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友的綠文化花店拿回一株高雅的文竹,據說此物是城市較容易照看的植物,比起那些美麗的菊花和大富的牡丹和象征愛情的玫瑰,它看起來是多一份清靜和秀氣。我愛惜的將它擺放在陽臺。開始還好,沒有多少日子,它也慢慢地變得黃黃的,菜菜的,而后就向我徹底說再見了。
“文竹”的“去世”,并沒有對我造成太大的影響,對我來說,沾花染草連業(yè)余愛好也算不上,死了便死了罷。
文竹死了,只留下了他生存的“房子”,那一個花盆。家里還有一個從老家?guī)н^來的紅薯,妻子便將它放入盆子中,也就沒再去管它。
一天,在網上看到清輝的寫關于“紅薯尖尖”的文章,說起那個甜甜的,卻澀澀的味道,讓并不美味的小東西在網上掀起一種鄉(xiāng)音的情緒。我便去陽臺上看妻隨意丟在花盆里的紅薯。
驚奇便在不經意中而來,我的紅薯在一個很小的花盆里,葉繁葉茂。
它們的藤葉緊抱成團,交錯在一起,分不清哪一根是哪一根。在它們的心中,沒有貴賤貧富之分,頑強地生長在一個很小的地方,爭取一點點自己的生存空間。沒有人給它們施肥,也沒有人給它們澆水,也沒有人給它們遮陽擋雨。它們便吸取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不靠爹媽,自己努力在南方這個本來不屬于自己的城市,以一種傲然的形式,盛開!
相對于家鄉(xiāng),紅薯水水的,嫩嫩的,是相對柔弱的植物,而到了南方,一個本來弱勢的群體,用一種別樣的激情,團結互助,拼搏向上,不怨天尤人,以一種低姿態(tài)的,向世人宣告自己存在的價值。這也是低素質的紅薯藤為什么可以盛開在陽臺的根本原因。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六王爺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