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筆者發(fā)現邵陽城里,過去風行一時的舊書市場已經萎縮,舊書店數量由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四五十家銳減至現在的五六家 ,且每家書店的生意都很冷清。筆者真擔心長此下去 ,這些曾經風光八面的舊書店會逐漸消失。曾記否?前年 ,滬上最大的民營舊書店— — —“小朱書店”年底將關門的消息牽動了滬上眾多愛書之人。其實 ,舊書店在全國各地正遭受同樣的命運 ,應當引起社會有識之士的關注和重視。
古舊書店因其具有的專業(yè)性特色和服務而成為眾多專家學者的“安身立命之所”。此外,舊書店還有諸多好處:將廢紙漿收集起來是功德;讓更多經濟不寬裕的人買得起書;為祖國挽救歷史文物、資料提供了一個場所;為教科書的循環(huán)使用作出了貢獻……總之,如果說實體書店是城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那么,舊書店則是一張早已黯淡且亟待拯救的城市文化名片。
在這提倡“全民閱讀”的大語境下,舊書店更具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擁擠的書架,泛黃的書頁— — — 舊書店雖然沒有豪華的設施,但給人的卻是一種溫情所在。正如有專家所說的:在繁華喧鬧的大都市中,舊書店這樣的文化符號給人的是一份人文關懷。(發(fā)邵陽晚報4月15日)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林日新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