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局限性大,長期生活在湘西南偏僻的城鎮(zhèn),并非走南闖北之人,視線范圍狹窄,用看了六十多年的眼光看周圍的人,結論是:注重眼前利益的人較多,擁有長遠眼光的人較少,列舉身邊的幾例說說:
那個時代當官的不知道發(fā)展生產,只知道從老百姓身上打主意。武岡市是一個貧煤窮市,可是當官的不好好的利用武岡的水源建水利發(fā)電廠,而想建火力發(fā)電廠,他們沒有想想,一個小小的龍坪煤礦,哪里會供得上一個火電廠的吞吐,結果火電廠不到幾年就報廢了,威溪等幾十個水利發(fā)電廠也早就關了門。
要建火力發(fā)電廠,資金從哪里來?他們想到了當時最值錢的東西….糧食,糧食從哪里來?好拿的莫過于吃商品糧的糧證,只從糧本上扣除就是了。于是每人每年扣除糧食指標20斤。全市的居民加起來是一個不少的數(shù)字。據(jù)說,這些指標賣了高價被貪官吞了,這位貪官案發(fā),免了職,坐了牢。
為了響應毛澤東的“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號召,武岡到處挖防空洞,防空洞的砌墻磚從那里來,當時的武岡黨政頭頭趙某、劉某想到了武岡花塔:既破了四舊,又有了磚塊,一舉兩得。于是運來了炸藥,令無知的紅衛(wèi)兵將已經屹立近千年的花塔炸毀。多可惜!這是一座古老的斜塔,建于宋元豐元年(1078),塔高30.5米,傾斜度為6.22°,不僅歷史比意大利比薩斜塔更為古老(比薩斜塔始建年為1173年),塔身傾斜度也大于比薩斜塔(5.5°)。罪過!罪過! 建防空洞的磚塊不夠,他們又想到了東塔,可是東塔屹立在資江河旁,一炸,磚掉到河里去了,于是東塔免于一難。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到處搞改革開放,武岡開放什么呢?總不能固步自封吧!,有人想到了當時老百姓最眼紅的是吃國家糧(商品糧),于是就賣戶口----賣一個商品糧戶口政府得六千元。要知道:當時6000元可值錢呢,在武岡可以買一座有天有地的100多平米的房子。有錢的人舍得,沒錢的人到處湊錢也要買一個戶口,為的是一家人世世代代有一個吃國家糧的。
買戶口的地點設在招待所,那真的是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早上五點去排隊,第三天才會買得一個戶口簿,老百姓那個高興勁,捧著戶口本就像捧著鐵飯碗。
時值1996年,武岡師范招收自費生,有個高二的學生要休學,他爸爸要他去師范讀自費,因為他父親堅信,讀了師范,總要分配的,于是他真的讀師范去了。據(jù)說,現(xiàn)在還在廣東一個工廠打工,沒如愿以賞當上教師。
一位朋友原是鄉(xiāng)黨委書記,通過各種關系調往國營林場,目的是妻子成林場職工,三個孩子解決吃商品糧,目的是實現(xiàn)了,高興了好幾年。不料,林場改制,他書記當不成了,人也退休了,工資不到一千元,跟同時、同科級的同齡人相比,工資相差一大截,他每與朋友談及這事就抽自己的耳光,恨自己沒有預見力,只看到鼻子尖倒。
曾記得郎咸平講過這么一句話:“中國人聰明嗎?聰明。但聰明與智慧是不一樣的。”言外之意是中國人還不夠智慧。以上幾列說明:注重眼前利益的人較多,擁有長遠眼光的人較少。這就是不智慧的表現(xiàn)。
如果決策者知識面窄,觀念落后,思想陳舊,不智慧,“為官一任,造禍一方”。
擁有智慧可以使自己的眼光放的更遠,不計較一時得失,活的會快活自然,而這是許多人很難擁有的。只有把眼光放的足夠遠,你才能確立一個更高的目標,設定一個行動方針,并且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擺正心態(tài),迎接困難,達成自己的目標。
話說回來,使自己變的智慧并非一兩天就能造就,需要持之以恒,常年積累。除了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也要群覽博書。
前者受客觀因素的影響,后者我們可以自己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