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劉志剛
——讀《筆記六十年》
黃三叢
本人一介草民,蝸居山野,更兼染有卑怯的貴恙,對官場有一種本能的敬畏,以為居官者高高在上,八面威風,凡民莫敢望其項背??墒牵斘矣行野葑x了劉志剛的《筆記六十年》(2012年6月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以后,令我耳目一新,訝然于我的視界內竟然確有如此個性的領導干部,從而使我對官員的成見有所釋然,矯正了我的非辯證觀,激發(fā)了一分為二看問題的理性,至少揭開了劉志剛被我主觀罩上去的神秘面紗,看到了一位人民公仆的嶄新面貌。
此前,我對劉志剛知之甚少。我們雖然是差不多的同齡人,可是,當年他在老家石腳底慘遭失孤的哀痛、備受貧病交加之苦時,我也在偏遠的家鄉(xiāng)度著苦澀的童年,無緣相識;當年他赤腳奔走在去桎木山和塘渡口的求學路上時,我也肩挑背駝著紅薯跋涉在去鄧家鋪讀書的路上,重山阻隔,相見無分;當年他在邵陽縣一中三尺講臺上辛勤耕耘、仗義執(zhí)言時,我也在山鄉(xiāng)當著孩子王,仍然不曾有往來。只有當他在邵陽縣連升三級并且為該縣“人大工作事件”求真務實鐵肩擔道義時,才略有所聞,卻沒能謀面。后來平調武岡,相繼擔任了縣長、市委書記兼市長,劉志剛的名字才漸次熟悉起來。但是終因他是“大官”,我仍然在閉塞的山村吃粉筆灰,加之上述貴恙作梗,不想也不敢去攀龍附鳳;因為對官場的看法鐵板一塊,所以對他在主持全盤工作期武岡發(fā)生的一些變化,也覺得不過爾爾,縱然有點起色,也是時代前進的產物,是全市人民努力的結果,當官的不貪不懶不做絆腳石就是好的了??蓢@我閉目塞聽,孤陋寡聞,竟然沒有把拓展武岡新城、武岡撤縣設市、學廣西加快經濟發(fā)展、教育雙基達標以及后來邵陽市的打黑除惡等等事關國計民生的偉大事業(yè)、重大工作,與以劉志剛為首的武岡市委市政府以及邵陽市政法委艱苦卓絕的工作聯(lián)系起來,倒是還為雙基達標期間出現的某些瑕不掩瑜的負面東西,人云亦云地貶抑過“教育功臣”,實在遺憾!
只有今天讀了《筆記六十年》,我才對劉志剛肅然起敬。他那純樸善良的平民意識、頑強不屈的革命意志、敢作敢當的工作作風、剛正耿介的職業(yè)操守、勤政為民的執(zhí)政理念,倒是教我輩大多數人自愧弗如,真正莫敢望其項背,也將激勵后人效法楷模,奮發(fā)有為。
我不是一個耳根子軟的人,對媒體上諸多溢美拔高、弄虛作假、文過飾非的聲音有著本能的反感?!豆P記六十年》卻能讓我一口氣讀完,且在這里發(fā)點感慨,在于它真實地講述了一個“原生態(tài)”的的劉志剛的故事。文章既展示了他做為領導者在履職過程中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風姿,也細膩地刻畫出一幅幅追求本真的人性化圖景。“最怕看到母親的眼淚”,從細微處映現出身為人子的拳拳孝心;初戀失敗婚姻“殘敗”后仍然關注“初戀情人”一家的生活與工作,自己一家與對方一家還作為朋友來往,即折射出主人公善良的本性;如實陳述夫妻誤會與婆媳矛盾產生與化解的瑣碎過程,正是“大人物也食人間煙火”的注腳;當多次遭受誣告受到不公正待遇時,也暴露出想不通、心灰意冷等沮喪情緒,恰好證明了“英雄”也有七情六欲;在卸任武岡市委書記將赴邵陽市履新職的那次干部會上的慷慨激昂、略無顧忌的講話,更讓人體味出什么叫身正不怕影子歪……這類凡人軼事,把有血有肉、可愛可親的“這一個”劉志剛推介到讀者面前,怎不叫人急欲一睹風采?
讀著書中樸實而不失激情洋溢、莊重又不失文采煥然的文字,仿佛在面對面聆聽作者將六十年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親近感油然而生。掩卷遐思之余,越發(fā)覺得與作者走近了,且有相見恨晚之嘆。
(原載《武岡報》)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黃三叢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