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憶中,年成無論好壞,過年時父親總要準備一點鞭炮。
父親燃放鞭炮一般是在正月初一六點多一點。年三十天色一暗,父母開始油炸(武岡話稱泡)春節(jié)里必備的米花、豆腐,偶爾也油炸面餃子(好的年成才做)。事畢,還得準備第二天那豐盛的早餐--一年中,吃得最好的一頓飯。一切停當,父母常常要到深夜十二點多。這時,父親便將天麻麻亮時要放的鞭炮取出來,放在煤灶周邊,使其不潮潤,待燃放時一個個響亮勁爆。
正月初一大清早,我們還在夢鄉(xiāng),父親就起床了,開始燃放鞭炮。很多時候,父親燃放過后,才開始聽到村里或遠處有噼哩啪啦的響聲傳過來。父親說,鞭炮燃放一定要早,不能落人后,彩頭好,年成家境才會好。限于財力,父親購買的鞭炮一般是五十響,初一凌晨放兩掛,凡一百響。其余的鞭炮是留待玩耍的獅子、龍燈進屋時,才會用派上用場。燃放的量太少,我常常覺得不過癮,不夠熱鬧,而且初一燃放時,我沒有得以親見--盡管躺在床上能聽得到。
較富裕的人戶,準備的炮竹要多些,甚至還有通引(大火炮),初一、十五會燃放得很熱鬧,還有,來客拜年時也要放,似乎鬧熱的年,是屬他們的。男孩一般比較喜歡鞭炮,那些家庭條件好的男孩,大白天也會手持幾掛鞭炮或一些通引燃放。這時,他的周圍一定會聚攏一些男女小孩,那男孩走到哪,集聚著的那一群孩子就跟到哪。
鞭炮燃放過后,總有個別沒響的,小孩會細細在地面上找尋,揣進兜里,如遇地面潮濕,拾撿的炮竹還會拿回家放在灶邊烘烤,以袪除潮氣,不至于燃放時啞火。那時,大白天常見玩皮的小孩嘴里叼根燃著的香煙,在外轉(zhuǎn)悠時從口袋里掏出那找尋得來的炮竹,點燃著一個往空中瀟灑地一拋,響亮的“啪”聲便回蕩在村莊的某個角落。通常這小男孩的身后也會跟著幾個小孩。
除炮竹外,我們那時還玩過響炮子--一張紅色的紙上布滿像麻子般大小的微型火炮。從紙上扣下一小粒,放在石板上,再用小石頭,對準它猛地一擊,便會發(fā)出清脆的響聲。也有小孩用自制的小手槍來擊響它。槍有兩種,一種是木頭制的,一種是用自行車鋼圈上的鋼條(絲)制作的。后一種,鋼條上有個小鋼帽,可以盛放響炮子上取下的火藥。鋼條彎曲做成槍,外加一橡皮條,用它發(fā)力,來撞擊板機和鋼帽里的火藥,當然也就會發(fā)出“啪”的響聲,其威力要強于木制的槍。響炮子,因購買力有限,我只是偶爾玩過。
我離開家鄉(xiāng)時,家里放鞭炮就沒那么吝惜了。年前,我會上做鞭炮的人戶多買上幾掛,也會購些通引,甚至還到城頭去買過煙花,春節(jié)喜慶的氛圍多了不少。再后來,我從重慶回家,給親戚拜年,一般他們會走出屋門,在禾堂里燃放一掛鞭炮,算是歡迎客人的到來。鄉(xiāng)村里,鞭炮聲總是響個不停,那一準又是哪家在歡迎前來拜年的客人了。
城市生活,這春節(jié)放炮竹的習俗受到了很大限制。早些年,是被允許在指定的地方燃放,再后來就是禁放,但遠處還是會飄過來陣陣炮竹聲,當然應是城郊那邊的。
近幾年,春節(jié)我都出外遠行(只是這兩年受限了)。2016年,我與友人在版納過的年,那地方?jīng)]有禁放,我倆到店里買了鞭炮,三十晚上在居住的小旅館樓下,痛痛快快地放了一陣。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言宋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