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另類社交應關注
林日新 (2018年5月7日《云南日報》)
兒子女兒已經有談婚論嫁的對象,他們仍執(zhí)著地往返于相親會,這兒聽聽那兒看看;天天準點去坐公交車,這兒坐坐那兒轉轉……步入晚年的老人們,遠離繁華的他們內心仍渴望著融入社會,所以想方設法努力嘗試社交,以此驅趕晚年的寂寞和孤獨。
正常社交指社會上人與人的交際往來,是人們運用一定的方式(工具)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意識,以達到某種目的的社會活動。而此次所說老年人的“另類社交”,是目的性非常模糊的社交活動。這所反映的,是當前養(yǎng)老的尷尬,折射的是“老無所樂”的現實。
根據全國老齡辦公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1億人,占總人口17.3%。面對“銀發(fā)如潮”的現實,如何做到“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是中國老齡事業(yè)的發(fā)展目標,也是擺在政府與社會面前的迫切任務。一方面,政府有責任完善養(yǎng)老政策,給老年人提供物質、醫(yī)療保障;另一方面,政府的關愛不能完全取代晚輩的孝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guī)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也就是說,晚輩們的精神贍養(yǎng)同樣很重要。此外,老年人也要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追求,唯有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才能達到“老有所樂”的佳境。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來源于林日新 ,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和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注冊用戶自發(fā)貢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武岡人網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不擁有其著作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本站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請通過郵箱(admin@4305.cn)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