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虎門,因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而蜚聲海內外。當年的欽差大臣林則徐,面對帝國主義的鴉片毒害而在虎門當眾銷毀繳獲來的鴉片而成為人們敬仰的民族英雄。鴉片戰(zhàn)爭最終以割地、賠款為代價而成為國人的恥辱,但它開創(chuàng)了中國禁煙運動的先河,吹響了中國近代史上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號角。
今年暑假到深圳,周末女兒問我想到哪里去玩?我沉思了一會說:“去虎門吧。"
汽車從清溪到虎門行駛了近一個小時,我們才到了虎門鎮(zhèn)。因為是第一次去,所以對游覽的景點不是很熟悉,我們首先想參觀林則徐紀念館??僧斳嚨搅思o念館卻發(fā)現(xiàn)沒有停車的地方,于是我們想到海邊看看,看看當年威震四方的威遠炮臺。
汽車終于在虎門大橋下停下。建成于1997年的虎門大橋像一座天塹橫跨大海,直通彼岸與惠州相連。橋長有15.78千米,橋的最高處有60多米,橋上車水馬龍,橋下萬噸級的遠洋貨輪來回穿梭,呈現(xiàn)出一派繁忙景象。
我們在橋下停留片刻,來到當年的古戰(zhàn)場威遠炮臺。威遠炮臺真是名不虛傳,這里有沿著海岸線修建的堅固炮臺,幾十名黑漆漆的大炮對著海面,隨時準備迎擊入侵的敵人。其中最重的大炮有4800公斤,試想當時沒有起重設備的情況下,這些士兵是怎樣將這些大炮抬上去的。由于歷史的原因,這里只零星地剩下幾門大炮供游人觀賞。游客興致勃勃地撫摸著這些拍照大炮,有的則趴在炮身上留念,有的則通過瞭望孔想象當年那場海戰(zhàn)的情景。時間可以沖淡人們的記憶,但對于二百對年前發(fā)生在虎門的那場海戰(zhàn)仍然記憶猶新,當年林則徐在虎門銷毀英國煙販的鴉片后,料到英軍會來報復,所以加強了海防設施的建設,所以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時,英軍首先想在虎門登陸,遭到虎門守軍的頑強抵抗,受到重創(chuàng)的英軍只到掉轉船頭沿海向廈門方向進犯。
隨后我們參觀了海事博物館,這個外形像圓弧的建筑,里面陳列著鴉片戰(zhàn)爭的一些圖片和實物,直觀地再現(xiàn)了當年禁煙運動的過程、鴉片戰(zhàn)爭的形勢以及中國人民抗擊英帝國主義的歷程,從中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離開海事博物館,我們全家驅車回到林則徐紀念館,面對眼前這位當年叱咤風云的欽差大臣我不禁肅然起敬。作為民族英雄的林則徐面對鴉片的輸入對國家和人們的危害而采取的禁煙運動將炳彪千史,萬古流芳。
回來的路上,我的心久久難以平靜,街上車來人往,一派繁榮的景象,虎門也由過去的小漁村變成了今日的經濟重鎮(zhèn)。昔日的硝煙早已散盡,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是明媚的陽光和歡樂祥和的景象。可我們不會忘記也不能忘記當年那喪國辱恥的那一幕。但愿虎門的明天更加美好。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劉愛國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