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武岡紅歌會上,身兼副會長的鄧超武先生從實力唱將云集的都梁古境脫穎而出。為了追求心靈上的共鳴,其實音樂就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讓人找到藝術的平衡,能抒發(fā)內心的感受。所以用心唱歌和奏樂,紅歌會給了鄧超武一個很大的個人展示的平臺。正是抱著這個期許,鄧超武先生的歌聲在小城的音樂圈子里更加動人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在紅歌會這個特殊的舞臺上,如果您要問誰是用心唱歌的人,大家一定都會把目光瞄準同一個人,他就是鄧超武。而出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并不奇怪,因為在參加紅歌會之前,鄧超武就已經是當?shù)匦∮忻麣獾拿耖g歌手了。憑著他對音樂的獨特領悟和真情實感的演唱,很多朋友都曾經被他的歌聲深深地感動過。在專業(yè)上來說,他根本沒有經過專門的聲樂訓練,但極強的樂感掩蓋了他的這個缺陷。他常以一組長短不一的笛子,一副笑容可掬的模樣出現(xiàn)大家面前,一出場就會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他富有磁性的聲線、出眾的樂感,加上對每首歌曲發(fā)自內心的感悟,無一不使他的演唱具有獨特的韻味,感人至深。
那么對于都梁這個千年古城來說,什么才是武岡的文化資源呢?如果說綠色云山是武岡的一張自然資源名片,毫無疑問,紅色文化也是武岡值得驕傲的優(yōu)勢!這些年來,武岡紅歌會這個感動古城的民間樂隊,也在同樣感動都梁古境不同年齡階段的聽眾。
尤其是在今天這個以“市場經濟”為主要方式時代,強勢文化憑借強大的資本輸出而向全世界的各個角落傳播,造成文化傳播的不對等效應,在我國的都市消閑文化對于鄉(xiāng)村親情文化的融合,的確讓內地的優(yōu)勢文化資源也在與時俱進。就拿湖南來說,湖南擁有紅色文化、綠色山水這兩個獨特的文化資源--即湖南也不僅是革命圣地,還有一大批綠色旅游景點。這些資源不僅僅是全國的,更是地方性的、所以武岡的文化資源,對于紅色文化的開發(fā)利用應該說通過紅歌會這個平臺已經邁出了一大步,當然要充分地利用綠色文化資源,這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努力和融合。
往往一個地方團體要引起老百姓的關注,必須有一個登高望遠的宏闊視野,從而有效地整合資源,揚長避短。大家都明白,在艱難困境中生存的地方演唱團體,要真正有所建樹,就必須依托當?shù)氐膬?yōu)勢文化資源,進行精心的組織策劃,著力創(chuàng)建自己的品牌效果,進而吸引不同的觀眾。
我們都知道,湘西南乃至武岡不僅是一個特殊的地理文化名詞,而且還是一個時代的象征。武岡的紅色革命斗爭史擁有豐富而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使得它成為文學、美術、音樂、戲劇、舞蹈、影視等眾多藝術形式所爭相挖掘與表現(xiàn)的對象。
如何進一步地開發(fā)武岡高品位的歷史文化資源,成為眾多有識之士所思考的問題。作為武岡人,鄧超武覺得更是責無旁貸,充分利用武岡獨特的地域文化優(yōu)勢,讓我們知道,“原生態(tài)”的本意是指生物和環(huán)境之間相互影響的一種生存發(fā)展狀態(tài),原生態(tài)是一切在自然狀況下生存下來的東西,融合原汁原味的魅力,社會才會承認,才有可能走向受眾的心里。
作為地方歌手,歌手的本身素質,包含音調準確率、歌曲難度應付度、歌曲感情表達度、以及個人的文化素質等諸多方面,和上百名王城紅歌會的歌友們,經常為街坊鄰居演唱表演。這種公益性的激情表演在武岡的王城廣場、百姓廣場以及在宣風樓附件的王城公園、荷花公園等文化休閑場所經常博得觀眾們的陣陣掌聲,為千年古城的文化譜寫了新的篇章。
幾乎讓人想象不到的武岡紅歌會,包括鄧超武在內的歌唱者居然很少有科班出身的專業(yè)人士,他們大多都是自發(fā)組織演出活動。大家在公園里的樹下、草坪,自編自導進行大合唱、獨唱、對唱、以及歌舞、散文詩朗誦等等,各種文藝活動層出不窮。
武岡市位于湖南的西南部,一直是湘西南軍事重鎮(zhèn)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94年撤縣設市,同年被定為革命老區(qū),所以武岡作為湘西南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凸現(xiàn)。當然與城市相適應的文化發(fā)展格局及文化服務體系,培育武岡特色的人文精神也是勢在必行的。武岡素以千年古城、特色美食和佛道名山而名揚天下,縱觀武岡歷史,人文薈萃,甚至連赫赫有名的屈原、柳宗元等名人先后在武岡為官或停留,且留下了吟誦不絕的詩詞歌賦。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民間團體自然是文化的重要載體。目前,武岡以古王城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重點,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突出湘西南文化中心建設,文化遺產保護,精心打造的“百姓廣場紅歌會”文化品牌,依托獨有的歷史文化資源,使之成為武岡的一張文化名片。
曾經就武岡千年的底蘊深厚的王城文化,武岡以文化立市,就要像張家界一樣與長株潭和大湘南連在一起,利用武岡得天獨厚的歷史人文資源。紅歌會也像武岡其他的民俗文化一樣異彩紛呈,包括武岡民間的舞蹈,如蚌殼舞、舞龍舞獅等,還有民間的曲藝如絲弦、小調、漁鼓、令令鑼、蓮花鬧等,乃至于民間戲曲如祁劇、儺戲、木偶戲、陽戲、板凳戲等等,都可以在紅歌會這個新生代的曲藝載體中古為今用的表現(xiàn)出來。
紅歌會的現(xiàn)場試聽效果還不錯,我去看過好幾次。鄧超武先生的笛子伴奏很吸引人,他唱的歌曲也有音樂的原汁原味。他就和他的不離不棄的同伴們一樣,執(zhí)著地熱愛著自己的音樂媒體,雖然沒有闊氣的平臺和排場,但我還是對他們有一種莫名的敬意,我認為他們就是無償給人送來歡樂的人,而絕對不比那些被國家捧上舞臺的出名的歌手差。雖然是生活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民間歌手,沒有可以提升自我價值的舞臺,但他們是用藝術辛勤耕耘的文化精神財富,把歌聲傳送到每一位現(xiàn)場聽眾面前。那么這種“古城遺韻·都梁文化”,讓觀眾在音樂的海洋里暢游、吸取養(yǎng)分的同時,收獲了愉快的心情,釋放了工作壓力,讓人陶醉在古老經典與新生力量兼容并蓄的音樂盛宴里。
鄧超武是武岡有名笛子音樂師,他演奏技巧非常嫻熟,深得樂界的贊許。眾所周知,音樂的演奏重在技巧,但更重在情和境。所以笛子演奏會常??垦葑喔唠y度的作品來征服觀眾,讓人們重新體會那份未曾遠去的情懷。
當然在新的時空里,每一種事物必須進行新的變異才能展現(xiàn)蓬勃的生機。當?shù)炎优c音樂相遇,擁有不同生命體驗的現(xiàn)代人也可以用笛子表達不同的內涵。大多數(shù)聽眾在欣賞高難度笛曲之余,對笛子的吐音、滑音、剁音、花舌等技巧,往往傾向于流淌出典雅、唯美、柔和的意境。
鄧超武的笛子獨奏很獨特,他純青的演奏功力和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尤其是笛子在伴奏樂器上也是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他幾歲開始吹笛,十多歲就可以登臺獨奏,曾被同學們譽為“笛子王”。他的演奏博采眾長,抑揚頓挫、聲情并茂,因其表現(xiàn)出的溫文儒雅的氣韻,被喻為最能表現(xiàn)古城紅歌會笛樂新韻的演奏者,深受行業(yè)內外的一致好評。
笛子是中國近代音樂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風格流派,其演奏時主要使用音域高伉,重視運用音色技巧,鄧超武除了重視吐音和曲子的力度之外,也很重視曲子的旋律和抒情的韻味。
可是,怎么也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位紅歌會副會長的本職工作竟然是房地產經紀人,我和他認識還是在古城的一家大型房地產銷售部。人到中年的他整天在土地的買賣,租賃,轉讓等交易活動中充當媒介作用,接受委托,撮合,促成房地產交易,在武岡的房地產圈子里小有名氣?,F(xiàn)在購買房地產是一種重要的投資方式,那么房地產也是最為重視地產風水,福地福居,天人合一,人地相融,適配者即福,由此因地產風水理論我和他有許多共同觀點,所以,不久我們就成為了好朋友。
房地產經營開發(fā)和市場營銷,間接也是傳統(tǒng)文化是傳播與策劃。來到武岡已經一年多的時間,我對古城的房地產定位比較清晰,當然作為資深的房產經紀人的鄧超武先生比我還更了解武岡,真的很佩服他,因為他的營銷思維已經達到了一種境界,我相信他以后將是武岡樓盤營銷界的奇才。
目前,在武岡只要是主要的交通要道以及休閑公園路段的兩旁的樓盤都在建,而且房價也一直在漲,今后的武岡更有開發(fā)潛力,尤其是圍繞學校周邊的樓盤都將漲價,教育界的精英也在和地產商拳拳合作,人居崛起戰(zhàn)略已開始有所作為,政府也逐漸開始注重投資教育周邊地區(qū),進而拉動整個古城文化經濟相結合的發(fā)展……
在這樣一個古城煥新顏的王城文化圈子里,人們對鄧超武影響最深的還是他的為古城紅歌會的精力凝聚和根據武岡的地域特色,把民間的傳統(tǒng)文化融匯古今,將以整個都梁文化版圖為標志,從血脈源頭和精神家園的角度,展示武岡的民間的原生態(tài)歌舞樂藝,開拓民間藝術視覺,甚至把許多散落在民間的優(yōu)秀文化瑰寶借以新穎獨特的藝術形式展現(xiàn)給古城的觀眾。
古城的文化底蘊是音樂的生命之源,鄧超武先生聊起古城武岡就神采奕奕。在這個熱愛音樂的漢子看來,他的音樂靈魂根植于湘西南這片古韻古城,正是這份特殊的情感,使他產生了一直歌唱武岡、宣傳武岡的想法。
武岡的民間歌曲充滿情感,武岡的古州古城美不勝收,武岡的人們熱情好客……鄧超武先生希望用紅歌會的凝聚力來歌頌家鄉(xiāng),讓更多的人走進千年王城,領略古州城迷人的楚南勝境。他也希望通過自己的職業(yè)創(chuàng)新,將民族的傳承與現(xiàn)代的元素相糅合,用新的方式來演唱傳統(tǒng)的民歌,使都梁民歌能為更多的現(xiàn)代人尤其年輕人所接受,使都梁文化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