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2日,日本友人大東仁先生展示由日本士兵當時在南京所拍的原版照片。當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又獲得16件珍貴文物,其中包括日軍華中派遣軍報道部發(fā)行的《南京戰(zhàn)役遺址介紹》、遭日軍屠殺的中國軍民尸體照片等。據了解,這16件文物史料均由日本友人大東仁在日本國內幫助征集。此前,他已經向紀念館提供或捐贈文物1000多件。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攝

12月12日,日本友人大東仁先生展示由日本士兵當時在南京所拍的原版照片。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攝

遭日軍屠殺的中國軍民尸體照片。
遇難同胞紀念館再次獲得16件珍貴文物史料。昨天上午,日本友人大東仁捐贈了他一年來搜集到的“證據”:1份1937年12月16日出版的《大阪每日新聞》、一本日軍華中派遣軍報道部發(fā)行的《南京戰(zhàn)役遺址介紹》、13張遭日軍屠殺的中國軍民尸體照片,還有71年前郵寄這些照片的一個信封。“是日本發(fā)動了侵略戰(zhàn)爭,我們要反省,歷史證據對于反省歷史非常重要。”
在捐贈現場記者看到,大東仁先生捐贈的這份《大阪每日新聞》已經泛黃,出版日期是1937年12月16日,頭條就是一則《日軍轟炸中國首都南京》的新聞。從后往前翻開《南京戰(zhàn)役遺址介紹》,記者看到,里面用日語記載了中山門、中華門、光華門的戰(zhàn)跡。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介紹說:“《南京戰(zhàn)役遺址介紹》系華中派遣軍報道部發(fā)行,是日軍官方的記錄,據此可以了解日軍對各個戰(zhàn)斗的重視程度。這些文物史料,今后將繼續(xù)充實到紀念館的展覽中。”
所捐贈的13張照片均為原版,雖已泛黃,但保存完整,都是當年日本老兵拍攝的,其中有4張是遭日軍屠殺的中國軍民尸體的照片,慘不忍睹。大東仁還展示了一張71年前郵寄這些照片的信封。從蓋著“軍事郵便”等紅色郵戳上判斷,信件于1938年1月從南京寄出,收信時間為1938年2月10日。發(fā)信人山本準尉,收信人是其出嫁的女兒,地址是日本唐津市坊主町昭和寫真館。
據介紹,大東仁先生是日本僧侶,2005年12月,他正式接受紀念館的委托,在日本搜集相關證物。不但搜集的過程艱難,他還受到來自日本右翼勢力的非難。“在網上,有人罵我是‘中國的走狗’,有人說我是國家的叛徒,還有人嘲諷我是‘紅色僧侶’,但我對此根本不理會。”大東仁對記者說道:“僧侶要珍惜人的生命,日本人的生命珍貴,中國人的生命同樣珍貴。是日本發(fā)動了侵略戰(zhàn)爭,我們要反省,歷史證據對于反省歷史非常重要。”據了解,為搜集歷史證據,他跑遍日本的舊書店、舊貨市場,并上網征集,找到相關文物史料就買下來。昨日捐贈的這13張照片,就是在網上競拍的。4年來,他一共在日本代為征集文物資料1083件,此外,他還個人捐贈文物32件。 (劉燕軍 王赟 戚慶燕)

大東仁(左)捐贈文物給紀念館。

保存完好的報道南京大屠殺的日本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