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地氣磁場與風水
文/戴嘉欣
在我們中國人的視野里,幾乎所有事情,都要考慮到天、地、人三大要素的影響。我們的家居環(huán)境同樣如此。就“地理”的因素而言,在中國,讓老百姓最容易聯想到的,莫過于“風水”二字了。
關于風水,編者的基本觀點是:風水在我們中華傳統(tǒng)文化方面,是我們的祖輩,在選擇自己的居住環(huán)境、營造環(huán)境、調節(jié)環(huán)境時的一門家居學問。而關于風水的本身,其實并無所謂的迷信或者科學的分歧和派別。甚至可以說,風水反倒是我們的先人,在漫長的人類發(fā)展史當中,是探究自然環(huán)境的一種樸素的科學觀點。
然而,時至今日,我們今天的人在應用風水的時候,以為社會信仰或者其他的立場,則有了迷信與不迷信的說法。有人認為風水可以影響和決定我們的一切,風水對我們的生命體系及命運前途起決定作用,這是不可取的;同時,也有一部分人則認為,風水對我們人的身心,是有一定的輔助和影響,這是值得推敲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風水?今天編者請來了湖湘人士東坡居士蘇九皇先生。蘇先生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在國內外許多的自媒體版塊開展易經交流講學,也曾多次受邀出席民間的一些易學交流會,近幾年來,他也開始接受互聯網門戶網站(新浪網)的邀請,開創(chuàng)在線易學和風水專欄。并且陸續(xù)在華南區(qū)域的報紙媒體《南方都市報》、《信息時報》等專欄撰稿。并先后對深圳珠海、東莞佛山等珠三江眾多樓盤風水,進行過點對點的風水點評。其點評文字和帖子均在很多的自媒體上刊出過。近年來,其創(chuàng)始的“九皇堪輿文化傳播”軟件產品,與國內多家知名的門戶網站合作,進行正式的線上測試,贏得了了廣大網友的好評,在線咨詢人數,也是節(jié)節(jié)升高。其后陸續(xù)推出的“人生命理”等網絡版塊,成為互聯網易學之先鋒,掀起傳統(tǒng)易學之潮流,使得中國近幾幾十年來被老百姓視為最深奧難懂的易學,以一種全新的、通俗的方式,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在蘇先生的眼里,和許多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人一樣,他指出,“堪”講的就是天道,“輿”講的是地道。簡而言之,一個講天,一個講地。的確如此,風水這門學問,就是講我們的人和大自然,是如何去和諧相處的文化,換個角度來講,就是講我們人與天地自然相處的道理。
在網絡上,我們只要百度一搜,就可以知悉,有人將風水定義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意識形態(tài)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智慧學。它主要告訴我們有三個內容:我們在自己的家居布局中,要如何去選擇環(huán)境、營造環(huán)境、調節(jié)環(huán)境。同時,它也有三大基礎的學科:其中也包含了古代天文學、古代地理學、中醫(yī)學。如果要說得再直接一點的話,也就是天、地、人三者合一了。
不過,蘇九皇先生還是始終認為,易學風水的指導思想,是家居環(huán)境應用哲學,其目的是讓我們去選擇更宜居的揚長避短。所以,我們努力地在一方面找到好風水之后,能幫助我們自己或者去助人、育人、養(yǎng)人;而另一方面,從新時代的發(fā)展狀態(tài)來講,風水學的核心理念也是在提倡:我們必須要做好人、修好德,只有這樣,我們就能夠改變自己身邊的風水、改變自己將來的運勢。
關于堪輿風水,奇門遁甲等等,也就是說我們要傳承古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不出門而知天下事,不窺牖而見天道。這些看起來玄之又玄,但風水學畢竟是個特殊的行業(yè),有很多未知的,解釋不清的概念,其實,這些傳統(tǒng)文化,只能說是風水學術上的理論知識,懸念很多,問號也很多。況且,在實際的案例中,尤其是用到現代的實際社會當中,誤差很大,這些不像古時代那些河圖洛書、三元九運命理等等,已然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形成了一個系統(tǒng)的時空概念,讓人一目了然,立竿見影。說到這里,東坡居士拿了一個傳統(tǒng)話題來探討,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俗語所說的三七文化。蘇先生指出,在科技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人的人生命運及仕途,多數也是持有三分的運氣,七分靠自己打拼。所以說,地理風水能為我們所輔佐的,就是這種百分之三十的外助力,但是通過合理的家居布局,卻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盡可能走上一個幸福美滿之局,盡量避開不良的空間氣流,達到催吉避兇、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蘇先生還說,由于我們的工作和家居環(huán)境空間的氣流,其實都是無時無刻都在變動的。所以我們要在勘測家居、企業(yè)公司等風水時,我們必須要知道,風水是需要一年勘測一次的。如果我們認為風水只勘測一次,就萬事大吉的話,那就是錯誤的。因為地球是自轉變動,所以我們身邊的風水磁場,也是隨之而產生相應的變化的。故而,我們風水的布局,也會跟隨環(huán)境磁場的變化而改變,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與時俱進。由此,蘇先生還說到我們的古人,是十分注重太陽、月亮及天上星宿對我們人類自身的影響。稍有地理知識的人都知道,我們宜居的環(huán)境,大多主要表現在采光、立向、選日方面的辨質。風及空氣、水、還有土地的質,對我們人的作用至關重要。這些物質,都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換言之,如果我們身邊的空氣不好、水質不好、土質不好,則會造成我們周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好,引人發(fā)病、致人生災,由此可見,想想這是誰也不可否認的。
是的,我們的人類在繁衍生息,治國安民,哪怕是在戰(zhàn)亂年代行軍打仗的過程中,都需要去發(fā)現觀察天象,勘察地貌,了解地形,分辨地質等等,這些都是非常的重要,關系到我們整個人類的存亡興衰。那么,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的長治久安,一次戰(zhàn)役、一次打仗的成功失敗,就在無形之中形成了流傳到今天風水學的原始理論---地理堪輿。再具體一點,蘇先生說,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山川空間,去進行人格化和人性化,按山川空間之間的形態(tài),表示理解為情意交融。有情于我們宜居者為吉,無情于我們宜居者不吉,反情于我們的宜居者為兇,——這樣,就堪輿而言,完全可以理解為風水學中高等層次的學說了。
最后,從另外一個角度,蘇九皇先生認為,風水一詞,我們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種看不到摸不著的地氣磁場存在。這種地氣磁場并不是空氣中的氣,而是由天地山川環(huán)境空間流通、會聚、孕育、體現出來的一種氣,只能意會、不能言表,也并不是用羅盤或其他器物能夠測量到的東西。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戴嘉欣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