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變奏曲
(散文)
李良華
年關(guān)的腳步漸近,我靜坐在窗前,目光透過玻璃,凝望著窗外被喜慶氛圍包裹的村莊,心中的漣漪層層蕩開。七十載的風雨兼程,我歷經(jīng)了無數(shù)次新年的更迭,而拜年這一承載著厚重情感與時代烙印的習俗,也在歲月長河中完成了一場令人矚目的變遷。
回溯至上世紀六十年代,我正值青澀的的少年時。每當進入臘月,對新年的熱切期盼便在心底悄然萌芽,其中最期待的,莫過于拜年了。
晨曦微露,鞭炮聲噼里啪啦地炸響,將新年的喧鬧率先送進耳朵。我從睡夢醒來,母親早已在灶火前忙碌許久,煙火熏紅了她的雙服,只為給一家人準備大年初一的早飯。那時過年的新衣,是母親用粗衣、頂針和針線,在昏黃的燈光下熬了無數(shù)個夜晚縫就的。穿上身,雖樣式拙樸,顏色單一,卻似裹著一層暖融融的愛意,全心都被喜悅填滿。
簡單扒拉幾口早飯,我便隨著父母出門,去給外祖父、外祖母和舅舅們拜年。腳下是塵土飛揚的土路,若逢雨天,泥濘得讓人舉步維艱,不多時,鞋子被泥巴糊得厚重不堪。放眼望去,路途中各自去拜年的大伙都身裹著類似的棉衣,色調(diào)多是暗沉的灰藍黑,補丁像是歲月的印章,密密麻麻地落在衣角、袖口。可每個人臉上都綻放著真摯質(zhì)樸的笑容,拱手作揖間,聲聲“新年好”驅(qū)散了冬日的嚴寒。

踏入長輩家門,屋內(nèi)陳設(shè)簡單。一張掉漆的木桌,幾把搖搖晃晃的椅子或幾根破舊的長凳,便是全部家當。進得屋來,長輩們端茶遞煙。煙是地道的旱煙絲或一角錢一包的經(jīng)濟煙。飯前外祖父和外祖母會竭盡所能,小心翼翼地擺上幾盤碟子。其中四個碟子盛有熏干的豬小腸、豬血丸子、燉熟的臘肉塊,其余均是花生、瓜子。有的瓜子炒得焦黑,花生也有著煙火的糊味。路上父親曾囑咐過我,主人家擺上碟子時,只能吃瓜子花生,那碟內(nèi)的肉、豬腸、豬血丸子是不能動的,因為還有下?lián)芸腿耍酥料孪聯(lián)芸腿?,一直到二月二才結(jié)束。我們這些孩子們抓上一把花生或瓜子,寶貝似的揣進兜里,不舍得吃。
吃飯時,因為新春佳節(jié),伙食自然會有所改善,但在那物資匱乏的年代,即使是春節(jié),各家總還會在餐桌上擺一大碗燉過臘肉的年關(guān)蘿卜。那時節(jié),燉年關(guān)蘿卜蠻盛行,為了省油水,通常在大年三十夜用大鼎或荷葉鍋就著臘肉燉蘿卜,一般的會吃十天半月,有的人家吃到蘿卜帶有酸味才做罷。
那時拜年的禮品,是用舊報紙或牛皮紙包得方方正正的大糖,又稱百利糖。雖不華貴,卻滿含深情。
其時,出行靠雙腳丈量土地。去稍遠的親戚家拜年,天蒙蒙亮就得啟程,走上幾個小時才能望見那熟悉的家門。到了地方,盡管是走路,雙腳也感覺凍得發(fā)麻。大家伙圍坐在冰冷的屋內(nèi),往火塘里添幾把柴火,濃煙滾滾中,談天說地,農(nóng)事家常,親情在這質(zhì)樸的相聚里愈發(fā)醇厚。
斗轉(zhuǎn)星移,時光的車輪滾滾向前,如今的拜年場景已全然不同往昔。

年三十的夜晚,一家人圍坐用過豐盛的年夜飯,春晚在大屏幕上熱熱鬧鬧的播著。孩子們身著嶄新的羽絨服,時尚款式緊跟潮流,鮮亮色彩活力四溢,輕便保暖的面料仿若春日的微風輕柔拂身。老人們也換上了喜慶的唐裝,質(zhì)地細膩柔軟,精致的刺繡訴說著古韻,暗紅、絳紫等傳統(tǒng)色調(diào)暈染出濃濃的年味兒,精神矍鑠又暖意融融。
初一清晨,城市的柏油馬路黑亮平坦,鄉(xiāng)村的水泥路蜿蜒伸至到家家戶戶。私家車整齊排列在小區(qū),或停在農(nóng)家的小院里,拜年之路變得輕松又愜意。一家人鉆進車里,歡快的音樂流淌,暖風吹散寒意,不多一會兒,親戚家就近在眼前。沿途,行人衣著時尚個性,修身大衣,潮酷運動鞋,年輕人的發(fā)色五彩斑斕,配飾新穎吸人眼球,青春朝氣撲而來。
邁進親戚家門,現(xiàn)代文明氣息迎面而至。寬敞透亮的客廳,舒適的沙發(fā),雅致的茶幾擺放有序,墻上的智能大屏電視播放著高清畫面。桌上堆滿各種零食,進口堅果散發(fā)著誘人的香氣,精美的裹著五光十色的糖紙,新鮮水果切成藝術(shù)般的拼盤。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遞來的紅包飽滿厚實,嶄新的百元大鈔承載著美好的祝福,歲月歡愉,財源廣進。

拜年的禮品更是花樣翻新,高檔煙酒,奢雅糕點禮盒,還有智能小家電。溫飽無憂后,人們送出的是健康、品質(zhì)與享受。親眷相聚,空調(diào)運轉(zhuǎn),暖意彌漫,高清電視播放著精彩節(jié)目,大家分享過去一年的酸甜苦辣,歡聲笑語回蕩屋內(nèi)。孩子們拿著手機,一鍵撥通視頻,遠方親人的面容即刻浮現(xiàn),千里之間的思念與祝福在瞬間交融。
從往昔到今朝,粗布衣衫化為時尚霓裳,泥濘小路變身康莊大道,粗茶淡飯進階珍饈佳肴,徒步出行被便捷出行取代。拜年的變遷,恰似一部生動鮮活的社會發(fā)展簡史,鐫刻著時代進步的足跡。歲月如歌,舊時光的艱辛凝為今日的甜蜜,每一次拜年,都是回首過往,展望未來的溫暖儀式。站在當下,憧憬未來,那尚未書寫的拜年新畫卷,定將續(xù)滿幸福新篇,令人心懷想望,穩(wěn)步奔赴。
作者簡介:李良華,55年5月出生,77年元月入伍,80年退伍。湖南省武岡市雙牌鎮(zhèn)人。退休教師,武岡市作協(xié)會員。
作品散見于:《鐵道兵報》、鐵道兵文化網(wǎng)、今日頭條、新華網(wǎng)、《邵陽日報》、《都梁風》和《武岡文藝》等。