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像完成任務一樣的,習慣性的在新華書店借了一本書,梁曉聲的《年輪》,當初并不是覺得這一本書是如何如何的好才去加以選擇,而是因為看到書很新,就借來讀讀了。本人自稱喜歡看書,但都是一些雜志之類的,對于小說,很少看,除了偶爾看看武俠、翻翻《三國演義》之類的古典小說。
就如前面所說的,剛開始的時候,我并不認為這一本書好看,只是因為周六周日實在覺得上網(wǎng)上久了沒有意思,或者也能說是怕寂寞,才到新華書店借書的,既然拿了這一本書,我就只有靜下心來看看,剛看完梁曉聲寫的自序,我感覺這一本書值得我去讀,雖然說我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值得讀,但我知道,我是認認真真地讀了這一本書的,花兩天時間將500多頁翻完,如果說是亂翻,那一定是冤枉了,因為,我這兩天沒有做什么事情,就看書,還因此而討罵。
讀完,合上書,書中六個主人公的形象都在我腦中體現(xiàn)出來,他們是那樣的有靈性,以至于我情不自禁地將自己與他們比。當然,我沒有體驗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自然災害,我也沒有過北大荒的激情,也未曾有過“文化大革命”的洗禮,但我與他們一樣,有過理想,有過追求,也有過在理想與現(xiàn)實偏離之后的無奈。我幸運,因為我生在八十年代,有父輩為我遮擋些些風雨。時代的不同,造就人的想法也不一樣。
我覺得我是幸運的一代人,搭上中專統(tǒng)招分配的最后一班車,但我也是不幸的人,第一批下崗,最年輕的下崗干部中就有我。如果再倒回去,我當初就不會選擇去考中專,經(jīng)歷過那么多的波折,放棄了讀高中考大學,在中專,過著六十分萬歲的生活,雖然也為參加工作做足了充足的準備,但是,社會的變革,最將我們擠下了車。在現(xiàn)在大專生、本科生到處都是一大片的情況下,我們的中專生漸漸不為社會所接受,一般的公司動不動就是要求本科,可不想,我們那一代人,考一個中專,太不容易了,這也不是我們的錯,然而我們能怪誰呢?文化基礎不如高中生,學歷不如大專生,技術在那一個年代學到的出來又難有用武之地。這就是我們的現(xiàn)實。與書中的主人公一樣,十年之后,我將會是什么樣子?雖然說我不曾停止過進步,但我想那需要一段時間。
書中體現(xiàn)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親情,又有比親情更高,為朋友義不容辭的友情,還有陽差陽錯、充滿悲劇色彩的愛情。而我們,過早地在外面讀書,一個人,這里讀幾年,那里讀幾年,小時候一起打打鬧鬧的伙伴,回去一次都難遇到一次,甚至是幾年都遇不到。回到武岡,有時真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每天生活在都市之中,苦苦支撐的笑容之后往往是內心的丑陋與疲憊不堪。
想想,這也就是生活,是我們這一代人所面對的生活,無所謂理想,這是現(xiàn)實。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小四兒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