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蒼蒼,水茫茫,依舊明月照清江。天高高,路長長,一曲滄浪送來往......”近日,湖南省武岡市荊竹鋪鎮(zhèn)九塘村九塘小學,孩子們正在學唱村里自行創(chuàng)作的屈原文化歌謠《赧水謠》。根據(jù)武岡史志記載,屈原遭貶后行吟至此,在九塘赧水河畔與漁父對答,留下“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千古名篇,在歲月里沉淀為永恒的風骨,成為這個小村莊清廉建設的底色基因。
“屈原廟是我們村過去的學堂,門兩邊就刻起屈原的‘廉潔’,九塘二十多年從來就沒有違法違紀的村干部,我們也絕對不能給九塘抹黑,給屈原抹黑?!鼻瓘R前,村支書李慎足給幾名年輕村干部講述著屈原廟的故事。重走屈原行路,感悟廉潔精神,許下廉潔承諾,已經(jīng)成為九塘村村支兩委換屆時的慣例。九塘村村支兩委秉持著“用學習體悟廉潔,用制度保障廉潔,用實事踐行廉潔”的理念,將屈原廉潔文化宣講融入村支兩委日常會議學習內(nèi)容,率先出臺了清廉村居建設十條標準,并全面推行工程項目建設“六不”承諾、“四議兩公開一協(xié)同”、小微權力清單、事務公決、財務公開等制度,廣泛開展“亮承諾、亮身份、亮流程”為民辦實事主題活動。當前,村支兩委共梳理并對外公示了7大項44小項權力清單,聘請清廉觀察員10名,5名村干部和72名黨員進行了承諾公示,召開院落會91場,化解矛盾糾紛4件,解決群眾訴求15件。
“江畔誦離騷,壯曲麗光輝九域;舟中聽對話,雄詞正氣漫千秋。”九塘籍退休干部李永湘撰寫的楹聯(lián)鐫刻在漁父亭的廊柱上,遙映著遠去的赧水清波。九塘村以屈原思想為骨,以廉潔文化為魂,融入村莊建設的方方面面。村內(nèi)整修了漁父亭、屈原井、屈原廟等景觀遺跡,籌資修建了占地達十畝的屈原文化廣場,在廣場上的“清風長廊”懸示屈原詩句和廉政名言,打造廉政教育基地。而白米石院落則充分挖掘“清則石頭出米,貪則石頭出糠”的本地傳說故事,將該傳說故事用大理石刻樹立在該院落入口處,教育群眾清白做人,將清廉文化元素融入幸福美麗院落建設。“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雖然遭逢貶黜,卻無時無刻不念國計民生...”屈原講堂上,退休教師李迪智正在為孩子講解屈原故事。每逢周末,九塘村的“屈原講堂”都會按時開講,請來退休教師、退休干部為群眾講解屈原故事,傳承屈原風骨。九塘村將屈原文化作為鄉(xiāng)風文明的符號,用屈原思想引導鄉(xiāng)風,以屈原理念治理鄉(xiāng)村。修訂村規(guī)民約,將德治法治自治三者融合,建立“六會兩隊”,充分發(fā)動群眾主體作用,協(xié)調(diào)院落事務,開展院落活動,促進院落文明和諧。成立屈原講堂,講述屈原文化,教育引導九塘兒女學習屈原品德,做以芷蘭之香抵御污穢之風的品格傳承者。定期開展模范評選,自活動開展以來,已評出道德模范15名,“好媳婦”“最美少年”10名。屈子遺風寫村莊,清江一曲繞九塘。在清風廉政的塑造下,這個小村莊正在為千年前的那場浪漫對答寫下依舊清澈的注腳,逐激浪、踏清波,奔向鄉(xiāng)村振興的美麗藍圖。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清廉武岡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