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路拆遷情況匯報
黃韶峰著、朱隨林同志指正
2011年11月16日
為了加速城市建設,促進經濟發(fā)展,緩解城市交通矛盾,2006年12月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修建水云路。拆遷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國家政策為依據,在水云路指揮部的領導下及相關單位的大力協(xié)助下,進行了一系列的拆遷工作,有了明顯的效果,但進度不大。至今已有5年,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一、 拆遷戶的基本情況
水云路建設需拆遷的共63戶,房屋總建筑面積9342㎡,總占地面積6462㎡,分別為易家坪、日升街、半邊街、九江廟、資南村、資江村、梯云路、翠云路居民。其中:已簽訂協(xié)議28戶(10戶為偏房、不需安置地,18戶為主房、急需安置地、需24個門面地、計1920㎡),現急需拆遷的24戶(建筑面積4088.65㎡,占地面積2265.67㎡,家中有國家工作人員的7戶,見附表),暫緩拆遷的11戶(建筑面積2014.5㎡,占地面積1528.96㎡)。
二、拆遷戶的要求
1、要求多補一個門面地;
2、要先落實安置地、放好樣、辦好規(guī)劃許可證及土地使用;
3、拆遷戶是原土地征收戶的要求也補上所謂的“暗補”。
4、房屋價格要求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加一點;
5、地基要求正負零;
6、社保個人部分太高,要求低一點。
三、形成工作難開展的原因
1、已簽訂協(xié)議戶的安置地4年了沒有落實到位,造成被征收戶思想上的不穩(wěn)定,對政府的信任度不高。
2、土地征收按照政府標準簽訂了協(xié)議后,開發(fā)商另進行所謂的“暗補”,為下一步工作帶來阻力很大。
3、老百姓對國家建設所帶來的好處普遍認識不高,對征收工作有排斥心理,個別幾個群眾還做反面工作。
4、現有的物價的上漲、房地產市場價高、貨幣的貶值與房屋征收補償標準的滯后,造成協(xié)商困難。
5、大多數征收戶是原被征收的菜農戶,征收菜地后沒有了生產資料,認為多要到門面來搞出租就可以解決以后的生活問題。
6、新《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宣傳力度不大,在補償中被征收戶依然要求補地。
四、幾點建議
1、已簽訂協(xié)議戶的安置地一定要及時安置到位。
2、對違法阻礙公共利益建設的行為應依法進行打擊。
3、結合鄉(xiāng)鎮(zhèn)(辦事處)加強政策宣傳力度,對被征收戶做深入淺出的思想工作,以提高認識。
4、理順土地歸宿關系:為公共利益建設的需要征收個人房屋的,是集體土地的以戶為單位限面積補住宅地并歸集體所有,是國有土地的應收回。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黃韶峰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