟,沒什么謝謝你。我也笑笑,說,一個要賣,一個要買,用得著說這話嗎?
交往多了,自然也會交談一些話題,比如他買碟。我說,你做這種生意畢竟是有風(fēng)險的,為什么不做點別的事?他嘆了一口氣,說,世界上事很多,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比如剃頭師傅做的,我就做不了??墒?,每個人卻都得活著。
說得真對喲。每件事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每個人卻都要活著。比如我,除了碼碼字寫點什么也不是的文章,編一編忽悠人的雜志,別的事我還能做什么?
但是,我也得活著!
每天推著一輛自行車,小偷似的賣著光碟的人,卻能說出如此深刻的話。
說了這話之后的某一天,他突然從天橋上消失了。我向剃頭匠打聽,剃頭匠告訴我,他回家了,他母親得了重病,他要回去侍候。
他離開了天橋,卻將“每件事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每個人卻都要活著”的話,留在了每天人來人往的天橋上。
免責(zé)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周宜地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dān)相應(yīng)法律責(zé)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