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才看到文友群里發(fā)的關于武岡正在評選“武岡十大歷史文化名人”的文章,作為一個武岡文史愛好者,不禁有話想說,現(xiàn)欲略扯幾句,說說個人心目中的“十大”,以時間為序。
看題目設定,個人以為,武岡十大歷史文化名人,首先是武岡,其范圍當限于武岡,這里的武岡是指大武岡(今武岡雖已逾半個世紀,但在歷史長河中不過極短一瞬),限定的是歷史上對大武岡有重大影響有重大貢獻的人物,而若與武岡雖有牽連,但貢獻不夠對武岡影響力有限,則無論其名氣如何,不得入選。范圍限于武岡,是指對武岡有大貢獻和影響力,并非限制入選者籍貫必得是武岡人,在武岡為官,或流寓武岡,甚至從未來過武岡,只要其對武岡有巨大貢獻和深遠影響均可入選。
第二,是歷史文化名人,其涵蓋的領域應極廣,即無論軍事、政治、文學,還是哲學、科技、藝術、醫(yī)學等領域大神均可入選。名人,自然是指有名氣的人,但這個名氣是指在武岡廣為人知,所謂婦孺皆知,普通老百姓對其事跡都耳熟能詳,而不應僅限于歷史研究者愛好者或者文學愛好者等專業(yè)小范圍內。另歷史,所謂代有人才出,還得考慮各個朝代,遴選名額分配應當力求較為均衡。
第三,十大,名額極有限,那必須是優(yōu)中選優(yōu)。
一,陶侃 手植杏樹。有些事莫去深究。知名度,影響力都在那,排第一沒有問題。必入榜。
二,鄧處訥 武安軍節(jié)度使,邵州龍?zhí)度?,即今洞口黃橋鎮(zhèn)人,屬于大武岡 。武岡祀鄉(xiāng)賢第一人,武將,而武岡以武名,必不可少。必入榜。唐代可入的還有柳宗元 柳為文宗,似未曾來過武岡,有《武岡銘并序》,為記其族父柳公綽招撫苗民亂作。后世每有文人言及武岡,多會引用此文,影響力極大。
三,周儀 武岡(今新寧縣人)第一進士,開天辟地,又所謂宋三周 ,對武岡文教之興鼓舞極大。必入榜。
四,陳與義 兩宋之交最為杰出的詩人(錢鐘書語),流寓武岡,涉及大武岡本地人文風物詩文多篇,此間也是其詩歌成就的高峰期。對武岡影響極大。必入榜。后嘉定間史彌寧知武岡軍,修軍學,興文教,又有詩稿《友林乙稿》傳世,中有多篇涉及武岡人事景物。宋中心偏南,尤其章惇開梅山后,邵州武岡頗得開發(fā),人才漸多。后又有李友直,淳佑間武岡進士,回鄉(xiāng)修橋,實干親為,造福鄉(xiāng)梓,其精神可嘉。但兩人影響力均不能與陳與義相比。
五,李道純 武岡人,宋末元初道士 ,亦被稱為中派丹法之祖,著有《大通經注》、《洞古經注》、《全真集玄秘要》、《道德會元》、《清庵瑩蟾子語錄》、《中和集》等。而武岡云山為道家六十九福地 ,或有淵源??扇搿?/p>
六,朱楩 明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十月,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從云南改封武岡州城,建王邸,世襲14代,歷時232年。今天談論武岡歷史,朱楩是個繞不開的人物。必入榜。
七,潘應斗 武岡鄧元泰人,明末進士,曾任吏部郎中,加太常寺卿,鼎革后隱居威溪,著有《武岡圖經》《云山別志》等,為康熙州志的實際編撰者,也參與康熙府志的纂修??扇搿F涞芘藨且埠苡形拿?。明代可入的還有曹一夔,武岡人,萬歷進士,曾官副都御史,后遭貶謫歸鄉(xiāng) 筑室同寶巖山麓,閉門讀書,著有《虛白堂集》傳世。詩作風格濃郁沉雄,成為明代武岡詩壇大家。 但論對武岡影響力,還是不如潘應斗。另明末清初流寓武岡的方以智、張同敞又稍遜于曹一夔。明代還有鄭維城,明末武舉會試第一,而武岡以武名,或當有一席之地,但惜其事跡史志記載不多,且知名度不夠,而難以入榜。相對于曹一夔,個人認為,潘應斗對武岡影響力更大。
八,鄧輔綸 最好是鄧輔綸鄧繹兄弟。鄧氏一門自鄧仁堃起,后兩個兒子名氣甚至更大,兩兄弟文采也是伯仲之間,兄長名氣稍大一點點,鄧繹參與武岡州志的編撰。清代可入的還有鄧顯鶴 ,新化人,嘉、道間文獻學大家,湘學中興導師,參與嘉慶武岡州志和道光寶慶府志的編撰,對武岡人文挖掘尤力,兩部方志也頗受好評,論影響貢獻和鄧氏兄弟差不多,但鄧氏兄弟為武岡本地人,在本地知名度遠勝于鄧顯鶴。
九,晏陽初 創(chuàng)立衡山鄉(xiāng)村師范學校,后遷新寧,終遷之武岡,為師范名校武岡師范前身。周調陽或亦可入,也參與平教,但名氣和貢獻較晏稍遜,優(yōu)勢是本地人。替代晏陽初亦可。民國蔡鍔將軍生于邵陽,長于武岡,名氣夠大,但于武岡具體貢獻則稍嫌不足。
十,呂振羽 歷史學家,原武岡人(今邵陽縣金稱市鎮(zhèn)),成長于武岡,求學于武岡,得到肖石城教誨,后又在武岡東創(chuàng)建塘田戰(zhàn)時講學院,可入。
當代名人未入榜,首先是因為個人對這些名人不太熟悉。另,假如入榜和上述前賢甚至上面提到的落選者并列,個人覺得恐怕并不適宜,倒不是說這些當代名人就一定不如前賢,而是覺得當代名人距離太近,反而不容易看得清楚明白,而難以把握。也許隔較長的時間跨度,反而能看得更透徹。因而當代人入榜,個人以為還是留待以后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