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梯云橋始建于宋寶佑三年(1254),初為木墩木面橋,位于南門口,橫跨資水,原名"安濟橋",俗稱水南橋。明萬歷元年(1573),知州宋純?nèi)食ㄊ瘶?,橋長62米,高18米,寬5,5米,分為7拱,高出河岸2米。砌石階20余級,階級中砌兩條轍道,行人登橋如同上梯,車馬則可沿轍而上,歷為朝拜云山福地之要津,故名"梯云橋"。
梯云橋在清代曾多次圮敗重修,至1997年,由于年代久遠,橋墩下沉,橋孔裂縫達20多厘米。1979年,由政府撥款拆除重建,1981年4月竣工,新橋為2孔28米懸鏈空腹式石拱橋,橋長72米,寬13米,高18米。
重建后的梯云橋,再無原橋的風韻,一座風情萬千猶美女,風姿綽約如仙子的梯云橋從此飄然遠去,在人們的駐望中她回首一睇,多情的目光讓人們傷情淚流,難以釋懷。
讓我們展開歷史的畫卷,去追尋梯云橋的仙蹤吧,她帶給我們的是無盡風花無涯雪月。
一座古老的城墻,一扇城墻之上的門,薰和門,穿過這重門,就可見級級而上的梯云橋,從薰和門處遠望,門如洞,洞中的橋如詩如畫,如夢如幻,極像一張注滿禪意的畫,使人連想起"洞中才數(shù)日,世上已千年"的禪語,而洞中的那座橋,更讓人連想起登天的階梯,走進洞,上了橋,不就進入仙境了嗎?
古老的城墻,巨型青條石砌成,似一條蒼龍依水而起,近在咫尺的梯云橋也是青石砌成,像一只黛青的風凰展翅飛越資水,引頸長鳴,和巨龍親密接觸,翩翩起舞。
城墻猶如一鐵血戰(zhàn)士,用他那寬闊的胸懷,鋼鐵的力量守護著身前的阿娜多姿,柔情萬千的梯云橋。
登上梯云橋,向東望去,只見兩岸排排的吊腳樓櫛次鱗比,古城的母親河資水優(yōu)雅東去,河水沿著城墻邊緩緩的流過,清澈見底,古老的吊腳樓倒影在水面上,就像一幅美麗的油畫。
古城沿河吊腳樓,綠水人家高粱酒,三三兩兩泛輕舟,各人不知他人愁。兩岸的吊腳樓又是一幅逼真的風情風俗畫。
如果是在夜晚,從高高的梯云橋向下一望,木制吊腳樓傷佛就在腳底,一幢幢的吊腳樓樓頂,被一盞盞橙黃色的燈勾勒了出來。這些只能看見輪廓的房頂,遠遠近近,連成一片,像一條條龍舟在夜幕下一比高低;又好似一顆顆星星被天上的仙女們?yōu)⒙淙碎g,美的令人心醉。
再向遠望,在排排吊腳樓的盡頭,就是武岡著名的十景之一"濟川迴舟"。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曾用優(yōu)美的筆觸描寫了這一景觀:
瘦月如鉤子夜寒,漁歌唱晚慰神安。
濟川粼續(xù)煙云幻,意境風流玉翠瀾。
濟川迴舟的原址就是現(xiàn)在的渡船碼頭,從唐代至民國,一直是貨運碼頭,七十年代之前,還有竹排停在此過,放排人口中喊著號子,放著竹排順流而下,過險灘,戰(zhàn)激流,將竹子販到遠處,收獲人生的財富。
那漁歌唱晚的畫面在六十年代還依稀可見:夕陽中,漁夫立在船頭,手持長長的竹竿,挑上只只鸕鶿,將鸕鶿喉中的魚擼出放進魚簍。
漁夫,鸕鷀,鸕鶿船,漁歌這幅美畫就在梯云橋與濟川迴舟這一水域展開,如果說濟川回舟是一顆明珠,那這顆明珠就是梯云橋美女頭上的珠釵;而兩岸排排的吊腳樓,則是這位美女翩翩起舞的長裙。
追思遠古,我在冥想,如果在唐代就有了梯云橋,那她的風彩一定會蓋過濟川迴舟,或許王昌齡會有一首更美的詩問世呢。


站在梯云橋上向西而望,是一片寬闊的水域,南岸是古老的定市街,北岸是依水延伸的古城墻,寬闊的水域盡頭是一個沙州,沙州上樹木成蔭,禽鳥棲息,長頸瘦腿的白鷺時常展開翅膀從水面掠過,沒入水中的水鴨子躍出水面,歡快地將叨在嘴中的小魚吞下,休息片刻,又鉆入水中。
橋的西邊,已無吊腳樓,離橋二十多米的北岸旁,是一寬闊的浣紗場地。十多級石階依岸而下,至河邊,是幾塊長長的青石板,供浣紗女搗衣用。
錚亮的青石板,歷史在這里沉淀幽思,美女在這里留下余香,碧綠的河水幻映著浣紗女的風采,波光粼粼的細浪中跳躍著無數(shù)張香汗涔涔的笑靨。
唐代大詩人是這樣描寫浣紗女的:
錢塘江畔是誰家,
江上女兒全勝花。
吳王在時不得出,
今日公然來浣紗。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作為要津,梯云橋每天迎來南來北往的行者,見證時代變遷,歷史翻轉(zhuǎn)的每一時刻。
歌舞升平中,她是那么安祥,戰(zhàn)火紛飛中,她是那么剛強,無情的歲月在她身上留下道道疤痕,人間溫情又使她重生更加楚楚動人。
廢圮,重修,她像一只蒼色的鳳凰,在每一次涅槃中重現(xiàn)輝煌。
然而,她終竟還是走了,在一聲巨大的爆炸聲中轟然倒塌。從此,一道風景,煙消云散。
她走了,歷史的沉淀讓她太累,歲月的刀劍使她痛苦,流水的無情讓她絕望,命運的宿定讓她毀滅。
她唯恐西去的路上太寂寞,帶走了那排排吊腳樓的畫卷,帶走了漁歌唱晚的濟川迥舟,帶走了青石板上浣紗的一片風情,帶走了薰和門中的那洞仙境。
代替她的是一座現(xiàn)代化的橋梁,堅硬水泥無半點溫情,僵直的橋面無丁點浪漫,粗糙的長拱無一絲柔情。
喲,再無風花,再無雪月,再無碧水之上七拱倒影,再無橋上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在扼腕嘆惜中我時常溯流而上,在橋西的沙州中看白鷺掠水,清風拂林,淙淙的流水嗚咽地向東而去,多情地去擁抱梯橋,雖然已不是她,但仍能感受到她的氣息。
夕陽將那萬道金光灑向江面,翻騰的細浪像朵朵金花簇擁著奔向梯云橋,遠遠望去,我頓生幻覺,一座古老蒼桑的七拱青石板梯云橋正風情萬干地橫跨資水,像一個婷婷玉立的美女,正滿目含情地對我微笑呢……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