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jié)來臨之際,農(nóng)歷七月初,一場大雨一驚雷,只為開陽門﹑迎中元。
接連幾日,天空不停得下著大雨,澆灌著乾坤。萬物都徜徉于水的海洋。一陣陣冷風將地里的玉米吹倒,鋪成黃色地毯。閃電猶如螢火一閃一閃,照亮祖先們回家的路程。這迎接儀式別開生面,氣勢磅礴,倒也符合實況。
每日早晨,外祖母都會端著燉熟的牲禽, 新鮮的水果擺放在堂屋正中央的桌子上。接著又從櫥柜里拿來四個酒杯斟滿酒,四個瓷碗盛好飯,四雙竹筷架在瓷碗上。東南西北各擺一杯,一碗,一雙。然后雙手作揖,對著神位連鞠三躬。禮儀莊重,氣氛靜謐。再點燃錢紙,檀香,請回逝去的祖先們。讓他們享受燉熟的牲禽,新鮮的水果。目的就是讓他們吃好,吃飽,佑護兒孫。
我觸景生情?;赝^去十年,自己不是懵懂的小孩,就是長期漂泊在外。故鄉(xiāng)的中元祭祖,多半是祖母代勞。我曾試想,祖母不識字,更不會寫。又是如何祭奠的呢?燒去的錢紙,祖父又怎能知道呢?這只能怪父母沒能力,子孫不出息。
今年的中元節(jié),我恰巧在家。我要親自燒錢紙祭奠祖先。一來彌補我的孝行,二來多給祖父燒點錢紙,三來讓祖父知道:他雖離世二十二載,歲月足以能磨平一切。但在陽間,還有一位孫子永久懷念他。
雨下到七月十四才肯停。太陽高照,是恭送祖先們的好日子。我從外婆家出發(fā),往自家趕。經(jīng)過稠樹塘鎮(zhèn)時,買了一包檀香,兩封爆竹,四包已包好的錢紙。
故鄉(xiāng)的家冷冷清清,住得還是祖父修的木房。每次回家,映入眼簾的,總是那不堪一擊的黑色磚瓦,推開陳舊的木門,房間里黑漆漆的。若不是有祖母照料著,只怕更是破爛,沒法住。進得堂屋,我總是會在神位前靜呆幾分鐘,默默地用心靈與祖父對話。
打開房間的燈光,翻開已包好的錢紙,用墨筆在錢紙上對應(yīng)的位置寫上對應(yīng)的名字,日期。剛寫完,院子里爆竹聲入耳。我誤以為可以燒錢紙祭奠祖先了,便起身問祖母。祖母說要等到晚上八點才行。我又去問大伯。大伯說那戶人家趁天還沒黑祭祖,是因為他們今晚要去武岡。一看,我就是個生手,不孝子孫,連燒個錢紙的時辰都不曉。
一看表,才六點。天邊的夕陽剛剛落山。我與侄女,外甥玩耍來消磨時間,等待夜幕的降臨。
天終于黑下來了,家家戶戶佳肴噴噴,煙火濃濃。爆竹聲接二連三響起。天空上煙花璀璨,光彩奪目。為祖先送行,還真有氣派,一點不輸于迎接儀式!這煙花是有錢人放的,我是自嘆不如。我端著燉熟的牲禽擺放在桌子的正中央,然后斟幾杯酒,盛幾碗飯,架幾雙竹筷。再將寫好的錢紙擺放在三塊紅磚圍成的灶上。祖母也拿來許多未包且有點濕潤的錢紙放在上面。稍許,祖母邊點燃錢紙,邊念念有詞:“老鬼,你看,孫子回來給你燒錢紙了……..”講了許多。原來祖母是靠嘴巴與祖父交流來祭奠祖先的。真是苦了祖母,二十二載如一日。
對著神位,我將一把檀香點燃,雙手作揖,鞠三躬,恭恭敬敬地插在小香爐里。又拿出兩封爆竹,走出堂屋,噼里啪啦的放了起來。霎時,響聲驚天,煙霧裊裊。
爆竹放完了,走進堂屋,我看到錢紙上的火焰太小,于是蹲下身子,加些柴薪,亂動錢紙,把火勢加大。祖母見狀說:“錢紙是引著去的,不要亂燒,不要亂動。你弄爛了錢紙,他們在那邊不好用。”我半信半疑,去看大伯家燒錢紙。錢紙也是引著去。這時,我才不去管它,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一轉(zhuǎn)眼便是第二日清晨。我?guī)е娓傅谋幼o,迎接天空中的朝陽!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墨客魂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yīng)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