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最喜歡家鄉(xiāng)的曬谷坪。曬谷坪的正南邊是一坐兩層的木結構的房子,一樓是全村人的谷倉,二樓是木板搭成的乘涼房。谷倉一樓位置較矮,全在曬谷坪下面,二樓由一個木吊橋跟曬谷坪相連。除了寒冷的冬天,橋上總是有人,乘涼的,曬谷歇息的,做手工的,當然也少不了玩耍的兒童。
故鄉(xiāng)的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各有各的美麗。在那草長鶯飛,碎霧桃花的春天,我們坐在橋上,一邊大聲讀書,一邊看姑娘們裊裊婷婷走在田埂上忙活春耕,多美的一幅圖畫。 “雙飛燕子幾時回?竹外桃花蘸水開。”很多人夢中的江南春天,在曬谷坪可以親身體驗。谷倉后面200米左右的低洼處,就是家鄉(xiāng)很大的一個水庫---煤炭塘水庫。你可以站在橋上,看見幾十只乳燕,飛于水庫畔的田壟上,時而俯沖而下,在水庫里點出幾圈漣波,時而嫉飛而上,在空中畫出一道道黑線;偶爾它們成群結隊站在黑瓦灰墻的屋檐上,像一個個靈動的音符。那時的春天雖色彩以灰黑為主,活潑可愛的燕子,加上家家門前盛開的紅桃花,白李花,仍讓滿眼的勃勃春色悄悄彌漫開來。夏天的晚上,曬谷坪相對熱鬧起來了。大人們在晚飯后,三五成群的搖著蒲扇,來到這里聊天乘涼。我們這幫小孩,要么坐在吊橋上,等著爺爺來給我們說他當兵的故事;要么干脆在倉庫間東躲西藏,玩讓大人們不屑一顧的游戲。每年的暑假,就是秋收的季節(jié)。曬谷坪成了我們的天堂,我們坐在橋上,一邊嚼著甜高梁,一邊幫曬谷的大人們驅趕飛來偷食的麻雀。冬天的曬谷坪相對寂寞,由于地勢相對突出,北風從她上面呼嘯而過,除了偶爾見村人慢慢踱步去去谷倉取糧,就很少見其他人了。
山村的慢是原生態(tài)的,尤其是冬天的時候。這慢條斯理的生活氣息從時光里來,在村莊里流淌了幾千年,已滲入血液。 在白雪皚皚的時候,村莊像沉睡的老人,偶爾幾聲犬吠,或幾聲雞鳴,在群山間回蕩,慢慢隨風而逝,悠遠卻綿長。如果你想撕開層層疊疊的標簽,體會原生態(tài),那是最好的去處。那里的一切都是內生于日常生活的,因此自然、流暢、舒心。這樣的慢條斯理在整個山村的冬天流淌,人們圍坐火爐旁,烤幾個紅薯,磕幾盞瓜子,難得的“惰“過這農(nóng)閑。而這時的曬谷坪常空無一人,大家都窩在火燒得最旺的一家,女人們衲鞋底,男人們打字牌。若你在曬谷坪發(fā)一聲喊,定有人慢悠悠的踱步出來。
村子以曬谷坪為起點,自東向西依山而建,排成了一個逶迤的“之”字形。沿著青石板路,從東走到西,總共十幾戶,要不了幾分鐘。整個村莊的正前面是大片大片的稻田,春天時,鋪天蓋地的油菜花,滿目皆是的草籽英,在梯田里綻放,連成一片,磅礴的香氣直往敞開的每家大門撲來。而在秋天豐收的時候,站在屋前俯瞰,不遠處的一汪明澈的碧水,像個大鏡子把這滿村秋倒影其中。金燦燦的稻穗,紅瞪瞪的高梁,群林盡染的秋葉,醉了湖水,喜了村民。
山村的房子大都有些年頭了,顯得簡陋陳舊。但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對生活依然充滿信心,就如同這山村特有的氣質---安寧。他們埋頭過自己的小日子,自得愜意和安閑。每家每戶除了種那幾畝靠天吃飯的稻田外,養(yǎng)豬,養(yǎng)雞鴨,成了賺錢跟改善生活的主要途徑。那天誰家來了客人,就必然雞飛狗跳的搞得全村人都知道。那種老式的木建筑加上夾在其中的土磚房,一點也不美麗宏偉壯觀,但它們掩映在蔥郁的樹叢中,露出個淡淡的屋檐,也頗讓人喜歡。每日行走,生活在這童話般的花徑中,樹蔭下,雖然物質貧乏,仍覺得滿心歡喜。不僅是因為這一路好風景,更因為那種古樸,澹泊與悠然的生活氣息。我家在最西端。是這小村的盡頭,再往前走,就是傍山的田壟。每天清晨,我從西向東,邀上本家哥哥,李家大郎,趙家小妹,一行人越走越多,跨過曬谷坪,去幾里開外的小學讀書去了……
隔著這么多年的距離再回去故鄉(xiāng),曬谷坪已被菜園占去大半,谷倉也早已倒塌無蹤。路和屋也仿佛通人性,知道我們都出遠門了,顯出暮氣沉沉的沮喪來。路邊門前的雜草瘋長,果樹結出的果子又酸又小。有些東西消失了,消失不可逆,還原不可能,我心中的故鄉(xiāng)已物非人非,何必強求?何能“修舊如舊”?重要的是人們依然在山村居住、繁衍,我們也偶爾回去懷舊下。生活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隨歲月流變,構成流動而相續(xù)的風景,這也是動人的。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Break away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