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又與武岡市作協(xié)旅游團赴通道作兩日游。
翌日上午游萬佛山。早餐時天色陰沉,還下起星星點點的小雨。時值湘西南一帶連日暴雨,大家擔心影響游覽,相互叮嚀帶好雨傘?;蛟S萬佛山的佛們有靈,對我們一行風雨無阻一片虔誠的嘉許,抵達千佛山腳下時,竟然云消霧散,有了朗朗的晴意。我們歡欣鼓舞,雙手合十,稱謝“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萬佛山跟新寧崀山一樣,屬丹霞地貌,并且范圍比崀山要寬幾十平方公里。然而崀山早已成功“申遺”,聲名鵲起,萬佛山卻似有藏在深閨人未知的遺憾,從寥寥可數(shù)的游人就可感覺知名度不能與崀山相比。我們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淡定心情,開始登山。
沿著游覽棧道前行,人們對腳下幾乎以假亂真的“木板”階級和“荊條”護欄贊嘆不已。那些混泥土仿制的木板,一米多長短,四十公分寬窄,酷似一破兩開的樹木筒子,鋸齒猶在,樹皮儼然附著邊沿,面版上年輪紋痕歷歷在目,蟲蛀的疤痕、槽路赫然呈現(xiàn),斧劈的節(jié)疤刃痕可辨,要不是路旁有人為辨別真假特意砸爛一段廢品尖端露出混泥土和鋼筋來,真以為是原木的呢;那些護欄尤其逼真,荊條藤蔓交織而成,枝丫莖蔓分明,有被手隨意折去的尖梢殘茬,有砸破皮而滲出的殷紅色樹汁,還有被砍去枝椏留下的累累新鮮節(jié)痕……我私下里嘀咕:開發(fā)者們好心機,山不起眼,靠人為的設施吸引游人吧?
然而,萬佛山以其非凡的氣勢回擊了我淡淡的輕蔑。我們在近距離相對矗立的兩座山腳下穿越,只見兩旁壁立的丹霞石壁上,斑駁嶙峋,圖案展布。導游阿妹逐一指點:頭頂上方是觀音坐蓮臺,左前上方那尊是如來佛祖,右側下方的就是取經(jīng)回來的唐僧了……我們在她的指點啟發(fā)下,運用形象思維功能,庶幾就能臨摹出佛們的慈顏,且一尊尊顏值頗高呢。萬佛山由此得名,恰如其分。左邊的那座山被辟作游覽勝地,從山體上鑿開巖石、再用鋼筋水泥凝固好一級級棧道,九曲回腸蜿蜒直達海拔640多米的絕頂。我們攀沿著護欄,緩緩拾級而上,一邊為在絕壁間架設棧道的勞動者的勇敢與智慧驚嘆不已,一邊為山林溝谷間的風光山色贊美無窮。登臨到高處,眼前一片開闊,只見碧波蕩漾的大海中,揚起兩片白帆,一只巨大的海龜在水中浮游,遠處有一個海螺在淺灘上挪移漫步,那是一座座丹霞山展現(xiàn)出的豐姿……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看?于是乎,單反機、傻瓜機、手機紛紛大顯身手,紀錄著一幅幅大自然的杰構佳作,人們也相互把對方的靚影連同美景攝入鏡頭,留下永久的精彩“瞬間”。
在仙境勝地流連,都不覺得累,連一位八十高嶺的老婆婆也不甘人后,肖女士穿著高跟鞋如履平地,毫無倦意。登上三分之二處的萬佛寺遺址,稍事休息,吃了西瓜補充水分,大家又攀沿著盤旋而上。終于臨絕頂,一覽眾山秀。如果剛才在半山腰看到的只是海的港灣,那么眼下呈現(xiàn)的就是一望無際的洋面,綠濤碧波間,一群群的拱背鯉魚在水中嬉鬧遨游,時而背鰭扎煞作騰躍狀,時而尾巴卷揚作俯沖狀,時而溯流而上欲躍過龍門,海面上或浪花飛濺,或波濤洶涌,向世人展示出一曲驚心動魄的舞劇。
我佇立在山頂涼亭絕壁旁,目光遨游在沸騰的海面上,思緒也有點飄逸,慶幸不虛此行之余,感嘆世事的蹊蹺。同屬丹霞地貌的萬佛山,因為沒趕上“申遺”的班車,被人們零落了若許年,最近才得以開發(fā),終究名分有限,游客稀疏。這當然不是千佛山的錯,只重名分、不求內(nèi)實,原本就是帶著濾光鏡人們的貴恙,以至讓秀外慧中的萬佛山受著冷落。我正在為這片丹霞山的海洋抱不平,視線定格在正前方的一座山上,它酷似盤腿打座的彌勒佛,一幅“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敢笑天下可笑之人”的神態(tài)。既為萬佛山,自有佛胸襟,那在乎一時半刻的興衰榮辱。想到這些,我心釋然。
s6003616南海神針
s6003609海螺挪窩
s6003614鯉魚鬧海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黃三叢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