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擊鍵盤,腦海中總不由自主想起地震二字。曾以為這一輩子,和地震是要失之交臂的,卻不曾料想,在如此倉促之中,就與之相遇。再多的沉痛感傷,也將隨著時日淡忘,而我們的魂靈,在這一場浩劫之后,總該留下點什么。人類多么渺小。哪怕富貴,哪怕權威,也抵不過地球一個小小的哆嗦。我們自以為強大,自以為地球上的資源都能如我們所愿為我們所用,因而我們缺乏一種敬畏,對自然的敬畏。當我們將自己的活動遍布整個地球的時候,也許地球正在傷痛中忍耐,而終有爆發(fā)的一天,那時我們所受的傷害也許會遠遠超出于我們的所得。
人們依然沒辦法脫離按部就班的模式,哪怕地震。休整了幾天之后,一切又恢復正常。正常的秩序在某些情況下也是一種巨大的恐慌么?聽聞一個真實故事,是在76年的松潘地震中,成都震感強烈,一個年輕女子全裸著跑了出來。當然,那場地震對成都并無影響,一切如常。然而第二天,這個在地震中裸身逃命的女子,自殺了。一邊是強烈的求生的欲望,使得她不顧一切勇敢逃命,一邊卻是逃命成功卻又主動將生命結束。這樣的悖論,正是當時正常秩序所誘導的悲劇。在這樣的時候,人言比地震可怕,活著比死去艱難。幸好在幾十年過去了,終有一些進步的地方,這樣的悲劇我相信是不大可能發(fā)生了。
然而身處現(xiàn)代都市的繁華之中,我卻遙想遠古時代的閣樓和清淡生活。從某個角度來說,發(fā)展就是一種毀滅。當越來越多的人群聚居,我們擁有越來越豐富的物質,卻在同時,失去了土地和天空,失去了精神世界所依賴于之的寬廣遼闊。我們在發(fā)展之中,將一個個繭子束得越來越緊,我們身處繭子深處,看到眼前炫目的精彩,卻忘卻了我們的空間越來越狹窄。當我們明白這一點的時候,已經(jīng)無法逆轉。只能如過河卒子一般,只進不退,將自己埋葬在勞頓之中。而“花間一壺酒”的詩意生活,早已一去不回。而古代,簡單的生活背后,是對自然世界的敬畏和順應,是知足而常樂,是無欲而歡欣,是精神世界的博大和自由。是不曾打開的魔盒,看不見喧嘩燦爛便寧靜于一方水土。
而地震終能給我們以什么啟示呢?當余震也告一段落,恐慌卻依然未曾停息,我們終于在意著自己的生命甚過于一切。雖知曉生死由命,可未知的命運與未知的地震一樣,讓人無所適從。既然即便無所適從,也無從得知,又何須在無所適從中讓自己的一點點快樂流失?謹慎是必要的,放松也同樣必要。在余震中,就當是踏著一支搖滾曲,滑入巨大的慢搖吧,釋放著青春的激情。
就像這個城市炫目的陽光下,被叫賣著的梔子花。安靜純潔,淡淡清甜的香味飄散,籠罩這個城市,趨散那一種恐慌。我買了一把,放在書桌上。幽暗的夜里,有清香襲人。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淡淡清輝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