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興乃岳家軍之一員猛將。究系何方人氏,鄉(xiāng)人稱新寧人(《新寧縣志》稱為該縣盆溪里人),也稱城步人。我早歲亦曾信之。若干年后,我讀《宋史》、《系年要錄》,始覺大謬。近見開雪君作一文,事涉新寧文史,誘發(fā)我作此文的沖動。
我作《南宋武岡軍楊再興叛亂平定之經(jīng)過》一文,其實很方便,因有四庫全書的電子版,輸以“楊再興”關鍵詞,其相關材料全可調出。只要能讀懂古文,排比史料,一番考稽,即可為之,所以其文也僅耗了我不足三小時。今應鄉(xiāng)友之要求,就岳飛部屬楊再興是否為武岡軍人作一辨析。
岳家軍之楊再興,《宋史》本傳說得很清楚,原系曹成部下。曹成何人,乃一被金人擊潰后之游勇。武岡軍之楊再興自然與他毫無干系?!端问贰繁緜骼镎f楊氏于紹興二年(1132),與岳家軍一戰(zhàn),竟殺岳飛之弟,足見其神勇。而據(jù)《系年要錄》卷五十三載紹興二年四月,岳飛擊敗曹成后,楊再興跳入山間一河中,被俘,岳飛將士想殺之。楊再興請求不要殺他,想見岳飛,“飛留以為將”。從此,他成為岳家軍一員。直至紹興十年(1140)戰(zhàn)死于小商橋(從譚其驤說)。
武岡軍之楊再興,其人之最早記載,始于紹興四年(1134)十月。《系年要錄》載紹興四年十月,武岡軍楊再興作亂。宋將吳錫率兵進討。這次沒有俘獲他,只是他的兩個孫兒被活捉了。試想,紹興二年四月就已經(jīng)歸順岳元帥的一政府軍隊的軍官,怎可再為害一方呢?史書里并沒有記載岳家軍之楊再興擅自脫離隊伍,到了新寧這個地方安營扎寨,當起了匪首。事實上,他一直在岳家軍中效力,殺金人效忠國家。如果真有這么回事,以嚴謹著稱的史家李心傳,絕不會不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加以記載的。宋代史學另一名著,南宋人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151:紹興二年五月三日,岳飛將士將楊再興綁至軍前,岳飛說:“我和你是老鄉(xiāng),你是一條漢子,我不會殺你,跟著我,好好報效國家吧。”(原文:我與汝是鄉(xiāng)人,汝好漢也。吾不殺汝,當以忠義報國家?。┰里w是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岳既稱楊氏為老鄉(xiāng),則楊雖不一定就是湯陰人,但至少應是湯陰附近的,再寬泛一點,起碼也應是北方人。(《會編》,上海古籍社影印本)
武岡軍之楊再興于紹興十五年與二十四年兩度為逆(詳拙作《平定之經(jīng)過》),果真是岳元帥手下的,對于紹興十年已死的楊再興來說,就真的是有還魂術了,瑤民也真有辦法,可起岳飛愛將于地下而復活了。
岳家軍之楊再興,史籍中并沒有明確其籍貫,所以后人理解起來難免有誤。還有,岳家軍剿捕楊再興的地方也易使后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據(jù)現(xiàn)代宋史研究大家鄧廣銘先生說,岳飛是在賀州桂嶺縣(今廣東縣名,湘、桂、粵交界之地)攆上曹成的人馬的。岳家軍戰(zhàn)敗曹成,曹氏便向連州(廣東連縣)逃竄,楊再興則跑往靜江軍(今桂林)。正是在桂林這個地方,楊再興被俘。桂林地近新寧,不明就里者自然易想到其人就是武岡軍的楊再興。然而還是有人對此加以了注意的。明人徐寅就指出:武岡軍之楊再興非岳家軍之楊再興也!他撰有《同姓名錄楊再興》:
一、岳武穆(飛)部將。楊再興屢立戰(zhàn)功,盡復西京險要。及臨潁之戰(zhàn),以三百騎遇敵兵十二萬,擊殺二千余人及萬戶、千戶等百人。戰(zhàn)死,獲其尸,焚之,得箭鏃二升。
二、高宗紹興二十四年武都蠻酋。楊再興連年寇掠,前軍統(tǒng)制李道破其眾,擒送行在(行在,皇帝居所。文中的武都,當屬誤記,應為武岡。一、二乃筆者為行文方便所加)。
楊再興后來被徹底擊敗后,押送至首都臨安(杭州),其結局如何,我也極為關心。無奈,查遍四庫,也不得其詳。望高明教我。至于尚不敢以為然的本文結論,或許會招致新寧、城步人氏之不快,非吾之初衷也。祈望見諒!
參考文獻
1、(元)脫脫《宋史》卷368《楊再興傳》,中華書局本。
2、(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
3、(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4、今人鄧廣銘《岳飛傳》,人民出版社,1983年。
5、(明)徐寅《同姓名錄》,四庫全書本。
6、唐言宋《南宋武岡軍楊再興叛亂平定之經(jīng)過》,見武岡人網(wǎng)。
附《宋史》卷368《楊再興傳》
楊再興,賊曹成將也。紹興二年,岳飛破成,入莫邪關。第五將韓順夫解鞍脫甲,以所虜婦人佐酒。再興率眾直入其營,官軍卻,殺順夫,又殺飛弟翻。成敗,再興走躍入澗,張憲欲殺之,再興曰:愿執(zhí)我見岳公。遂受縛。飛見再興,奇其貌,釋之,曰:吾不汝殺,汝當以忠義報國。再興拜謝。
飛屯襄陽以圖中原,遣再興至西京長水縣之業(yè)陽,殺孫都統(tǒng)及統(tǒng)制滿在,斬五百余人,俘將吏百人,余黨奔潰。明日,再戰(zhàn)于孫洪澗,破其眾二千,復長水,得糧二萬石以給軍民,盡復西京險要。又得偽齊所留馬萬匹,芻粟數(shù)十萬,中原響應。復至蔡州,焚賊糧。
飛敗金人于郾城,兀術怒,合龍虎大王、蓋天大王及韓常兵逼之。飛遣子云當敵,鏖戰(zhàn)數(shù)十合,敵不支。再興以單騎入其軍,擒兀術不獲,手殺數(shù)百人而還。兀術憤甚,并力復來,頓兵十二萬于臨潁。再興以三百騎遇敵于小商橋,聚與之戰(zhàn),殺二千余人,及萬戶(金軍中下級軍官)撒八孛堇、千戶(金軍中下級軍官)百人。再興戰(zhàn)死,后獲其尸,焚之,得箭鏃二升。(錄自《宋史》第33冊,11463-11464頁,中華書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