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鵲橋”
作者:楊進文(苗族)
近期,我在旅游時,發(fā)現(xiàn)有一棵連理櫟樹而自然“筑成”的“鵲橋”。
提及櫟樹,我這個“林家鋪子”出身的人,還是對其略知一二:櫟樹,又名橡樹,是殼斗科櫟屬植物的統(tǒng)稱。櫟樹在全世界有300余種。我國就有60來種,南北各地多有分布,包括常綠和落葉類喬木及稀少灌木。其樹干直,根系深,萌芽力強,壽命亦長,耐旱、耐瘠薄等特性,是生態(tài)防護林的首選樹種。
至于有關(guān)“鵲橋”的故事,我早就聽說過了:傳說鳥神受牛郎織女的真摯情感而感動派來的喜鵲搭成的橋。相傳牛郎和織女被銀河隔開,只允許每年的農(nóng)歷七月七相見。為了讓牛郎和織女相會,各地的喜鵲就會飛過來用身體緊貼著搭成一座橋,此橋就叫做鵲橋。牛郎和織女便在這鵲橋相會。
一天凊早,從對面的樓層傳來優(yōu)雅而嘹亮的歌聲,豎起耳朵一聽。就知道是《我想有個家》,我聽出來其歌詞:“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驚嚇的時候,我才不會害怕……”。
這歌詞好像是替牛郎織女“代言”,因為他倆又是何嘗不想有個家?
遠觀“鵲橋”,只見在那雄偉、冠大萌濃,且葉色多姿的櫟樹掩蓋下,一目了然。橋距地面高約1.5米;橋長約1.28米。橋的右邊上有拉桿,下有撐枋。數(shù)個錯落有致的小圓孔明顯可見。
近觀“鵲橋”,像是古代中國建筑物,“鵲橋”兩端,不用榫卯,卻是那么銜接得銅穩(wěn)鐵穩(wěn)。
“鵲橋”,是為牛郎織女“量身定做”的。
為了方便牛郎織女上橋,橋面左高右低,坡度平緩,橋的兩側(cè)懸掛著牛郎贈予織女的“定情信物”,金光閃閃的的長短不一的黃絲線。它象征著牛郎與織女“千里姻緣一線牽”。其夫婦情真意切,千絲萬縷,永浴愛河。在“鵲橋”的底部下,牛郎與織女雙方的“作愛”工具,被大自然鬼斧神工地“浮雕”而出。那些少男少女見之,不禁滿臉緋紅。
那些黃絲線可供織女備用,既可用來扎發(fā)辮,又可給牛郎縫補衣服,還可給家人們做鞋子,是上等的“鞋底線”??!
無怪乎,有了“鵲橋”,才使牛郎織女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鵲橋”下流淌著牛郎深情,帶著夢想帶著期望,在天宇間飛行,短信傳遞著愛的真情,帶著心跳帶著渴望,此刻在時空里穿行……
點點飛星傳情,片片纖云弄巧。脈脈月華如練,悠悠又見鵲橋。我眼前的“鵲橋”,是這株櫟樹在陽光與雨露的沭浴下,天然而成。它具有良好的視覺美感和文化內(nèi)涵。所以,深受游客“抬愛”。只因妙不可言而倍感自然風光無限好!
“鵲橋”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但是,我轉(zhuǎn)念又想,其實美的不是風景,而是我們的感覺。同樣的道理,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不論是崇高、滑稽或悲壯,只要注意去欣賞它,體會它,都有一份美。美是不受價值、地域、人的限制,它完全存在于我們的心中,等待大家隨時隨地去感應(yīng)呢!
免責聲明: 本文內(nèi)容來源于先進文化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不擁有其著作權(quán),亦不承擔相應(yīng)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nèi)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