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暫居“虎門”已久,但對“虎門”了解甚少,從本地老人那里得知,“虎門”得名之來由源于傳說。
傳說曾幾何時,南海龍王常在沙角西南面出沒。
有一天,南海龍王的小女兒亞娘獨自跑到大陸海灘上玩耍,并向西游至蓮花山(番禺蓮花山,并非長安蓮花山)下。誰知此山住著一只母老虎精。其時老虎有孕在身,正四處覓捕食物。它一見亞娘,便猛撲過去。亞娘嚇得魂飛魄散,飛步往回跑。龍王被驚動了,馬上帶著魚、蝦二將奔出龍宮。此時亞娘生命危在旦夕。魚將、蝦將全力以赴,用神棍將老虎擊死。老虎受傷時,生下一個死胎??升埻跞圆环判?,擔心死胎會復活,乃用一把金鎖將母虎與死胎鎖在江中。
后來,大小二虎變成了橫臥珠江的兩座山島,后人稱之為大虎山、小虎山橫臥江中,恰似兩個衛(wèi)士在守門,“虎門”因此而得名。
大小虎山 :位于獅子洋,因山體酷似伏睡的老虎,故名。
大虎山:面積1.2平方公里,海拔178米,由紅色沙巖構(gòu)成,給人一種光禿禿的感覺,只有巖石風化處有少量植被,周圍海域有淺礁暗礁。
小虎山:面積1平方公里,海拔115米,由紅色沙巖構(gòu)成,有少量植被。
因小虎島四周泥沙堆積成陸,小虎島的面積卻比大虎島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