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放棄?
——誰動了我的錢包系列——
前言: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放棄舊的執(zhí)著的過程。佛教偈語云: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現(xiàn)在種種譬如今日生。以我的心性而言,我是那種不能欣賞夕陽的人吧!
一般來說,投資某樣生意肯定是要求得回報的。每個人都有一個期望值,就我而言,如果投資回報達不到30%我是不會去做的。這就有一個問題,傳統(tǒng)生意肯定是沒有這么多回報。象超市這樣的零售行業(yè),其利潤率通常不到10%。一般只有某些特定行業(yè),譬如:壟斷才會有高額回報,甚至是暴利。這是國家和特權階層的禁臠,普通老百姓是不可涉足的。另一個就是新興行業(yè),在發(fā)展初期,往往也有較高的回報率。所以我瞄準的就是后者。
我是家鄉(xiāng)最早從事電腦行業(yè)的人,可以說,見證了早期電腦的發(fā)展史,從286,386一直到奔騰。九十年代初,一臺主流配置的電腦一般價位在萬元左右。能夠購置電腦的多半是企事業(yè)單位和政府,私人比較少,私人購置電腦的又以打字店居多。賣一套一萬元左右的電腦,毛利在3000元上下。通常和公家做生意,會報高幾千元。這并不是商家無良,而是公家要索取高額的回扣。所以有時看上去賬面利潤很高,但七扣八扣算下來,實際和賣給私人差不多。
若是和公家做成一筆較大的生意,譬如我們曾經給某學校建設電腦教室,過程就要復雜得多。要先請學校的所有領導以及會計出納等人吃喝好幾次,總之,凡是和這件事有關的人,都要關照到,否則,日后隨便哪個不高興那么一下子,后果就很嚴重。通常在酒桌上狂喝濫飲后才能簽下合同。接著就是籌集資金,和公家做生意要先墊資是不成文的規(guī)矩,當然在合同里會考慮到墊資的因素,由該單位以一個較高的利息來承擔這筆墊資款。單位的領導都接受了好處,對于這一點一般是不會持異議的。
然后就是去長沙或深圳等地進貨,建立電腦教室,試運行,驗收,這些環(huán)節(jié)一般暢通無阻。到了這一步,在又一頓酒飯后,公家會付70%左右的第一筆款,關鍵就在于后面的30%能不能順利收回來了。這個過程頗費周折,要吃若干次飯,送N次禮,一點點地摳!如果前期的工作做得好,后面的事就會順利些。否則,就算主要領導簽了字,一個小小的出納也會擋住你。面對這種情況,你是不能借助上頭來壓的,主要領導在心底里也默認下屬能撈油水就撈油水這種事情。所以,直到我們公司結束業(yè)務時,在某些單位仍然有些尾款沒有收回來。
這是我當年經營電腦時遇到的麻煩之一,不過還是有解決之道的,只要公司有那種公關能力特強的人就行了。另一個風險就是電腦配件價格的急驟變化,在早期,電腦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僅僅從內存價格的變化就可感受到。從1M內存300元到4M內存100元也就那么短短的一年。當年的市場規(guī)則是我們必須以現(xiàn)金進貨,所以積壓的配件就會大大貶值,尤其是生意做大了的時候。避開這種風險的方法之一就是開皮包公司,這也是后來皮包公司風行各地的緣由吧!但開成皮包公司這種模式多少有欺詐之嫌,我們業(yè)內對那些開皮包公司的老板一律以“X詐”來相稱。在這種環(huán)境下,公司鋪開的攤子越大,就越有陷入困境的危險。而實際電腦銷售的利潤也從初期的高利潤逐年下滑,大家都知道,今天的電腦銷售已經是一個薄利行業(yè)了,這也是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除了壟斷。即便壟斷,在各方的壓力下,也會一點點地做讓步。只不過因為特權階層的極力維護,能夠維持更長時間的高利潤,甚至暴利罷了。
合伙人不樂意了,選擇了“背叛”,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為“背叛”并沒有任何要付出的代價,只要拉得下面子,找些借口,博弈理論對此有精確的描述。為了度過危機,我們選擇了轉型,瞄準剛剛興起的電腦培訓市場,一石二鳥地解決了手頭積壓的那些過時電腦的用途。最早的電腦培訓不就是練練指法和五筆打字嗎?即便最低配置的電腦也能滿足這個要求。闖入培訓市場后,發(fā)覺培訓市場的利潤回報遠遠超過電腦銷售。西方有句諺語說得好:“當上帝關上一扇門時,祂必定為你打開另一扇門。”門已打開,新的天地充滿了生機和機遇,但這種好景能持續(xù)多久呢?一個新的輪回開始了。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持節(jié)云中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