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到深圳參加了一個外訓,課程主題是“精益生產管理”。我們老板是個重培訓的人,公司年初就辦了會員卡,而本次課程又是正對上號的生產管理實戰(zhàn)與理念,搞了十多年生產的我自然要去,要不學習回來,公司的內訓主角我不做還有其它部門誰個經理比我更具資格?
當然,或多或少也有點兒抬高了自己,不過出門前也確實老板已下了指示的。有關生產管理類的講座本是一種枯燥乏味的課程,就像現場管生產一樣的煩人,“食”之無味,棄之就掉了職位。
講師是個學識淵博,現場管理經驗豐富的人,做過幾家知名跨國公司顧問,在國外接受過深造,擔任過原通用公司亞太區(qū)精益生產系統(tǒng)負責人,做過一百多家公司項目輔導,但地道的湖南口音一上場就被坐在我身邊的女同事聽了出來,女同事打趣著和我說:“老肖,這好像是你的翻版普通話”。
我很驚異這位小姐的眼力與聽覺,可能也是大家聽慣了我的湖南普通話。其實一開始我也感覺這口音好熟,至少有點兒我湖南腔原創(chuàng),常說“客(ke)戶”為“(kie)戶”,把“稍后”說成“騷貨”。后來在課堂中場休息十分鐘時,我瞄準個機會到后臺和老師套近乎聊了一回兒,也證實了老師是湖南新寧人,地道的武岡鄰居。
我一直很漸愧,在深圳混了十多年,因為自己的普通話說得太“普通”,常在公司會議上的“經典語音”被同事或下屬當成會后的笑談,漸愧與尷尬之余,當然只能責怪自己的愚笨。在這人口多雜,川流不息,集蓄著百萬大軍的南方都市里,我們的母語(普通話)作為大家通用的交流語言,在我身上怎么也體現不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成效來。
有時也確實為自己找到的借口,生長在六、七十年代的我們接受的又是什么樣的教育方式呢?到自己把高中都念完啦,竟在課堂上聽了十多年本鄉(xiāng)本土“普通”話。而今非要把這說了二、三十多年的原汁原味的鄉(xiāng)音,來個脫胎換骨的改版,就像搞了面膜做了拉皮,在眾人面前一亮相,人家一眼就看出你的雙眼皮是假的。
“湖南人你走到那里,只要一打開口腔,就會被人聽出譜來”,這是我的同事常這樣跟我這樣講。哈哈!除了不停地自我檢討,回頭左右看看身邊的一些老鄉(xiāng),事實也如此,自己也是個實例,封不了人家的嘴,也只好認了。
再回頭來看如今家鄉(xiāng)學校,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又有幾個在推廣普通話教學呢?即使有實施普通話教學的,你仔細聽講臺上站著的哪些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們,哪個普通話聽入到你耳朵里,可是要笑得你滿地找牙的啦。
純粹誤人子弟。
無論是什么方式的教育,看來我們是必須重新來認識與思考一下了,先從基礎做起,從學校做起,從小做起,希望我們培育出的下一代湖南人,無論走到哪兒,都能真正說好我們的母語。
當然,這次培訓講師不愧為十幾年現場管理經驗實戰(zhàn)家,課程內容編制得很精彩,糾正了我來之前的想法。引用漫畫,現場實拍圖片,數據統(tǒng)計,分析案例,圖文并茂。從市場競爭及全球化,精益生產五個原則,如何識別與消除八大浪費,縮短交付周期與生產周期,5S及目視管理,團隊建設與績效考核,價值流的分析,TPM模式轉換與TPM五大支柱,目標指標,客戶需求節(jié)拍,生產布局,拉動系統(tǒng)與供應鏈,一直講到精益推行策略等,內容豐富,還真讓人一時沒法吸收。不過回來現買現賣,憑我的“復制”能力,向老板交差應該足可以應對了。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闖飄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