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酷愛看戲,對所有戲曲都頗有研究,外婆的一生可以說跟戲曲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外婆的人生理念,用八個字可以高度形象地概括起來——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從我能記事起,外婆就得了風(fēng)濕病,拄著拐杖,腿腳不太靈便,沒過兩年,雙腿就完全癱瘓了,整天一動不動,坐在房間里,于是一臺收音機(jī)一臺電視機(jī)就成了外婆生活的全部,它們陪外婆度過那艱難的日日夜夜,外婆就是坐在那間房子里,守著它們,尋找那簡單的快樂,那收音機(jī)電視機(jī)陪她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后二十幾年,直至去世。
外婆這么愛看戲,只要哪里有戲看,她就會大老遠(yuǎn)跑過去,但自從癱瘓后,就很難有機(jī)會了。那一年,白沙廟因為要重建, 白沙菩薩便搬到我村的祠堂里借住幾年,于是這幾年期間,每當(dāng)白沙菩薩生日的時候,就會在祠堂前唱戲。
臨近白沙菩薩生日了,戲臺子也開始搭建起來,父母便商量著要接外婆來看戲。于是那天我們?nèi)页鰟樱?又是搬,又是抬,把外婆弄出了家門,再動用三輪車,把外婆接到我家附近,又是一番努力,終于把外婆挪到了我家。
外婆看戲,有自己的一套標(biāo)準(zhǔn),什么戲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是處于什么歷史背景,這些必須要知道,不然就不叫看戲。對于戲的整體部分,演員怎么安排,怎么出場?應(yīng)該要怎么表演才算到位,歌詞也要弄得一清二楚。外婆對一些經(jīng)典曲目是耳熟能詳?shù)摹?nbsp;
對于一出戲的細(xì)節(jié),外婆更講究了,從服飾到唱腔,從臺詞到舞臺動作,甚至極細(xì)微的稍縱即逝的一絲表情也值得外婆細(xì)細(xì)品味與評論。
每天開唱前,我們一大早就去戲臺前的坪中間占一個好位置,把外婆抬到這里,調(diào)好座位位置的高度,確保坐起來舒服。一切安頓妥當(dāng),外婆便端坐籐椅上,背靠著椅背,兩手放于膝上, 兩眼注視正前方戲臺,外婆微笑著,臉上一臉安詳和享受,耐心地等待開場了。
在我的印象里,外婆在我村看戲那段日子是最開心的時候,她全身心投入到戲中去,思路跟著臺上演員的表演走,聽著熟悉的樂曲聲,傾聽演員的演唱,唱到動情處,就跟著和唱起來,有精彩的打斗戲或是大快人心的時候,必然大喝一個好。
看完戲了,人群漸漸散去,但往往有一大批鄉(xiāng)親沒有離開,他們圍攏到外婆身邊,有懂戲的,自然要與外婆好好交流一下,志同道合的戲迷,時時會擦出思想的火花,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不懂戲的,則向外婆問這問那,他們都樂于向外婆請教,外婆也會很詳細(xì)地介紹這個戲的時代背景、故事梗概,難懂生澀之處 就用通俗的語言表達(dá)出來,鄉(xiāng)親們聽完之間,好像得到極大的享受,都覺得外婆講的故事比看戲更精彩。 于是每當(dāng)散場之后,前來聽外婆講戲的觀眾是一天比一天多,這個成為每天的固定節(jié)目,成為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以至于以后每年唱戲, 大家就特別關(guān)注我外婆會不會來看戲,但是遺憾的是,以后的幾年里,外婆始終沒有能夠來。
對于一個正常人來講,看一次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外婆卻沒有這么輕松,看一次戲就相當(dāng)于搬一次家,除了她自己本人要飽受折騰,被抬來抬去, 極不自然,還有一大堆她用習(xí)慣了生活用品也要全部搬來。
以后的幾年每當(dāng)唱戲時,父母便邀請外婆來看戲,但她沒有再來,不是她不想來,而是她著實不想麻煩我家,這樣讓她非常過意不去。
第二年秋天唱戲,外婆沒有來,這次,同樣酷愛戲曲的外公來了。到第三年唱戲期間,我去了外婆家,外婆關(guān)切地問我最近唱的是什么戲,我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只是告訴外婆哪個人穿了什么衣裳,哪個人涂了個什么花臉,誰被誰用什么武器打死了,外婆一聽,樂了,她能感覺到演的是哪出戲,于是她耐心糾正我的錯誤,詳細(xì)介紹穿那個鮮艷衣裳的是什么角色,那個最可怕的大花臉又是誰,那個殺人的使用的什么武器,被殺的又是什么來頭,接著她興致勃勃地跟我講起這出戲來,以至于讓我對依依啊啊枯燥無味的戲曲產(chǎn)生了強(qiáng)烈的好感。
幾年后的秋天,我去外婆家,外婆見面后便問我:“蔡家塘今年還唱戲么?”我告訴她,白沙菩薩搬回白沙廟了, 沒有住在我村祠堂了,當(dāng)然就再也不會在這里唱戲了。外婆聽了,沉默了好一陣子,她大概是在回憶那一次看戲的情景, 那貨真價實的表演要遠(yuǎn)遠(yuǎn)好過收音機(jī)的效果,那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給了她全身心的享受,給鄉(xiāng)親們痛快淋離地講戲時,大家歡聲笑語,其樂融融,那場面是何等溫馨,外婆沉浸在一片美好的回憶中。
沉默了幾分鐘,外婆似乎顯露出一絲傷感與無奈,“年紀(jì)一年比一年老了,要是哪里有戲看,怕是去不成了,再說我這狀況,也不允許哦,只能在家收聽收音機(jī)了。” 說到這里,外婆拍拍癱瘓的雙腿,無奈之中只能這樣自我安慰,我體會到了她那種深深的遺憾與失落。
外婆擰開收音機(jī),調(diào)到了唱戲的頻道,就好像找到多年未見的知已,歡悅立刻充滿全身的每個細(xì)胞,外婆邊聽邊給我講戲,談古論今,外婆淵博的知識在講述中展露無遺,深受儒家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她早已不知不覺將這些思想無形地傳授給我。 外婆時而巧妙提問,時而平鋪直述, 時而峰回路轉(zhuǎn),將故事講得生動無比,鮮活生香。我漫游在歷史的天空中,看一出出動人的故事正在精彩上演,一路聽下來,精彩痛快極了。
逐漸地,我深深地愛上了聽外婆講戲, 一出戲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每個故事就有它特有的精彩亮點及教育意義!外婆講戲,可以打發(fā)她那無聊的時光,啟發(fā)我幼小的心靈,自那時開始,我便似懂非懂地明白了一些事理,區(qū)分人性的美善與丑惡,初步形成一套自已的世界觀。
外婆每次講完戲,總是不無感慨地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當(dāng)時我并沒有什么感觸,也并不在意,只當(dāng)這個是她的一個習(xí)慣,講完故事后會有一些感慨嘛,故有感而發(fā)了。 經(jīng)過長時間的體驗,我覺得外婆在戲曲的熏陶下,她對人生對生活表現(xiàn)相當(dāng)?shù)ㄌ谷粦B(tài)度的,用她的話來講,人生就是一曲戲,不必太過于認(rèn)真,演好自己的戲,結(jié)果如何,交于觀眾去評說。原來她是真的在認(rèn)真實踐這個理念,不單單只是個口頭禪。
06年的秋天,外婆去世了,這個不幸的消息是在她老人家去世一個星期后我才得知的, 外婆在臨終前,很是掛念我們這些在外的晚輩,但她不想叫我們回來跟她見最后一面,甚至要兒女們要保守秘密,不要過早地透露這個消息,面對大家的不解, 外婆表現(xiàn)仍然是那么豁達(dá),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戲終究是要散場的,人終究是要走的,這些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在外面也是,蠻不容易的,沒有必要大老遠(yuǎn)跑回來見我這個即將離去的老人家了。 只要他們能記得我的教誨的就要得了,我會保佑他們順順利利平平安安,我看好他們會有出息的。
正如外婆常提起的那個座右銘,外婆的人生的確就如一出戲,外婆走了,這戲也就這樣散場了,但外婆這出戲卻永遠(yuǎn)值得回味懷念。
每每想起外婆, 她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耳畔回響起她常說的座右銘——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便情不自禁,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