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黑剛濃,扯上朋友,驅(qū)車來到珠海一個偏遠的小鎮(zhèn)南水。三人圍坐,為了這家不起眼的街邊小店中的烤味而來。
那個蠔其實不算貴吧,一只三元,店主用他嫻熟的技藝表演著撬好的貝:一刀一筷,一手按一手輕揭,肉便跳出,肉在殼上,殼在火頂,輕撒一點蒜末,待貝殼煎熱時,香味便可以飄出。再來一個大大的紫色茄子吧,把它放平,在頂部輕開一口,邊烤中茄子邊軟下來,無論怎么烤,這個茄子是不翻身的,切口永遠向上,待茄肉變軟,再佐以蒜末及鹽味,熱氣噴來時也帶一縷清淡的香氣,不翻的茄子下身肯定是過火了吧,當然過火的部分正是不吃的呀!
還有什么好吃的一并拿來吧,那就再來一個烤玉米,每個玉米折成兩段在燒烤中加入了秘制的香醬,那種嫩是選料上等的結果,那種香是種子純正的必然,那種略咸的濃郁是店主獨家秘技。嘿嘿,總不能不要他家的炒米粉吧?!那是他家的特點呀,雞蛋的真實存在,油亮干凈的米粉,再放上一點韭菜,味道自然舒服,嘆為小店也可能做得如此干凈,如此正宗。
然而,有吸引力和味口的何止這些,那條細長的鰍魚,在火頂輕燒,慢慢的變色,調(diào)味一點點的加上,魚也漸漸的干起來,滋滋的咋顯油氣,干干香香的海魚味道香飄四溢,慢著,先淋上一點檸檬汁,呀,口水。。。。。。
話語間說起就在附近還有個賣糖水的小店,呀,那何不一起來嘗呢?龜苓膏? 幾年前的成都超市里看到它的影子,隱約在哪個文字中敘述它的好處,就用不大的代價贏得了它。我這可憐的北方人,當時還從未嘗過它的滋味。那就迫不急待的打開吧,嚇,中藥味道撲鼻而來,眉頭稍皺,強行把它置入口中時,悔意頓生——散發(fā)中藥味道無糖果凍是我當時的感覺。一盒未完怎么辦?好在意志堅強,當做中藥使勁吞下。
這個晚上我來吃得下嗎?也試吃一下吧!吃起來就想起當年的好笑,原來龜苓膏要加以輔料的:煉乳、蜂蜜。當然還要做的一步是要把它的凝狀打散開,這樣就可以充分拌得入味。原來當年吃法有問題,汗了!一大盒膏,在這初冬,即使不放在冰箱也有些涼涼,感覺甚是舒服。入口間嫩滑,咦?哪能沒有當年的藥味濃呢?煉乳與蜂蜜的作用頓時也來激蕩味蕾,甜滋滋、嫩滑滑、涼絲絲有乳香,有不重的藥味,有蜜甜,嗯,閉上眼睛吃它或許更好欣賞它,分明有點迷戀吃它的過程。
回屋繼續(xù)吃那剩下的龜苓膏,回味一下晚餐味道.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自然定律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