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陳碧秋及那個遠去的文學夢
今天是大年初三。在春節(jié)加班忙碌兩天后,終于停下來休息一下。想著寫點文字表述一下,就當記流水帳吧。
已經很久沒有登陸武岡人網,也很久沒在上面留下自己的痕跡了。人網對自己來說,就相當一個青春的舞臺,似乎只能用來懷念,不能走得太近了。
自己對于論壇及BBS的接觸是20多年的事了。是從火遍全國的天涯社區(qū)以及榕樹下開始。那時,自己是一名文學愛好者,年少輕狂,在網絡恣意灌水,努力留下自己那些幼稚的文字,并自鳴得意。再后來,武岡論壇和武岡人網開通后,自己也在上面十分活躍,成為一名網絡老鳥。那時活躍在論壇上的網友,大部分都是對文學有幾份敬畏和愛好的人,也無意想著怎么去把文字變現(xiàn),我也是其中的一份之一。
認識陳碧秋應該是在武岡論壇上,當時他在論壇主辦一個文學大家談的欄目。欄目中,他筆訪一些武岡籍的文學名人,并發(fā)表在論壇上,引起廣大網友的關注和回帖。
那一系列訪談,陳碧秋功課做得很扎實,訪談也很成功。但對于輕狂的我來說,我就想揪他的辮子。很快我伙同一個武岡籍的媒體人決定要炮轟陳碧秋。當時,我們在論壇用馬甲發(fā)表幾個帖子,具體內容我已經不大記得。大概意思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稱為文學大家,這是對文學的不尊重等等云云,也引發(fā)廣大網友的回帖和評論,部分接受訪談的老師也紛紛解釋。而我就在后面偷偷地樂。
被卷入風波中的陳碧秋則急忙解釋,他所說的“文學大家談”,不是“文學大家”談,而是“文學大家一起來談”。
雖然陳碧秋文學修養(yǎng)高、文字老練,但明顯不是我這種在多個網絡平臺灌水拍磚成長起來、邏輯嚴密,擅長辯論的網絡老鳥的對手。這之后,他沉跡了一段時間。被我一折騰,后來他的文學大家談,也沒有持續(xù)更新下去了。
后來,不明真相的他又好心鼓勵我加入作壇,幾次要我填寫資料,我總是找借口推脫,最后也不了了之。
再后來,他去人網當編輯后,我記憶中與他有過見面。線下他是一個害羞,十分靦腆的人,我還在現(xiàn)場調侃過他。
沒幾年,純粹的論壇網站已經慢慢沒落了。到了流量為王,到了公眾號變現(xiàn)的時代了。隨著自己慢慢步入中年,生活和家庭壓力越來越大,自己也慢慢告別了那個文學夢。從2009年起,自己就慢慢淡出網絡論壇,也很少寫過純文學類的文字,努力經營公眾號,去寫更多商業(yè)性文字。
如今,自己與陳碧秋的交流和記憶,也僅僅記得那幾個為數(shù)不多的片斷。后來聽說他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一度也十分難過。但每日都為生活而奔波,又來不及為他的病情多去祈禱。
再聽到陳碧秋的名字時,是聽舟子說,陳碧秋先生已經離開我們了,內心不禁戚戚然。但是生命就這樣脆弱,對于生老病死,我們無法拒絕,只能坦然面對,努力過好每一天。那天,舟子說,要我為陳碧秋寫點文字,其實我也不知道寫啥。就當一起懷念自己的青春吧。
對于無論是武岡人網,還是武岡論壇,都承載我最美好的青春記憶,不僅有我的鄉(xiāng)情,還有我的愛情和友情。而我在上面也認識尊敬的周宜地老師、言宋老師、青松老師、夫力老師等,還有多名朋友黃高松、風蕭蕭、軍少、中南、農民等。只是那個文學夢已經早被柴米油鹽掩埋了,而我也早不是那個輕狂的追風少年了。
往事并不如風,一直留在我心底。當我獨處的時候,我總會把它翻出來,讓我細細的口味。
是的,那一切都是我們的青春啊。
祝所有認識或不認識的網友,大家新年快樂!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蘇山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