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提出,還是繼續(xù)講講與家鄉(xiāng)有關的歷史故實。謹遵其命,作此一篇。為使文章易懂,一般用現(xiàn)代漢語表述之。我作這類文章,是比較嚴肅認真的,定有材料出處。如能起到普及家鄉(xiāng)歷史文化的作用,幸甚也!
一、輿論造勢
藍正樽,初名元曠,新寧麻林峒人。與另一相鄰猺(瑤,下同)人藍年余不睦,打起了官司,不勝,便遷至圳源峒。在那里,他與猺人陳仲潮、九龍寺和尚張永祿往來密切。藍騙人稱他出生時,其母夢見玉璽從天而降,他的老婆也時常夢見他化為雙龍。
藍后來又在九龍寺前埋竹書,買了些火藥,晚上點燃后熠熠生輝。和尚張永祿覺得很神密,就用鋤頭挖掘發(fā)光的地方,不曾想竟然弄出了竹書。竹書上寫:藍正樽將為天子。張和尚感到很驚訝,就領著陳仲潮拜跪藍正樽,以為藍會是真命天子,四處為他聚羅黨徒。
二、結(jié)盟齋教
有個叫王又名的,是成都人,道光十年(1830)用青蓮教鼓惑民眾,說他有法術可以讓信眾成仙成佛。武岡人程孔固拜他為師,王又名讓其食長齋,敬事無生老母神,向他傳授《龍華經(jīng)》、《懺悔經(jīng)》、《坎卦圖章》。遇佛祖誕辰日,程氏聚集信眾,稱“龍華會”,百姓信的日多,遍布武岡、新寧。士大夫稱他們?yōu)?ldquo;齋匪”。
陳仲潮為了搜羅黨徒,便加入了齋教,在他們中間散布說藍正樽有奇特之象,于是齋匪中有很多人想要擁戴藍氏,讓他領著這一幫人起事。陳仲潮和張永祿又四處宣稱藍正樽的富有,凡是愿意入伙的一律發(fā)放路費現(xiàn)錢一緍(一千文為一緡)。貧民紛紛前來。藍的經(jīng)費不足,陳仲潮便變賣家產(chǎn)予以資助,又發(fā)動富戶效法他。那些舍不得家產(chǎn)的富戶,陳氏則許諾說事成之后,除封爵外,百倍奉還,又指著富家的田宅說,到時任他挑選。于是,捐獻錢財?shù)脑絹碓蕉唷?nbsp;
三、稱王踐阼
道光十五年(1835)十二月,齋教首領程孔固等人為清廷捕獲。藍正樽害怕仇敵藍年余向官府告發(fā)他與程孔固有染,便聚集黨徒在九龍寺準備起事,然而來的人連千人都沒到,因此沒有立即行動。有人向城步知縣戴鴻恩告了密,戴派了人來察看,人都散了。
道光十六年(1836)二月初五,藍正樽再次聚集徒眾,人數(shù)達到了三千。見時機成熟,他自稱“衛(wèi)王”,他的父祖均追封為王;改年號為“剛健”。黨羽羅才清、蔣玉元、鄒元佐為大元帥,張永祿為軍師,陳仲潮、陳久拔、陳仲德為敬賢司,張學修、張昌虎、楊再光為敬良司。凡是能招集八百人的、出錢財相助的,都被封為侯伯。藍又讓楊再光頒行詔令達十三條,稱之為“王政”。黨徒行朝拜禮,鬧劇出現(xiàn)了:藍所坐的龍椅突然垮了!一干人大驚失色,覺得兆頭不好,黨羽紛紛散去。鄒元佐、羅才清跪在路上懇請大家留下,好不容易才有了千把人。
四、進攻武岡
第二天(二月初六),兵分三路撲向武岡:陳仲潮由安心觀,蔣玉元由城步大古山,藍正樽本人與羅才清、張永祿從威溪(這一路作為先行部隊)。清軍中有一兵丁王連為內(nèi)應,鄒元佐前一日就入了城,要求城內(nèi)文武官員交出印章,獻出城池。知州徐瑃將鄒氏投入了監(jiān)獄。徐氏匆忙召集居民、兵士登上城墻守衛(wèi)。藍正樽部眾的武器并不鋒利,害怕武岡百姓阻攔襲擊,便稱自己是仁義之師。百姓因害怕而紛紛躲避,藍告訴手下不要傷害他們,并要求他們出錢資助。老百姓因可避免兵燹之災,也都一一順從。
初七,藍正樽進攻武岡東門。蔣玉元過了資水,進攻西門。城內(nèi)守軍欺騙他們說南門的紅衣礟(炮)沒裝火藥,那兒可輕松進城,蔣氏便信以為真。至演武場,千總(低級的武官,位次于守備)張大宏用鳥銃射殺了一人,守備趙升泰又消滅了好幾人。紅衣礟又打死了二十多人。出師不利,藍軍開始撤退。
初八,叛軍退至鄧元泰鎮(zhèn)蔡家塘(雄佗故鄉(xiāng)),準備從那返回圳源峒。當?shù)剜l(xiāng)紳張謙擔心他們就這么逃了,就讓鄉(xiāng)勇埋伏在祠堂里。同時準備好酒好菜,向藍軍發(fā)出邀請。藍軍飲酒半醉時,張氏發(fā)動突然襲擊,獲俘了藍正大等數(shù)十人。叛軍匆忙進行抵抗。這時清兵也趕過來了,消滅了數(shù)十人,其余人等紛紛逃竄。初九日,清兵搜山,抓獲了數(shù)十人,搜到了兵器、叛亂傳單。接著,張永祿、陳仲潮也被抓到。
五、清剿余黨
當初,藍正樽在九龍寺聚會時,有人向城步知縣戴鴻恩告發(fā)該縣人唐班也參加了叛逆。戴派人準備捉拿唐。唐班為了免罪,請求讓妻子作為人質(zhì),關在監(jiān)獄中,自己率領鄉(xiāng)勇去搗毀叛軍老巢。戴同意了。戴一面讓城步居民堅守城池,一面又令生員雷振聲、藍某率鄉(xiāng)勇守住圳源峒的南面,城步因而得以安定。
藍正樽的兒子藍琢玉原擬聚眾于九龍寺。初九日,唐班率鄉(xiāng)勇燒毀了寺廟。藍琢玉只好逃到了新寧,城中官員張迎煦(不是知縣)早作好了準備,藍氏的圖謀未能得逞。
此次平叛,清兵如臨大敵。巡撫吳榮光遣按察使梁恩照率靖州綏寧常德兵進剿,同知府惠體廉也領兵前來。調(diào)綏靖總兵守寶慶,永州總兵崇福以三百兵阻叛軍東竄。湖廣總督訥爾經(jīng)額在長沙閱兵,馳援寶慶。武岡知州徐瑃捕獲了戴添貴等九人。城步知縣則俘虜了叛軍二十二人。新寧知縣王廷瑗俘獲了元帥羅才清等三十一人,先后在圳源峒抓獲了吳義虎等八人,楊再朋等十人,雷盛鳳等十五人,以及藍正樽的母親、妻子、藍福五、陳文蔭等九人。寶慶通判(官名,分掌糧運及農(nóng)田水利等事務)德慶、經(jīng)歷(官名,職掌出納文書)王世啟、邵陽知縣張迎煦、侯補縣丞李馨俘獲僧人紹宗、劉五等六人。王廷瑗與知府惠體廉、副將托精阿俘獲雷通仁等十二人。武岡營兵抓獲王連等三人??偠皆G爾經(jīng)額向朝廷上報了戰(zhàn)果。
因為沒有抓獲藍正樽,清廷令裕泰為湖南巡撫,吳榮光與提督薛升往寶慶協(xié)助訥爾經(jīng)額搜新寧、武岡一帶的山谷。薛升聽說有余黨藏在大谷(原文如此,當作“古”)山,便率總兵崇福、督標(總督所轄部隊的編制單位)右營游擊(武官名)武慶、沅州都司劉克勤四面猛搜,陣前斬殺數(shù)人,擒楊再洸等二十一人,收繳了部分器械。搜新寧馬股山,捉拿陳仲德等四十余人。新寧、武岡二地,又捕獲陳文開等六十余人。藍正樽的部眾共400來人被消滅。費了很大力氣,就是沒有抓住藍正樽。清廷結(jié)束大規(guī)模的清剿后,只得四處張?zhí){氏頭像,懸賞捉拿。
以上是《寶慶府志》卷第七所記此次事變的經(jīng)過,應當說是很詳細的。藍正樽的下落,據(jù)云:“藍正樽父子逃往廣西后,在金秀地區(qū)瑤族同胞掩護下,繼續(xù)從事天地會的反清斗爭,道光三十年(1850)病逝,終年61歲。其子藍琢玉投太平軍。”(http://hi.baidu.com/chinaxinning)手頭無進一步深究的資料,聊備一說。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言宋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