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andyqian,人在浦東,今天是居家的第31天。早上剛起來不久,就聽到門鈴聲響起,接通后,是樓下樓組長大爺告知做核酸,他說:"小伙子,準備起床做核酸了"
是呀,年輕人,這個時候還在睡懶覺,很正常,這大爺可真太了解年輕人了。確實,平常這個點,的確還在睡懶覺,即便鬧鐘響了關(guān),關(guān)了響,也絲毫不影響繼續(xù)在床上窩著。
不知道過多久后,才會睜開朦朧的眼,按亮手機,瞟一眼屏幕上的時間,如若不是上班遲到的最后一分鐘,是絕對不會起床的,手機一撇,蓋著被子繼續(xù)睡。不過,有好幾次就是因為這上班遲到的。
是呀,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別說我了,就連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在疫情面前,不也濕鞋了嗎?濕的比我還透!
說到這里,我竟然有點想念之前的這種起床氣了,哪怕是上班再次遲到,也不在乎。
還記得剛居家那兩三天,因為減少了通勤時間,留給自己的時間就多了些,這些多的時間,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譬如:打幾把游戲,睡會懶覺,看會書,好不樂乎。心理,身體都沒往常急著趕地鐵回家,那么匆忙與疲倦。
但隨著居家的時間越來越長,逐漸開始出現(xiàn)失眠,睡眠減少,身體疲倦等癥狀,狀態(tài)也從剛開始的好不樂乎成了好不倦乎。早上也就自然比平常起的更早些,這間接造成了樓下那位了解年輕人大爺?shù)?quot;誤判"。
大爺是誤判了,但自己每次對門鈴響聲都沒有誤判,多么希望誤判一次,居家以來,門鈴除了通知做核酸,領(lǐng)抗原,拿物資外就再也沒響過。多想聽到的是鄰居忘記拿單元鑰匙幫忙開門的門鈴聲,多想聽到的是快遞,外賣小哥按的門鈴聲,不知道,這一刻還等多久。
居家31天以來,生活物資全靠:沒封之前自己囤,居委發(fā),小區(qū)團購一直撐到現(xiàn)在。但囤和居委發(fā),自然擋不住這么長時間的消耗,社區(qū)團購也就占了絕大部分。至今已經(jīng)參加了團購的有:若干次的蔬菜包團,水果團,大米團,還有今天花306.6團了10斤五花肉。
我將自己團購到的戰(zhàn)利品,310塊10斤五花肉,往家族群里一發(fā),隨即就看到了:怎么這么貴?的回復。是的,是比平時貴,一倍,兩倍,亦或是三倍,但沒辦法,這就是現(xiàn)狀,這就是上海真實物價。而這已經(jīng)不是貴不貴的問題,是買不買得到的問題。
說實話,物價的上漲其實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還有好多好多需要救治的病人得不到治療,好多好多需要藥物的病人買不到藥物,好多好多需要照顧的老人得不到照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