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首页,中文字幕免費無線觀看,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激情五月中文不卡

    <small id="fzw1a"></small>

        首頁 武岡文學 從群體冷漠到群體送暖折射出什么?(轉(zhuǎn)摘)

        從群體冷漠到群體送暖折射出什么?(轉(zhuǎn)摘)

        雨下不停 2011-10-20 09:08 4

                小悅悅實在過早地承受了人生的磨難。才兩歲,她就經(jīng)歷了被車子碾壓、多名路人見死不救的人性冰冷。同樣叫人唏噓的,是女孩的苦難經(jīng)媒體密集報道后,又呈現(xiàn)奇異的轉(zhuǎn)折。

          據(jù)說這兩天前往醫(yī)院看望悅悅的愛心人士絡繹不絕,其中不少人堅決要捐款,包括有企業(yè)主當場捐贈5萬元(人民幣,下同,約1萬新元)。到昨天為止,社會各界獻出的捐款已超過27萬元。

          小女孩如今命懸一線,即使挺過眼前一關(guān),她最好的結(jié)果也是成為植物人,救治所需費用必然龐大。愛心人士的捐贈,可謂雪中送炭。

          然而,人們更忍不住要指出,如果肇事的司機送她到醫(yī)院,或者過路者伸出援手,這個幼小的生命也許還有機會健康長大。愛心來得早點,就不必一擁而上。小悅悅的故事,讓長期以來困擾著中國社會的“見死不救”問題,猛然變得更為突出、強烈而刺眼。正如廣州學者李公明受訪時指出的,輿論與社會對“見死不救”的問題,已經(jīng)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中華民族真到了最缺德的時候?輿論的提問匯成響亮的聲音,敲打人們的良知靈魂,也沖擊了人們對國家、對社會的認識。

        中國人也善良得驚人

          如果斷定中國人已公德盡失,這種絕對化的說法其實經(jīng)不起考驗。因為突出的實例反向證明,中國人有時善良得驚人。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全國民眾都投入到抗震救災的熱潮里,許多人千里迢迢到災區(qū)送水送糧、當志愿者,連乞丐都將乞討到的錢捐給災民;再靠近點說,今年7月溫州發(fā)生動車事故,當?shù)鼐用駹幭瓤趾蟮结t(yī)院獻血,搶救遇難者的熱情也讓外界印象深刻。

          與此同時,報章上也有大量反映社會失范、失德的新聞報道,輕者如經(jīng)商不重誠信,重者如生產(chǎn)銷售有毒食品,見死不救。當“老人跌倒扶不扶?”這種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都成為需要討論的問題時,莫說表現(xiàn)公德,就是連做一個正常人的水平都夠不上。

          認真將上述情況并列比較,應該認識到,中國社會與人心狀態(tài)極其復雜,13億龐大人口中包括各式各樣人,如果取其一端,可能任何論點都能找到大量論據(jù)證明。

              不過,中國民眾獻愛心似乎傾向于群體行動,習慣于“被動員”,不論動員者是機關(guān)單位、政府、還是媒體。行政組織安排或是通過大眾傳媒做道德宣講,都可能迅速調(diào)動起各界善心,甚至造成人人爭先恐后獻愛心的效果。


          反之,當個體單獨遇到一件需要伸出援手的事情時,那種義字當頭的情感好像很難出現(xiàn)。取而代之的,是對他人不幸與求助信號的漠視、冷漠,懷疑,或者逃避。愛心在集體的舞臺上大膽發(fā)揮,在個人空間里萎縮。這個吊詭現(xiàn)象折射的是社會成員人格的不健全或獨立性不足。究其根源,當強大的體制掌控了社會的方方面面,連獻愛心都長期被“包管”,民辦自助組織受到防范與懷疑,那個人的獨立精神不彰就不足為奇了。

          廣東媒體本周找到了數(shù)名本月13日下午經(jīng)過小悅悅身邊的路人,他們大多否認看到小悅悅,只有一名婦女表示為此后悔內(nèi)疚,其余人的態(tài)度屬于典型的“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

        給個體人格發(fā)展空間

          正當中國社會為小悅悅揪心,為“見死不救”問題糾結(jié)時,中共最高決策機構(gòu)正在閉門開會討論如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這究竟是一種反諷還是高層議題切中了社會需要?人們將各有解讀,但是顯然,通過開會討論來推進道德建設(shè),作用可能很有限。正如有觀察人士評論的,沒有文化自由,哪里來的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同樣的,如果國民沒法建立健全的人格,堅定的核心價值觀與社會道德,也是無從談起。

          昨天,廣東政府發(fā)起“譴責見死不救行為,倡導見義勇為精神”大討論,執(zhí)政者著手處理群體性冷漠的社會現(xiàn)象,出發(fā)點值得肯定。不過,除了傳統(tǒng)的“大討論”、“大宣講”以外,還需要思考一些根本問題,即怎么讓人發(fā)揮自主性,支持社會成員人格健全發(fā)展。社會道德是公共議題,但是其基礎(chǔ)是社會成員的私人品德與素質(zhì),這就是私人領(lǐng)域的問題,要加強社會道德,關(guān)鍵是給社會、給個體人格予發(fā)展的空間。

        閱讀 7355
        分享到:
        評論列表

        阿華_14016

        今天我看到一個網(wǎng)友的回貼,我想寫出了一部分的心聲:
        不管怎樣,我也會救,然后碰上“王老太”,我被訛上了,一年后“南京法官”判我賠償巨額醫(yī)藥費,藏匿肇事車輛罪,我不服再上訴,再一年后中院駁回維持原判,我被判了幾年牢,幾年后我從牢里出來,老婆跑了,孩子餓死了,我去北京上訪,讓人抓了,弄到黑磚窯與狗一起吃睡N年,N年后磚窯讓查封了,我成了精神病送到精神病院,這輩子就這樣完完了

        2813年前

        兵子駝

        頂了,樓主寫得好...........

        2113年前

        簡_27748

        社會公德的喪失,在當今社會普遍存在,解決這問題也沒有那簡單。
        現(xiàn)在的民眾不是沒有公德心,而是擔當會“被雷鋒”了。

        2313年前

        依然是我

        友情頂貼!?。。。。。。。。。?!

        2813年前

        發(fā)表評論

        已輸入0/200 個字!

        關(guān)注武岡人網(wǎng)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