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首页,中文字幕免費無線觀看,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激情五月中文不卡

    <small id="fzw1a"></small>

        首頁 武岡文學 教學相長

        教學相長

        紅樓一癡 2021-07-21 09:55 5
        言宋點評:作者是個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

        微信圖片_20210721095438.jpg

        《禮記.學記》有云:“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故曰教學相長也?!?/p>

               接觸了部編本高中語文新教材,重新來思考《學記》中的這段名言,感觸更深了。

        新教材在價值觀的引導上有明顯的傾向,對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力度加大了。這就要求語文老師不斷學習,充電,要系統(tǒng)深入學習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引導孩子們感悟與認識祖國輝煌燦爛的文化?!墩撜Z》《孟子》《老子》《莊子》等古代典籍大量進入教材,還有很多優(yōu)秀的詩詞、曲賦、散文等文學經(jīng)典名篇成為重點教學內(nèi)容,還有整本書的閱讀,像《紅樓夢》《鄉(xiāng)土中國》等,都是要求選修的內(nèi)容。這給教師與學生都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如果教師只是看看參考書,只是能夠簡單講解節(jié)選的內(nèi)容,照本宣科式地串講,不深入探究,不深入領悟,恐怕只能越教越糊涂。

        最近幾天,我在網(wǎng)上瀏覽了一些名師對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視頻,有的確實講得很精彩,有些卻過于簡單,厚厚的一本近百萬字的《紅樓夢》,四個課時就高度度概括了,在欽佩之外還是欽佩。一部古典名著,誕生二百多年了,成為一門顯學,那樣浮光掠影式的解讀,還不如讓學生看看縮寫本來得方便。

        我個人認為走馬觀花的閱讀,是對經(jīng)典的褻瀆,是對經(jīng)典的極不尊重。

        暑假我也講過《紅樓夢》,六節(jié)課,我只講了一個問題的很小的一個側(cè)面,就是結(jié)合文本解讀魯迅先生的一個觀點:“自《紅樓夢》出,一切傳統(tǒng)的寫法都打破了?!?br/>

        關于這個問題,有很多很多值得探究的,牽涉到的知識面很廣,光是人物形象的塑造,《紅樓夢》的手法就極為豐富也極為高明。對照其他幾大古典名著,包括《儒林外史》與《聊齋志異》在內(nèi),沒有哪一部書的人物塑造達到《紅樓夢》的高度,從臉譜化到高度個性化,從單一到多元的,從平面到立體的人物性格,《紅樓夢》打破了傳統(tǒng)的人物塑造模式,開創(chuàng)了符合人性、尊重人性的鮮活的創(chuàng)作方法。

        像這樣宏大敘事的作品怎么教?從何教起?這實在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說實話,我還沒有真正思考過。無論從哪個方面切入都有說不完的話題,人物形象美、人情物態(tài)美、章法結(jié)構美、情節(jié)美等等,都不是幾個課時可以分析到位的。當然,這樣的教學必須要求教師細讀文本,既要能宏觀駕馭文本內(nèi)容,又要有解讀分析細節(jié)的能力,既要引領學生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又要帶領學生領悟作者寫作方法的高妙。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學生必須熟悉文本,要全文閱讀,并大致了解情節(jié)結(jié)構與主要人物性格。

        問題就在于學生沒有人讀完《紅樓夢》,他們喜歡聽老師講,反問何故,答曰看不下去。看不下去當然有很多的原因,一是學生閱讀的習慣,缺少定力,他們覺得沒有吸引人的情節(jié),既不懸疑也無大起大伏的波瀾,所以不喜歡讀;其次是學生領悟文學語言與形象的能力還沒有養(yǎng)成,他們就算是讀作品,也不可能去思考咀嚼。

        那么如何培養(yǎng)或者引領學生美讀作品,這要求老師具備一定程度的文學與美學功底,要能夠帶領學生感悟語言,領會文學語言的魅力。我一向主張細讀文本,在學生反復閱讀中琢磨作者的表達技巧,構思方法。同樣的素材,不一樣的作者有著絕然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教師可以通過運用比較的方法啟迪學生如何駕馭題材,如何運用素材,如何使用修辭,如何錘煉字句。

        語文的魅力,語言的魅力,必須要長期實踐才能有更深的體悟。只有經(jīng)歷了,才會懂得,才會深刻。作為教師,如果自己沒有較好的文學修養(yǎng),教學生估計也只能是人云亦云了,只有自己有了較深刻的感受與領悟,閱讀優(yōu)秀的作品熟稔到如同己出,內(nèi)心的共鳴越強烈,講解起來才有情感張力,才有感染力,才能夠引起學生的同頻共振。

        因此,教與學是個相輔相成的過程,是一體二面的存在。我們很多教師忽視了學,只單一地強調(diào)教,這樣的語文教學對學生不會有多少啟迪,可能還會遭到學生的反感。能夠調(diào)動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文本銜接學生的情感與價值,這樣的語文才有溫度,也才接地氣。

        基于此,我說語文不需要高頭講章,需要的是教師的學與悟,教與思。



        閱讀 8165 12
        分享到:
        評論列表

        金手指

        善鉆研,常悟道,為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點贊。

        23年前

        作者回復:

        謝謝您的瀏覽與關注。

        2021/7/24 13:06:21

        言宋

        中學老師最頭疼的是史料實證,他們不知道往何處找合適的史料文獻來進行教學。當然,這也與他們當初在大學階段學得不好有關。

        3年前

        作者回復:

        教材逼著老師去讀書,決不可再像以往了。教材的開放性很強,強調(diào)自主學習,自主合作探究。

        2021/7/23 19:37:39

        言宋

        從統(tǒng)編高中歷史教材來看,其難度是相當?shù)拇螅^大多數(shù)高中歷史教師都不適應,沒有點學識與研究能力,很難教好。感覺是把大學教學的內(nèi)容前移至高中教材了,我感覺這教材編得并不成功。

        3年前

        言宋

        統(tǒng)編語文教材我沒見過,聽你這么一說,應該編得比較復雜。我總覺得,語文教學最基本的功用還是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然后才是審美的能力。

        3年前

        作者回復:

        比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材要深,要難,特別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也注重了語文的工具性作用。

        2021/7/23 19:36:31

        言宋

        作者是個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

        3年前

        發(fā)表評論

        已輸入0/200 個字!

        關注武岡人網(wǎng)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