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兒時家中的紅薯藤一般是當成豬草,而只有嫩嫩的葉尖在端午的時候才是一道美味的小菜。轉眼間,在城市中,這道清炒番薯葉的小菜,在餐桌上特別吃香,嫩嫩的葉子還有清脆的葉柄,嚼過后還透著一絲苦味。
紅薯的種是比較講究的,要選擇一些大個的,沒有病害的,特別是不能受傷的,這些種薯是要放到地窖中,待來年發(fā)出一些小芽后再施以肥料放到地里,這些小芽長大后,待到端午時節(jié),雨水充沛的時候,將長的比較長的藤剪下來,再放到家中,再剪成一節(jié)節(jié)的,紅薯藤是可以插活的,當然這些活大多是在下雨的時候進行的,在家中剪的活一般是老人干,其他人都是上地里干活去了。
老人說,端午時節(jié),在這幾天,肯定會下雨,他們說,這時會魚蝦全部出動,大家會包菱角形的尖角粽子,這樣也就免得三閭大夫被魚兒吃掉,這時的雨水,還適合龍舟比賽。有適量的雨水對于農人來講,是一年收成的好兆頭。剪這些紅薯藤其實還是一個很講究的活,對于老一點的節(jié),一般二節(jié)左右就可以了,把最下面那個節(jié)的葉子扳掉,而對于節(jié)密的藤還要多留幾節(jié),所有要插的節(jié)都要剪成斜的,這樣方便在插的時候可以快速插進土地里。剪好的紅薯藤,到一定數量就用草捆成一捆,再將所有要插的那部分在草灰里沾一沾,據說草灰中有很多磷的成分。而對于一些嫩的尖,則要留更多節(jié),有些就留下來做一道美味的小菜。
插紅薯藤的時間一般就集中在端午的時候,有時為了趕上雨天,晚上一家人全部在昏暗的燈光下剪。那時的雨衣非常簡單,一般都是用化肥里的內部薄膜,用剪刀剪開,披在身上,戴一個竹斗笠就可以了,那時只是感覺好玩,還未能真正體會到那幾天的雨水對家人的重要性。紅薯藤插活后,需要除草松土,待長到一定程度后,還要施肥料,等到秋天打霜后,就可以收獲大大的紅薯了。
其實在南方,紅薯有好幾種,有白皮的,有紅皮,還有里面全是黃色的,這種紅薯家鄉(xiāng)叫“南瓜紅薯”,一般只種一點,可以在秋冬季節(jié)曬紅薯干,那種甜味非常棒,一次可以吃好多,當然還可以放在灶里烤著吃,不過紅薯一般不能吃太多,要不從體內排出難聞的氣體,人家會說“又是哪個苕樣的人吃多了”(紅薯方言又叫苕,此話帶有罵人的意思)。對于收獲的季節(jié),農人是很忙的,那時只聽說挖了紅薯要把家中欄里的豬再長長膘,到年底可以賣個好價錢,記得那時一頭豬到年底可以長到300斤左右,而一般價格只有2塊左右,而大多的只有200來斤,一年到頭,農人們就靠欄里的豬換一些錢。要為家里購置一臺電視,需要一頭肥壯的豬才行,換成的錢更多的是為家中上學的孩子準備學費。
紅薯一般產量不是太高,主要是在這個時候喂豬,有時還可以去換些紅薯粉吃。當然最開心的時打霜過后,還帶著一些藤的紅薯掛在家門外,秋風吹過,嚴霜凍過,這時將這些紅薯煮熟后,再曬成紅薯干,這是我們兒時的最愛。哪怕是生的,看著藤上冒出粘手的紅糖,洗洗后,用小刀削皮后,生吃很甜很甜,有時找不到工具,在草上簡單擦幾下,就用嘴巴將皮去掉,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一個紅薯種,發(fā)出數十個芽,長成數十根藤,而又被剪成數十個要插的節(jié),最后每一個插活的變成一株紅薯,在土地里長成好多個紅薯。粗略估算,一個紅薯種,經過一個生命周期,產生了百個生命。紅薯雖長為藤,卻努力長成這么多的生命,這是它的偉大。對我而言,唯有努力,方可在收獲的季節(jié)收獲屬于自己的那份果實。
現在,哪怕是一道蒜蓉炒番薯葉,還是秋天的紅薯干,都成了記憶中的美味了。還有那些粉色的小花,都成為記憶。十余年后,再次回憶這些時,眼角會有一些濕潤……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銅湘子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