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盧生,侯生二人,領了王命,辭別帝京,尋找仙藥。也不知走了多少千山萬水,磨損了多少竹杖芒鞋,這一日來到一個地方,只見三面環(huán)山,一條河流處處淺灘,發(fā)源于山麓,蜿蜒向北流去。
當是時,遠遠望去,云霧繚繞遮住主峰一帶,盧侯二人取輿圖辨識,原來此處是69福地,乃道家典藏所記載72形勝之一,地處邊陲,鮮有人來。自古名山,高人占盡,比如:那天下捷徑終南山,不知有多少名門散修,扎根其間,資源雖然豐富,奈何僧多肉少。
二人在這邊陲之地尋得這一處名勝,不覺心頭一喜,乃舉步向云山深處,愈行愈深,因為常年人跡罕至的緣故,道路也愈來愈艱難,也不是沒有收獲,但見古樹參天,古藤繞樹,懸崖峭壁,多長異草。經(jīng)過一處峽谷的時候,發(fā)覺此山谷遍生幽蘭,芳香四溢,真乃仙家福地也。
二人繼續(xù)沿著山溪一路上行,終于來到溪水的發(fā)源地,乃是接近山頂?shù)囊惶幤降?,約10余畝,有一水潭涌出泉水,溪水發(fā)源于此,此平地四周,數(shù)峰聳立環(huán)抱,宛如蓮花狀。
盧生微微頷首,對侯生說:“此乃藏風聚氣之所,靈氣凝而不散,正是結廬修煉的好地方?!焙钌苁琴澩?,于是二人在此停留下來,伐木取石,建成一草廬,開始修行之路。當然,二人也沒有忘記自己的任務,要為君王煉制仙藥,而如此原始的地方,更容易找到煉制仙藥所需要的材料。
山中無日月,寒盡不知年。自從二人告知皇帝在此煉制仙藥,皇帝派出問訊的使者已經(jīng)來了3次。二人也從使者口中得知,另一支去海上尋訪仙藥的隊伍自出海后,至今杳無音信,也不知找到那傳說中的三座仙山?jīng)]有?只是相比浩浩蕩蕩的海上尋仙,盧侯二人就顯得有點那么寂寞渺小了。
修仙之人,清心寡欲,倒不在意這些紅塵俗事。水是好水,昔年有大冶韓歐子在此鑄劍,傳說劍成化蛟而去。二人常年在山林叢中穿梭尋覓,也收集了不少奇花異草,奇珍異果。這一日,準備停當,二人決定開爐煉丹,一連煉了七七四十九日,丹爐開始呈現(xiàn)異象,有紫氣環(huán)繞,藥香盈谷。
二人遂伏地向天地禱告曰:“盧侯,練氣士也,今誠心向天地禱告,惟愿丹成,惟愿丹成,嗚乎!”禱告完畢,二人打開爐蓋,一股白氣沖出,扶搖直上,沒入天際,但見一粒白中透金的丹藥靜靜地躺在丹爐底,大如雞卵。
二人相視大喜,侯生感嘆道:“不枉山中十年啊,終于丹成,此番對君王終于有交代了。”
盧生沉吟不語,只是盯著那丹藥看,怎么也覺得這丹藥不凡,其品質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應該是得天地靈氣的緣故。盧生也感嘆道:“我輩修道之人,何必貪戀紅塵富貴,何必為俗事牽掛。我觀此丹藥不凡,正可以成就你我的大道啊。”
侯生一驚,思索片刻,拍手贊同道:“正該如此,正該如此。”
侯生又道:“此峰頂最高處,有一天生石橋,戰(zhàn)戰(zhàn)兢兢,尋常人上不得這石橋,我們何不在那里服食靈藥,霞舉飛升?”
盧生大贊:“甚妙!”
擇一黃道吉日,二人沐浴潔身,峨冠博帶,相攜來到天生石橋處,但見云海翻涌,在初日的照耀下,染了一層金光。二人將丹藥剖成兩半,一人吞下一半。片刻功夫,云從腳起,冉冉上升,來到天生石橋的頂端,二人駐足立于石橋上,山風吹來,衣袂飄飄,果然仙風道骨,儀態(tài)非凡。
盧生雅興大發(fā),對侯生道:“今我二人大道得成,臨別當有贈言,此詩乃后世與你我有緣之人所做,借來一用,以待有緣?!?/p>
于是大手一揮,草廬墻壁上出現(xiàn)了一首詩,曰:
九天靈氣接此峰,
云霞蒸騰耀星海。
君王使者行不得,
丹成空留飛升臺。
凡塵千年如走馬,
樵夫日日漫斫柴。
還就澗水煮白石,
秦人故道我歸來。
侯生也大手一揮,道:“故道可留,草廬不可現(xiàn)于凡塵。千年之后,當有人來此,自可尋得門戶進入,如何?”
二人哈哈大笑,劃破長空,不知所蹤。
......
千年之后,韓生者,寶慶府都梁人也,一日見那云山峰頂,白云千變?nèi)f化,遂擲掉手中書卷,感嘆道:“我見青山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辈痪萌肷饺?,亦不知所蹤。
后有入山游客,見一涼亭柱上題有一詩,雖有些歲月,倒也依稀可辨,遂記錄下來,疑似韓生所作。詩曰:
前世鑄劍今煉銀,
輾轉人間數(shù)十輪,
只因紅塵根未盡,
不識云山方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