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首页,中文字幕免費無線觀看,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激情五月中文不卡

    <small id="fzw1a"></small>

        首頁 武岡文學 難忘那些結扎事

        難忘那些結扎事

        先進文化 2021-03-24 12:15 1

        圖片.png
        不忘那些結扎事

        作者:楊進文(苗族)

          世界上的男人、女人都是女人所生,眾人皆知。但是時代不同,生育政策有區(qū)別,生育觀念有差異。人們會被時代潮流或隨波逐流,或卷入潮流之中。

           "計劃生育一枝花,利國利民又利家!"。這條標語曾經在城鄉(xiāng)的街頭巷尾,村口院落隨處可見。同時亦在我腦海里根深蒂固。從我記事以來,由“提倡計劃生育"到“實行計劃生育",并作為國家的"一項基本決策"!

          話說從看到前輩人壯著膽子上“臨時結扎手術床"到我自己被無奈的進入醫(yī)院里的手術室。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直接地說就是1970年冬天,花橋公社與衛(wèi)生院聯合派來干部及醫(yī)務工人員到我陳家大隊搞結扎試點。先是利用晚上的時間在各個生產隊里的倉庫房開會,進行宣傳發(fā)動,然后則是摸底。這次結扎對象是一對夫妻生有3個小孩以上者。因為女性生理結構復雜一些,結扎是"青一色"的男子漢。經過幾天的動員、勸導,有十多個人的思念通了,愿意”帶個頭"。

          那個時期,交通極為不便,既無公路又無車,如果是被結扎過后的人,下了手術臺是不能行遠路的,那么,只有在大隊范圍之內而設置臨時場地了。條件要求:場地既要透光防寒,又要干凈衛(wèi)生。

          其時,大隊干部與上級領導為找不到適合的“臨時手術房"而急得焦頭爛額。于是,在急情之下,召開全體黨員、干部會議,讓大家來當”諸葛亮",而出謀劃策。經過主持人一番鏗鏘有力的發(fā)言,坐在會議室前排36歲的共產黨員、民辦女教師唐恒英突然站了起來說:“領導們,同志們!如果我家那(座)'洋房子`(青磚瓦屋)覺得可以的話,就放到我家去吧!"話不多說,此時,在坐所有人用敬佩的目光一齊向唐老師投去!因為那"私宅公用"是無償免費的呀!

        圖片.png

          唐老師,就是我的母親。她讓出自家前年(1968年)才修建的,磚木結構組成的“小洋房",用作臨時結扎手術場地,當然是再也適合不過了。有一日,母親利用一個星期天,她將她的住房里的物件騰了一個上午,第二天早上,只見醫(yī)務人員穿著大白褂,戴上白手套,對房間的各處用酒精噴霧進行簡單的消毒處理。然后在房子里燒了一盆熊熊的木炭火加溫,到了上午,那些結扎對象趕來我家,按照先后順序,手術有序展開。

          那些手術后出來的人,被即將"要去“的人問這問那,大都總是重復的問那么幾句:”那'東西`割去了多少?手術臺上痛不痛(其實是注射過麻醉藥劑)?………?;卮鹫吆滢o的有之,講真話的也有之。更有甚者,相互之間還扯著卵談在調侃著說:"就是那個東西愛惹‘禍`,現在變了一只'騸雞公`!"。唉!那首批結扎對象,現已全部作古了!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轉眼就到了九十年代“計劃生育正當時"。而計劃生育的方式方法與提倡的口號亦在不斷升級。這一回的結扎對象居然是”輪"到我頭上來了!

           “一胎上環(huán),二胎扎,三胎、四胎堅決刮!"。這擲地有聲的口號,已經家喻戶曉得了。雖然工作常抓不懈,但是在某種執(zhí)行程度上有寬有松。我于1987年與妻合作,心滿意足地完成了生兒育女的任務,應該列入結扎對象。因為吾妻,愛夫勝命,體貼有加,主動上環(huán)避孕,計育工作人員見我老婆肚子"一直沒有什么動靜",我就成了結扎對象的“漏網之魚"。那段時間,我在心里竊喜,自以為風聲過,逃過一劫了!

           常言道:躲得過初一,卻躲不過初二!此話應驗了我也。1991年夏天,知了(蟋蟀)不知疲倦的在院子里的桂花樹上叫個不停,它雖然不是吉祥之物,但是我預感到自己要發(fā)生什么?果然,不出所料,鄉(xiāng)里的計劃生育工作隊員有"壓力"了,上級有硬性結扎任務列數。并且還要限時落實到人去完成。時間緊、任務重,其行動無異于”救火如救急!"。

          這一次,我被計劃生育專干緊緊地"盯“著了,并接收到“結扎通知書“,我不得不只有相應號召,緊密配合。識時務者為俊杰!

        圖片.png

           去醫(yī)院結扎的頭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各種擔心與顧慮涌上了心頭,不過已是"三十而立"的男子漢了,還是硬著頭皮去,第二天(7月19日)清晨,早早地起床,洗嗽完畢,吃罷飯,由計育專干帶著我們幾個“類似"的人物驅車奔向那個不愿意去的地方………。

          到了目的地不久,醫(yī)生先安排我到一間小房子里,要我自行將“小弟弟"的毛發(fā)剃去。然后,依次進入手術室。輪到我時,面不改色心卻跳,盡管跳得像打鼓一樣,但是,我未露"聲色"。

          入步手術室,只見幾名醫(yī)生“全副武裝",難以看出其真容,但可以辨出主刀醫(yī)生的旁邊站著一名女性助理,幫忙傳遞工具。開始,我顯得十分尷尬,唯恐“小弟弟"不分場合“舉高高",那就尷尬升級了。幸好,我所想像的一切安然無恙。

          我的那個結扎手術,不像同去的那幾個人,既快而又順利。醫(yī)生夸獎我說:”配合得體,容易找到'位置`!"。然后,我到醫(yī)院辦公室領取了一份不想領的《計劃生育手術證明》書,回家后,把"術后注意事項"牢牢地記住了。

        如今,又時過境遷3O年,那些結扎的事卻依然歷歷在目,但是,不知記住的意義何在!

        (2O21年3月23日)


        閱讀 5.8萬 21
        分享到:
        評論列表

        先進文化

        有聲有色的描述,平淡之中起波瀾?!杜f城往事》又增加了一篇挺接地氣的好散文!

        304年前

        發(fā)表評論

        已輸入0/200 個字!

        關注武岡人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