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的雜七雜八
七十年代,供銷社的主業(yè)當然是商品流通,所以在大家的印象中,供銷社就是賣東西的地方,但凡平常百姓家里需要的東西,幾乎都能在供銷社買到。事實上,在那個年代,差不多也只能在供銷社買到。但供銷社還肩負了其他任務,甚至還包括一些副業(yè)性質的。
我所認識的供銷社是區(qū)社,也就是比較大的供銷社,其業(yè)務范圍覆蓋幾個公社,等于現(xiàn)在的幾個鄉(xiāng)鎮(zhèn),所以供銷社占地還是很大的,是公路邊一個比較大的院落,圍住一塊很大的空地,后來還擴展到更大規(guī)模。
其實農村的出產除了糧食要送糧站,養(yǎng)的豬要送食品站外,其他的東西幾乎都要通過供銷社這個平臺來換錢。
如果一個地方的農產品有烤煙,這個地方的人就不會太窮??緹熓悄墚a生較大經(jīng)濟價值的農作物,從種植到烤制,需要一定的技術。供銷社也肩負培養(yǎng)技術人才的重任,甚至預發(fā)放無息貸款引導有條件的地方種植烤煙。
雖然我還是10來歲的孩子年齡,但我也了解好多烤煙的知識,因為有很多掛圖粘貼在那里。當然我最熟悉的是烤煙的分級標準,畢竟這些是我能親自觸摸到的??竞玫臒煼譃槿染偶?,三等是分上中下三等,九級是每一等里又分三個級別。比如:上等烤煙里有上一,上二,上三,其他以此類推。
最好的是上一,首先上一的收購價很高的,要5元以上一斤,這是一個什么概念,當時的肉還不到一元一斤,國家供應的糧食還不到一角錢一斤,普通工人的工資一般不超過20元一個月。上一,上二,上三這個等級的烤煙色澤金黃自然,幾乎沒有任何瑕疵,這個也有講究的,只有烤煙植株的某些部位的葉子才能出這個品級,比如長在植株下部的煙葉因為比較老,就不可能烤出上等烤煙。當然也還需要負責烤煙的師傅技術精湛,烤煙是一項非常精細的技術活,要24小時看火的溫度,看烤煙房的濕度,等等,疏忽馬虎不得,一個不當,就會導致烤煙的等級嚴重下降,所以一個地方如果有一個厲害的烤煙師傅,那是寶貝人才,如果烤出更多的高品級烤煙,收入是很可觀的。
大體來說,中一,中二級別的烤煙也很不錯的。我也能識別烤煙的品級,我發(fā)現(xiàn),后來一些很有名氣的卷煙拆開了細細看,其煙絲雖然黃澄橙,但多半帶有一些焦黑,最多是中一,中二的級別。所以我就疑惑,那些上一,上二,上三的烤煙去哪里了?當然,上一,上二,上三的烤煙在收購上來的烤煙里,比例是很少的。
在收購烤煙的季節(jié),我的父親是很忙的,他無疑是權威,站在如山的烤煙中,檢查烤煙的情況,發(fā)現(xiàn)分級不對的,便指揮他們改正,所以就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一把把扎好的烤煙被丟到不同的地方,完成精確的分類。那些上等金黃的煙葉真的很少,十分之一都不到?,F(xiàn)在有一款名字叫做黃金葉的香煙,據(jù)說有很貴的,如果真是用上等煙葉做出來的,取這個名字確實好,真正見過上等煙葉的,知道那是一種和黃金差不多的顏色。
第二大經(jīng)濟作物是茶葉,每當收購茶葉的時候,我父親他們就要品茶,其實家鄉(xiāng)也出好茶,只是不知道宣傳和包裝而已。對于品茶之道,我就不甚了解。只知道他們鑒定茶葉時,會在很多碗里放入茶葉,倒入開水,再用一塊玻璃板蓋住,大略某個時候去觀察一次,看看色澤,再品一小口??傊?,這些都是有章法的,上級部門專門培訓過的。所以,我看到現(xiàn)在茶道和商務飲茶,覺得很玄幻的感覺,用精致的茶具,還有一套儀式,再想想父親他們,就是那樣鑒定茶的品級,然后這些茶經(jīng)過包裝和宣傳后,再輾轉來到這些裝模作樣的茶道儀式中,到底誰真正懂得茶啊。
第三大經(jīng)濟作物是柑橘,我只記得漫山遍野的橘子樹,收購柑橘的季節(jié),還要請篾件師傅來制造竹筐,用于裝載柑橘。柑橘數(shù)量龐大,吃幾個柑橘也基本沒有問題的。這些柑橘最后去了哪里,也不知道。柑橘不好儲存,肯定得快快運到需要的地方吧,那個時候,似乎還沒有冷鏈和冷庫這玩意兒。因為要很多竹筐,便會有許多制造竹筐剩下的邊角料,撿回來是很好的柴火。
第四大經(jīng)濟作物是辣椒,當然是紅辣椒,就是那種辣得要命的紅辣椒,但新鮮辣椒不好保存,所以收購上來的紅辣椒要烤成干辣椒。供銷社自己請人烤辣椒,除了前面提到的烤煙房,也有烤辣椒房。為了保證質量,烤好的辣椒還要仔細挑選,把壞的辣椒和烤焦的辣椒挑出來。我有幸做過這個工作,這是有報酬的,找出大概5個不良品便可以得到一分錢。其實一大堆辣椒里找不出幾個,一天下來也只能掙兩三角錢。所以說,這個品質真的是杠杠的,現(xiàn)在可能不會再有這樣的品質了。但我討厭辣椒的原因并不是我不吃辣椒,作為湖南人,沒有辣椒的菜是沒有味道的。但我恨的是,在出辣椒的季節(jié),辣椒真的是主菜,而不是調味品啊。
供銷社還有其他一些非主流業(yè)務,比如:孵雞仔仔,孵鴨仔仔,這些都是請的外面的人,供銷社提供場地等。這些師傅每隔幾天,會檢查蛋能否孵化出小雞小鴨。他們在房子木墻壁上開一個洞,比蛋小,房內很暗,所有漏光的地方都堵住,這樣把蛋湊近洞時,外界的光會把蛋的內部照出來,有經(jīng)驗的師傅就知道能不能孵化出小雞小鴨,不能孵化出小雞小鴨的蛋會做處理。這些蛋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叫做退蛋,雖然不能孵化出小雞小鴨,但還能以極低的價格內部處理,因為可以吃??!有的很早就挑出的退蛋,只是蛋黃有了一點變化,如果是較晚期挑出的退蛋,里面都有成形了小雞小鴨。有一個地方有一種美食,叫做毛蛋,就是這種較晚期挑出的退蛋做的,喜歡的人趨之若鶩,認為是天下最好的美食,厭惡的人,避之唯恐不及。這個和長沙臭豆腐,榴蓮差不多。
供銷社還自己搞了糖廠和冰廠,這是已經(jīng)到了改革開放時候的事了,這個時候,商品經(jīng)濟已經(jīng)比較活躍了。以前供銷社賣的糖都是去規(guī)定的批發(fā)部拉回來,價格也是規(guī)定的,這個就是計劃經(jīng)濟吧。后來形勢變了,供銷社開始自己做糖,還派人去當時的商業(yè)技校學習食品制造,我老弟就有一個這樣的文憑,也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中專文憑了,但他從來就沒有用過,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初中畢業(yè)的。供銷社做糖不稀奇,但開冰廠就稀奇了。冰棒流行的時候,應該只是城里才有,6月大熱天,吃一只鹽糖冰棒,或者綠豆冰棒是一種非常爽的享受,鄉(xiāng)下是買不到冰棒的,但供銷社搞了冰廠就改變了這個局面,讓冰棒輻射到供銷社所在那一大片區(qū)域,即便田間地頭,也有賣冰棒的人在吆喝。
這個時候,我想吃幾只冰棒,是可以去蹭的。因為冰廠廠長的兒子也是武岡二中的,比我高一屆,我們有時候還在一起寫作業(yè)。他后來考上了北京商學院,幾十年里,官運亨通,做到比較大的官,我們也沒有往來。至于后來,就沒有后來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