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玩大忽悠
一一歪讀筆記之一
忽悠一詞,雖然原本就有,但使用率并不太高。經(jīng)趙本山大叔一玩再玩,才在網(wǎng)絡(luò)上竄紅,變得人人皆知。
其實,趙大叔玩的只是小忽悠,相比于我們的老祖宗,是小巫見大巫——差的遠了去?!冻皟L載》中的筆記《敬德不諂》,記錄的就是一次大大的忽悠。
《敬德不諂》記載的是這么一回事:著名的皇帝唐太宗與吏部尚書唐儉下圍棋時,唐儉“爭道”——布子搶占有利位置,太宗極為惱火,將唐儉趕出朝廷,貶到潭州做地方官。這還沒算,太宗還是有火,還想整整這“爭道”的唐儉。于是,太宗對尉遲敬德說,唐儉不尊重我,我想殺了他。你給我作證,說有人指控他。尉遲敬德同志裝做十分聽話的樣子,連連點頭。誰知道,第二天當面對質(zhì)時,尉遲敬德同志一邊叩頭,一邊再三說,我沒聽到有人控告他喲。太宗氣得拂袖而去??磥恚@事兒鬧大了。一陣子之后,太宗又出來了,說開席吃飯吧,將三品以上的官員都請來吃飯。飯桌上,太宗說,今天這件事,各方得到好處有三:“唐儉免枉死,朕免枉殺,敬德免曲從。”太宗還說,“朕有怒過之美,儉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譽”,并且賞賜敬德一千緞。
對于這一件事,寫歷史的人大都認為唐太宗敢于認錯,不失為明君,讓唐太宗多增加了一層光環(huán)。
果真如此么?
大凡記史,大都是為尊者諱為尊者頌的。不說老祖宗,就是現(xiàn)在的史記文字,有幾個不是為尊者說好話的?這么想來,《敬德不諂》所記,很有可能是對后人的大忽悠,比趙本山大叔高明不知多少倍的大忽悠。
你想,太宗是何等人?就因下棋“爭道”這一屁大一點的事,他就能將一吏部大臣趕出朝廷,貶到潭州做地方官。敬德同志既然答應(yīng)做偽證,臨到當堂對證了卻又反悔,一口咬定絕無此事。這種行為,比之于下棋“爭道”,不知要大多少倍,太宗居然輕而易舉地放過并且還獎給敬德同志一千緞。這前后兩件事,反差之大,大得太難以讓人相信喲。
那么,又怎么會有筆記《敬德不諂》呢?
竊以為,很有可能是唐太宗與敬德同志事先寫好腳本,然后經(jīng)過多次排練,最后上演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精典小品節(jié)目——《敬德不諂》。
說這小品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精典,一點也不為過。忽悠人的時間之長,忽悠人的數(shù)量之多,忽悠人的效果之好,大抵是趙本山大叔望塵莫及的。
免責(zé)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周宜地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yīng)法律責(zé)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