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60年代的武岡農村,武岡的城市生活我不知道,但武岡的農村生活,我非常熟悉,農村生活很苦很苦,家里人口多的,就更苦了。 那時的農村沒有幼兒園,像我這樣的男孩一般8到9歲才去上學,而我因為家里有四姊妹,又特別好動,整天不是偷這家的桃,就是打那家的小孩,沒有辦法,六歲時,父親就送我去了小學,這樣,就開始了我的上學生涯。
記得上學的第一天,頭天晚上,母親用布縫了一個書包,別人喜歡背書包,不知咋的,我卻總是用手拿,因此,書包經常被我弄得到處是泥,后來,母親干脆在書包外面縫一個蛇皮袋,就是這個書包,我一直用到初中畢業(yè)。由于我比班上其他同學少兩歲,總是被他們欺負,三年級的時候,老師家訪,父親就給我留了一級,讀了兩個三年級。那時不用交作業(yè),也不用擔心考試,期末的成績,主要看老師的評語。七十年代的農村,人們愛武術,也就是我們那時稱的學打,我們把師傅叫把式,大多數人學打,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強身健體,主要是為了不被人欺負,我一放學回家,晚上就同村子里的人一起跟著一個老把式(大概七十來歲,好像從古山請來的)練武,就這樣開開心心的到了小學畢業(yè)。
小學升初中不用考試,學校還是那個學校,老師還是那兩個老師,只是換了教室。初中快畢業(yè),突然要考試,還可以考中專,考起的能上武岡的最高學府——武岡師范,畢業(yè)做老師,是個大大的鐵飯碗。當時我成績不好,考中專對我來說沒戲。于是我參加了當年初中升高中的考試,記得那年我們班只有兩個考上高中,一個是我,還有一個劉姓同學,他總分162分,我158分,他被武岡一中錄取,我去了武岡八中,其它同學就與學校拜拜了。那以后我開始有點明白讀書的重要,學習好可以不用種田,父親考慮到我小學、初中基礎差,建議我去跟老表學木工,要知道在當時的環(huán)境,會木工可了不起,在讀與不讀高中的問題上,我和父親意見相左,最后父親還是拗不過,因此,去八中報名晚了幾天,報到后,沒有我的課桌,當時的班主任帶著我們六個同學去六坪中學搬了幾套課桌回來,累的我滿頭大汗。八十年代初,農村還吃不飽,至少我家沒達不到溫飽。每到周六晚上回家,周日返回學校,總帶點紅薯回校,有時不小心把紅薯壓爛了,舍不得扔掉,用手剝掉外面的皮,味道也不錯,帶回校的菜是自家用鹽腌的,裝在一個塑料瓶里,可以吃它兩三天。在八中的日子,記憶最深的是修門前的馬路,基本上每個星期要搞一兩天勞動。
在八中的學習是比較苦的,古人云:頭懸梁,其實與我們相比,也不過如此,每天早晨早早的起來讀書,整天呆在教室里,晚上要到十一點才回宿舍,一天24小時,除吃飯以外,白天幾乎沒有時間休息,我到現在也沒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我們全班讀書那么用功,50多號人,最后考上大學的也就是寥寥可數的四五人,有的還復了七八年。其實,老師也非常用功,該用的辦法也用盡了,有的辦法恐怕你做夢也想不到。比如,為鼓勵學習,班主任把期中期末的成績貼到教室外的宣傳欄,更絕的是按學習成績排坐位,先把所有的學生請出教室,然后班主任拿著成績單,按成績一個一個的點名,自己挑選座位,此外,給成績好的同學開小灶,單獨安排小房子用來晚自習。思想工作也非常到家,除跟我們講學習的重要外,一旦發(fā)現哪位同學不太用功,農村罵人的話也經常掛在班主任的口邊,“你這個剁腦殼的”,你媽賣的兩斤辣椒,你就這樣用來讀書。。。。。(待續(xù))。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全全/球球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姜遠松
讀來蠻有親切感的,同感,呵呵。
2212年前
作者回復:
58年到61年出生的人,基本上沒有上大學的機會,他(她)們在學校根本沒有讀到什么書,77年恢復高考,他們很難考上大學,能考上大學的是58年以前生的。62年到66年出生的人,上學的經歷與我相同,他們能上大學,可以說100%都有復課經歷,只不過復課的長短不一樣,尤其是62年到64年生的他們上大學復課復的最慘。67年以后就不一樣了,從初中開始就特別重視教育并且是三年制。你有同感,我估計你應該是68年到70年生的,趕上了一點尾巴。
2012/11/24 23:52:05
兵子駝
60-70年代的生活,就是值得我們學習啊,那個時候人,就是真誠.沒有小偷,沒有騙子.
1112年前
那時也有小偷,為了填肚子,我半夜起來偷學校的橘子吃,在全體師生面前做檢討.
2012/11/23 16:26:41
窮窮.
樓上的老師真細心??! 嘿嘿 有感觸
1012年前
謝謝光臨.
2012/11/23 16:20:38
鐘文暉
注意,發(fā)稿前最好要檢查一次,最好進行再修改,力求少錯別字,力求表達準確。比如“八十年代初,農村還吃不?!?,?!?;“而我因為家里有四姐妹”,四姐妹——四姊妹;“周日返回學校,總得從家里帶點紅薯回來”,帶點紅薯回來——帶點紅薯走,等等。
1312年前
謝謝,等我有時間,好好檢查檢查.
2012/11/23 15:18:34
老朽在等待你的“續(xù)” 。
這些是我的親身經歷,有空我會寫的.
2012/11/23 16:11:43
已輸入0/200 個字!
雙牌鎮(zhèn)寶山村:寂寞鄉(xiāng)土結緣“藥德”文化
土改犧牲的烈士不應成為無名烈士
武岡市鄧元泰鎮(zhèn)赤塘村,今年又到嘗新節(jié)
Jack,我在天弘的英文名
滔溪沖的六月六,刻在骨血里的鄉(xiāng)愁
武岡歷史沿革武岡概況
武岡一中航拍記錄片武岡視頻
關于武岡市武岡概況
武岡米花里的年味武岡視頻
武岡農村婚禮習俗紀實武岡視頻
朝源電動車悍馬太子H4朝源電動車
濱海真空:干式螺桿真空泵濱海真空
智能母嬰站觸摸屏玻璃三豐玻璃
免責聲明:本站資料除作者特別聲明原創(chuàng)之外,其他均來自網上,若侵犯你的權益請告知,本站獲通知后將立即刪除!聯系QQ:165410523
Copyright © 2006-2025 武岡人網 ICP證:粵ICP備2023087779號 粵公網安備441900020078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